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美版三年級上冊書法練習指導13《提》教案(內蒙古市級優課).doc
第13課 提教學目標:1. 使學生了解顏體提的姿態特征與書寫要領。2. 使學生初步了解掌握提的基本運筆方法。3. 使學生通過提的賞析和臨寫,體驗感悟漢字點畫之美。4. 使學生借助米字格能基本準確寫出范字的字形結構。 教學重難點:1.了解掌握提的基本運筆方法。2.借助米字格能基本準確寫出范字的字形結構。教學課時:兩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1、 意象設置,情境導入。同學們,大自然很美,常常令我們陶醉!瞧,春天里一棵棵剛探出頭的竹筍多么可愛,畫家把他們繪成美麗的國畫,詩人也特別喜愛他們,將他們描繪在詩中。宋代大詩人,書法家黃庭堅在七絕中曾這樣寫道:竹筍初生黃犢角,蕨芽初長小兒拳。試尋野菜飲春飯,便是江南二月天。”詩人眼中,這些像黃牛角的春筍使你們聯想到了哪個筆畫呢?板書課題:第13課 提 。2、 關聯引導,突破難點。1.提問:提畫與我們學過的哪些筆畫寫法有相似的地方呢?學生競相回答,教師利用黑板和課件嘗試呈現。2.小結:橫與提的起筆相同,懸針豎,撇,捺等筆畫的收筆和提的收筆,用筆技法一樣,但出鋒的方向不一樣。3.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演示,強調運筆關鍵節點時宜放慢速度。4.學生先雙鉤,強化對外輪廓的了解,然后在雙鉤中摹寫,最后再臨寫。5.老師巡視,提醒注意“雙姿”并進行書寫指導。6.請學生上臺進行現場書寫,學生自評,同學互評,老師評價。三、賞析體驗,嘗試運用。1.觀察“云”,了解云字筆畫在米字格中的占位。2.學生競相說:第一點寫在豎中線上。橫細而長。撇折起筆從橫的中點開始,也是從豎中線起筆,注意撇和提的粗細變化,角度要適中。最后一點要長一些,底部與提畫起筆處平齊。3.學生臨寫,老師巡視,提醒注意“雙姿”并進行書寫指導。4.請學生上臺進行現場書寫,學生自評,同學互評,老師評價。四、審美體驗,延伸拓展。1.對比思考。提問:云和理字的王字旁中的提畫一樣嗎?哪里不一樣?想一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不同呢啊?2.學生進行回答。3.小結:云字的提畫較平,理字的王字旁的提畫更斜。角度不同,是為了使字上下筆畫之間相承接呼應。4.學生嘗試著自主臨摹書寫王字旁。邊臨邊思考,標記難點。5.寫完之后,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指出優缺點。五、課堂小結,作業布置。課后作業:將本課所學的內容(提畫、云字、王字旁)用毛邊紙練習,每天不少于兩頁,一周不少于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