部編版七上歷史知識總結課件第9課 秦統一中國.pptx
第三單元 秦漢時期: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第9課秦統一中國,知識點一秦滅六國,1. 原因 (1)戰國時期的連年戰爭,影響了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各諸侯國的人民希望結束戰亂,過上安定的生活。 (2)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實力超過東方六國,具備了統一六國的條件。 (3)秦王嬴政即位后,為滅亡六國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他招募各國的人才,委以重任,并及時聽取建議,積極策劃統一大計。,【重要提示】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經濟和軍事實力大為增強,這是秦滅六國、統一全國的主要原因。 2. 過程:公元前230年,秦國發動強大的攻勢,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秦軍先后攻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巧記口訣】秦滅六國先后次序口訣:先滅韓、趙、魏,方位南北中;后滅楚、燕、齊,方位南北東。,3. 建立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國完成統一大業,建立秦朝,定都咸陽,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學思之窗】國家統一對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交流的重大作用 國家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各民族人民相互交往,團結合作;統一促進了民族團結,社會安定,進而促進了經濟發展,國家繁榮昌盛。,知識點二確立中央集權制度,1. 目的:加強對全國的統治。 2. 具體措施 (1)中央:國家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總攬全國的一切軍政大權。嬴政自稱“始皇帝”,史稱“秦始皇”?;实壑?,設有中央政權機構,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統領,分別掌管行政、軍事和監察事務,最后的決斷權由皇帝掌控。 (2)地方: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轄的郡縣制。全國分為36郡,在郡下設縣,郡縣的長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誤區】秦始皇創立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違背了歷史發展的規律,不利于國家的發展,是其暴政的表現。 【警示】秦始皇創立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有利于國家的統一,統一是歷史發展的潮流,符合歷史發展的規律。這不是其暴政的表現,而是秦始皇功績的表現。,【知識拓展】郡縣制與分封制的比較,【知識結構圖解】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圖,(3)郡縣制實行的意義:開創了此后我國歷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知識點三鞏固統一的措施,1. 統一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統一文字,制定筆畫規整的小篆,作為通用文字頒行全國。,【學思之窗】我國幅員遼闊,各地都有自己的方言。文字的統一對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有什么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1)文字的統一使政令能夠在全國各地順利推行,是保證國家統一的必要措施,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使中華民族的內部聯系加強。 (2)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結束了500多年分裂割據的狀況,掃除了經濟發展的障礙。 (3)有利于文化的交流與發展,為后來的中華民族文化的統一做了鋪墊,意義深遠。,2. 統一貨幣:以秦國的圓形方孔半兩錢作為標準貨幣,在全國流通。 3. 統一度量衡:以秦制為基礎,統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國家統一監制。 4. 車同軌: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使秦朝的陸路交通四通八達。 5. 開靈渠、修長城:派人開鑿靈渠,溝通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運交通;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并修筑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萬里長城”。,6. 秦朝疆域,【知識歸納】秦朝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知識結構圖解】,“問題思考”(教材第44頁) 提示:在統一環境下,國家能夠制定并實施統一的政策與措施,減少阻隔,促進國內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材料研讀”(教材第48頁) 提示:文字材料和圖片材料介紹的是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和車軌的措施。文字的統一,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的發展。貨幣的統一,解決了賦稅征收和流通的困難,有利于國家對經濟的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換和物資的交流,促進各地經濟的交流、發展。度量衡的統一,解決了各地之間換算的困難。統一車輛和道路的寬窄,修筑貫通全國的道路,有利于全國各地交通的順暢。秦始皇實行一系列鞏固統一的措施,有利于鞏固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有利于經濟文化的發展和交流,其進步作用對后世有深遠影響。,“課后活動”(教材第49頁) 1. 參考答案:,2. 提示:(1)文字的統一,便于國家政令的發布和貫徹執行,有利于政治上的統一。 (2)有利于各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 (3)推動了漢字的演進和發展,有利于中華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對外傳播,增強了民族的凝聚力。 總之,文字的統一對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具有積極而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