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版四年級下冊書法《第4課 集字臨摹練習(一)》教學設計.docx
第四課 集字臨摹練習(一)教學目標:1.了解橫幅和斗方這兩種幅式的章法。2.臨寫集字作品“靜以修身”,把“靜以修身”四字寫端正、整潔,章法合理,布局完整。3.初步感受書法集字臨摹中文字內容與形式相結合的藝術之美。教學分析1. 教材編寫分析集字臨摹練習(-)是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四課。本課板塊包括了“集字解讀、臨習指導、作品展示、課外拓展”四部分,要求學生臨寫作品“靜以修身。2. 重點難點分析3. 重點:參照范作,臨寫“靜以修身”。4. 難點:讓學生體會怎樣的章法才是比較美觀的,從而提學生的欣賞水平。教具準備筆、墨、紙、硯、墊氈、多媒體、視頻展臺,橫幅、斗方的作品紙各一張等。板書設計集字臨摹練習(一) 靜以修身橫幅 斗方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整體感知:今天老師帶來“靜以修身”的橫幅、斗方兩幅作品,這些字都來源于多寶塔的集字臨摹練習。板書:集字臨摹練習(一)本節課是這學期集字的第一節,請同學們讀一遍:靜以修身(生讀)靜以修身 (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作品展示使學生直觀認識橫幅與斗方,并按照示范作品進行示范臨摹。二.學習新知1.了解含義。教師總結:“靜以修身”出自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誡子書。意思是說:依靠內心的寧靜來修養身心。設計意圖練就一幅好書法,必須收心、正體、凝神、聚氣,心無旁騖,達到紙、筆、手指、手腕、身體、大腦、意識、心靈一體同步運轉狀態并反復修煉獲得。2.現察分析。(1) 出示“靜、以、修、身”四字,請學生觀察、生討論這四個字的書寫要領。(2) 師生討論這四個字的書寫要領師:請同學們觀察、分析、(分組)討論這四個字的書寫要領。觀察分析中,要從字的外形、(布局)位置,筆畫的粗細、連帶方面去思考。生答:“靜”字左高右低,兩部分均高大于寬。筆畫橫細豎粗“以”字左窄右寬,左重右輕。點與長撤之間筆意連帶意兩部分不要寫得過松。“修”字左窄右寬,兩豎畫較相。右下三撒由輕漸重,起處位于一條直線上。“身”字上下寬,橫畫間間距均勻。注意橫折鉤要寫得直挺,長撇從右豎中點穿過。設計意圖想好筆畫構思。落筆前想清楚筆畫順序,及每一筆的長短、寬窄、虛實、力度。抓住關鍵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教師錄制了微課給同學們示范書寫。 設計意圖微課制作起到示范作用,教學直觀,激發學生用心模仿。學著和老師一樣把每個字寫的正確、端正、勻稱,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在書法教學中直觀教學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及作用,一個極為簡單的動作、筆畫、比純文字的口述要明了清晰,效果相當明顯。3,章法分析(1)分析“靜以修身”橫幅作品的章法A.書寫順序是怎樣的?生:從右到左B.起首字稍大C落款不能超過正文(2)出示斗方作品,請學生分析這種形式的章法要點。A.順序 生:從右到左B.“靜以修身”斗方作品時,因為四個字的筆畫呈現上多下少的分布特點,所以上兩字筆畫線條宜輕細些,下兩字筆畫可稍粗重,款字宜偏下。C.落款宜偏下。設計意圖書法教學中的教與學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教師領會貫通,學生實踐加創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才能使我們國家的“瑰寶”得以發揚光大。三、學生臨寫1拿出事先準備的宣紙。2.教學生折格子。注意正文,落款、左右邊,天地的折法和留白等。3.學生臨寫,教師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帶有普遍性的同題,教師可集中講解。在臨寫的過程當中要注意每個字的變化:靜字外形長方、以字扁方、修字正方、身字長方。設計意圖 靈活靈巧運筆。妙筆生花,做到心隨意動、字隨念轉,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四、整理反思1.學生互評,提高欣賞水平。讓學生分小組進行推薦作品展示,集體欣賞、點評,教師在評價標準上做些適當引導。2.舉辦班級的書法展,展出今天臨寫的“靜以修身3.布置拓展作業:從多寶塔碑中集字書寫“業精于勤”。4.清潔、整理學具。設計意圖 對學生作業進行實事求是的評價。肯定優點,指出不足,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激發學習書法的興趣和積極性。五、結束語書到深處見文化,書到極致見修養。寫字看起來是一種簡單的個人書寫行為,其本質是在傳承一種文化,啟迪一種精神。書法的價值絕不僅僅停留在練字本身,而是體現于對人們智能的開啟,對精神世界的提升,對人生境界的塑造。書法中的橫平豎直、上覆下載、均勻布白等,無不體現了中國的儒家哲學、中庸之道、為人之道,所謂“不偏不倚”、“文質彬彬”,都對人生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設計意圖 通過對本環節同學們對書法藝術,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和感受。感受它的美,感受它與其他藝術的不同,感受它對人的世界觀的影響有著深遠的意義。總之,它是一個讓人能發揮 最大想象力的藝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