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 第三單元概述與課時安排 教案
第三單元 乘法教材分析本單元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會用計算器進行計算、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學習的。到本單元為止,整數乘法的學習算是到頭了,本單元是冀教版教材最后一次安排整數乘法。教學目標本單元教育目標1、能筆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能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并養成估算的習慣。2、探索并理解乘法運算律和積商的變化規律,能用字母表示乘法運算律,會應用乘法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3、能借助計算器進行較復雜的運算,解決簡單的問題,探索簡單的數學規律。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能對結論的合理性作出有說服力的說明。5、能借助計算器解決問題,能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并嘗試解釋所得的結果。6、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推斷等數學活動,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重點、難點重點1、探索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2、發現并掌握“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數量關系式,運用這個數量關系式解決問題。3、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能運用三個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難點1、掌握因數末尾有0的三位數乘兩位數乘的簡便算法。2、理解“單價數量=總價”“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間的數量關系。3、能運用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課時安排本單元用10課時完成教學。課題課時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1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和整百數、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1乘法估算1總價、單價、數量的數量關系1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1乘法交換律、結合律1乘法分配律和簡單應用1乘法的簡便運算1整理與復習1綜合與實踐1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安排5課時。第1課時(P12P13),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教材選擇了面粉廠生產面粉的事情,以圖文的形式呈現了問題情境。教學時,我們可以大膽放手,給學生創造一個完全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過程。但老師要注意向學生滲透一個是驗證的思想,另一個是三位數乘兩位數豎式的結構,關于豎式的書寫,按約定的要求,兩位數都寫在下邊,乘兩次就夠了,這樣簡化運算。最后引導學生比較兩位數乘兩位數與三位數乘兩位數乘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幫助學生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其實,在課的開始,我們也可以先用5824引入,再到15824中來。第2課時(P14P15),乘數末尾有0的乘法和整百數、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教材呈現了一個旅游團安排自助餐的情境,提出了“計算A、B兩種自助餐各需要多少元錢”的問題。在這里,涉及到一個數學名詞。就是在豎式計算的最后,這個“0”是落下來,而不是在結果的末尾添上“0”,因為“0”本身沒有參加計算。再有一點,建議老師們在每堂課的開始,不管是利用多媒體也好,還是利用卡片也罷,拿出一點時間練習口算,目的是鞏固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確率。第3課時(P16P17),乘法估算。教材選擇了一列火車乘坐多少人的素材,通過火車車廂一角的情境和大頭蛙的話呈現了一節車廂可坐118人和這列火車有12節車廂的數學信息,讓學生自己試著估算。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遇到一些不太需要準確值的情況,那么估算作為一種數學思想,它就不存在估的準不準的問題,而只有合理不合理的問題。像買汽車,一共156000元,那我們就會說,15萬行不行。要是買冰箱,共2380元,那我們就說,2300元行不行,可對于6角一斤的菜來說,1元2斤行不行。由此看來,數值越大,省略的就可以越大,數值越小,省略的就越小。近似數是根據學生認數、取值的范圍來確定的。第4課時(P18P19),總價、單價、數量的數量關系。教材選擇了生活中夠買物品開發票的典型事例。教學活動中,首先讓學生讀發票圖,說一說育才小學買了什么,買了多少,每件的價錢是多少。再提出說一說的問題,給學生充分的時間交流對各個概念的理解。然后提出:發票中的金額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師生根據發票中的信息列出算式,對應算式中的數據,給出單價、數量、總價的名稱,抽象出數量關系:單價數量=總價。議一議的兩個問題,分別討論、舉例,并總結數量關系式。第5課時(P20P21)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教材選擇了一副局部鐵路示意圖,圖中顯示北京到鄭州、北京到青島兩條鐵路線上幾個較大城市之間的路程。呈現了學生觀察圖并交流圖中部分信息的情境。聰聰說:濟南到青島的鐵路長度為393千米。紅紅說:青島在北京的東南方向。藍靈鼠提出問題:估計一下鄭州和青島哪個到北京的鐵路短。鼓勵學生根據直觀線路圖和加法估算的知識進行估計。然后,設計兩個已知火車速度和行駛時間,求路程的問題,教材給出了乘法算式,讓學生自己計算出行駛的路程。接著,用文字介紹了速度、時間、路程的具體含義,并給出了求路程的數量關系式:速度x時間=路程。“議一議”提出兩個問題:(1)已知路程和速度,怎樣求行駛的時間?(2)已知路程和行駛的時間,可以求出什么?大頭蛙提出要求:舉例子說明。通過“議一議”兩個問題的討論和舉例,分別總結出行程問題中的另外兩個數量關系式。最后,教材介紹了速度的特殊表示方式。乘法運算律,安排3課時。第1課時(P22P23),乘法交換律、結合律。教材首先安排乘法交換律。同加法交換律一樣,因為在乘法的初步認識時,學生就知道54可以寫成45,而且以前解決所有乘法問題時都是這樣做的,所以,探索乘法交換律,教材沒有給出現實情境,而是給出了三組式題,要求用計算器計算,然后觀察每組算式和計算的結果,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歸納乘法交換律,重點學習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接著安排探索乘法結合律。教材呈現了一堆整齊碼放的飲料箱和“一共有多少箱飲料”的問題,在學生自己計算、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雖然計算的方法不同,但結果相同,用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初步感知乘法結合律。接著,在“試一試”中給出了兩組式題,讓學生自主計算后,引導學生觀察每組算式的特點和計算結果,在交流“發現了什么?”的基礎上,總結、歸納、概括乘法結合律,并介紹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經歷自主探索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過程,理解運算定律的實際含義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防止死記硬背。第2課時(P24P25),乘法分配律和簡單應用。教材設計了兩個學習活動。活動一,探索乘法分配律。教材呈現了餐廳一角的兩扇玻璃屏風和計算屏風有多少塊玻璃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試著計算。學生交流算法時,發現用不同的方法計算,結果是一樣的,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活動二,應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運算。教材呈現了兩道式題,并啟發學生用乘法分配律進行簡便計算。第3課時(P26P27),乘法的簡便運算。教學時,要讓學生在具體問題情境中,用自己的個性化方法進行計算,在交流不同算法的過程中,學習簡便的算法。另外,教師還應出一些練習題,有能簡算的、也有不宜簡算的,讓學生在練習中進行比較,然后組織學生討論:能簡便運算的算式有哪些特點?培養學生靈活運用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整理與復習,安排1課時(P28P29)安排了5道復習題和6道練習題,對本單元所學知識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復習,重點是進一步鞏固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乘法估算、積的變化規律、數量關系和乘法運算律。5道復習題,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根據學生在本單元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教師還可以有針對性地補充相應的復習和練習題。綜合與實踐,安排1課時(P30P31)“駕車旅游”是結合本單元內容安排的“綜合與實踐”活動。教材設計了聰聰一家五一勞動節放假期間開車到承德旅游的事情,安排了兩個方面的活動。活動一,開車從石家莊到承德旅游,要了解哪些信息,想到哪些問題。活動二,解決問題。從學生討論的問題中挑選出三個問題進行解答。最后,提出兔博士的話讓學生思考后,充分交流自己想到的事情,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受到關愛生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