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2.1 感受空氣 教案.DOCX
2 空氣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空氣幾乎無處不在,深刻地影響著各種生物的生存和人類的生活。空氣是一種常見而重要的混合物質,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通過感官并運用各種輔助工具,對空氣這種物質進行更深入的探究。第1課“感受空氣”作為單元起始課,引導學生整體感知空氣,用氣泡圖的形式幫助學生分類整理,以便教師了解學生關于空氣的特征和作用的前概念。第27課都是在具體研究空氣的各種性質和特征。空氣能占據一定的空間,也可以被壓縮,這是對空氣存在狀態的探究;空氣有質量并且很輕,大量的空氣聚集在一起可以被稱量;熱空氣會上升,空氣會流動形成風,這是對空氣屬性的探究。第8課“空氣和我們的生活”討論、歸納、總結和提煉了空氣的特征和作用,同時通過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認識到了空氣是生命生存的必要條件,人類的生活離不開空氣,進而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熱愛大自然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學生在一年級時已經對空氣進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僅限于通過感官簡單地觀察空氣。若要進一步研究,必須借助工具。在本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將通過感官并運用各種輔助工具,對空氣進行更深入的探究。教師將引導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發展對客觀事物的理性思維,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從物質角度進行解釋,并用量化的數據來說明問題,從而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1圍繞概念的發展過程開展教學。這種形式可以讓學生經歷一個較長時間的主題探究過程,從多個角度豐富學生對概念的認識。第1課“感受空氣”中的氣泡圖可以貫穿在每一課中,在教學中逐步補充與修正,直到最后一課形成完整、清晰的圖解。2圍繞學生的主體探究開展教學。教材的編寫以“聚焦”“探索”“研討”“拓展”四個板塊的形式呈現,重點突出“探索”和“研討”,活動的安排也是基于學生的主體探究,“稱空氣”“壓縮空氣”“做熱氣球”等活動均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教師要把學生當作主體,引導學生在完成這些活動后對空氣有進一步的認識,對實驗的描述需要用理性的語言表達感性的認識,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用空氣流動來解釋風的成因。教師可以創建一些思維模型或圖示,使學生的思維可視化,降低解釋的難度。3圍繞使實驗直觀簡單開展教學。本單元的實驗需要非常關注細節,例如:空氣占據空間實驗中的扎孔、打氣;稱量空氣時天平的靈敏度調整;做“熱氣球”時袋子的選擇;風的成因一課中對教具的改進等,都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大量的工作,以確保能呈現出最直觀的實驗現象。考慮到三年級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不強,教師改進的教具要盡可能地簡單、實用,在對細節的指導上要多借助微視頻。第1課感受空氣(教材P2224)授課時間:______________累計____1____課時課題感受空氣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目標1.知道空氣具有無色、透明、無味、會流動等特征。2.知道空氣總會充滿各處。科學探究目標1.能運用多種感官和簡單的方法觀察空氣。2.能用討論、繪畫、文字、圖表等形式進行描述和交流。3.嘗試以氣泡圖組織、整理信息。科學態度目標1.認同以圖表形式組織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2.樂于小組合作探究,能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活動。3.愿意傾聽他人的意見,積極分享自己的觀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了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需要從自然界獲取資源,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教學重難點重點:在游戲中發現空氣的特征。難點:關注空氣的新特征,能夠產生認知沖突。教學準備為學生準備:打氣筒、水、石塊、自封口塑料袋、塑料杯、碗、大號透明塑料袋、氣球、哨子。教師準備:學生實驗器材一套、教學課件。流程教學設計二次備課聚焦1.導入:進行打氣球活動。用打氣筒向氣球內打氣,指導學生分組體驗。2.提問:氣球里面裝的是什么?(預設:空氣。)3.追問:空氣有什么特征和作用呢?(預設:空氣的特征有:摸不著、看不見、無色、無味、沒有固定的形狀等。空氣的作用有:供給呼吸、幫助燃燒、給輪胎充氣等。)4.揭題:空氣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的生活離不開空氣。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感受空氣。(板書:感受空氣)5.引導:引導學生繪制氣泡圖。(教學提示:在后面的探索活動中將學生的匯報結果記錄到氣泡圖上。)【設計意圖】通過提問了解學生關于空氣的特征和作用的前概念,引出課題。本單元后面的研究內容都是在本課的基礎上展開的,繪制氣泡圖有助于學生形成對空氣更全面、更科學的認知。探索與研討探索一:做傳遞游戲1.提問:(教學提示:出示自封口塑料袋、塑料杯、碗。)應該選擇什么容器來裝石塊、水和空氣呢?怎樣做,它們才不會從容器中泄露出來?(預設:用自封口塑料袋裝空氣,塑料杯裝水,碗裝石塊。) 2.布置任務:指導學生分組做傳遞游戲,并完成活動幫助卡。3.交流:指導學生組內討論。組內研討幫助卡主持人:通過傳遞游戲,你們發現空氣有哪些特征?你們是如何知道的?學生1:我發現空氣是無色、無味、透明的,因為我看不見它,也聞不到它的氣味。學生2:我發現空氣沒有固定的形狀,因為我把它裝在不同形狀的容器里,它都可以充滿整個容器。主持人匯總大家的發言。4.提問:空氣和水相比,有什么相同的特征?空氣和石塊相比呢?(預設:空氣和水都是無色、無味、透明的,都沒有固定的形狀。空氣和石塊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都占據一定的空間。)5.小結:空氣是一種實際存在的物質,無色、無味、透明、形狀不固定。【設計意圖】在游戲開始前和游戲過程中,要重點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空氣與水或石塊的相同特征。本環節既是對空氣特征的總結,也是對觀察方法的總結。探索與研討探索二:感受空氣1.布置任務:指導學生按要求分組活動,并完成活動幫助卡。2.交流:指導學生組內討論。組內研討幫助卡主持人:在“感受空氣”的活動中,你們又發現了空氣的哪些特征?你們是如何知道的?學生1:我發現空氣可以流動,因為鼓起的塑料袋的封口被打開后迅速變扁了,封口處有輕微的風;吹口哨時口哨發出了聲音。學生2:我發現空氣很輕、能壓縮,因為我只用很小的力就能把氣球掂起來,而且輕輕擠壓氣球,氣球就變形了。主持人:空氣和一般的物體相比,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學生3:空氣和其他物體一樣,都是真實存在的,都能通過一定的方式被感受到。學生4:它們都占據空間,都有質量。主持人匯總大家的發言。3.小結:空氣很輕,會流動,能占空間,能壓縮。探索與研討【設計意圖】通過游戲豐富學生的認知,發現空氣的更多特征,在游戲中了解、驗證空氣的特征。再次引導學生回到氣泡圖的歸納整理上,氣泡圖里整理出來的關鍵詞,是整節課乃至整個單元的探究線索。拓展與小結1.講解:(教學提示:出示不同類型的物體圖片。)物體可以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類型,例如,冰、石頭、沙是固體,水是液體,水蒸氣、空氣是氣體。2.拓展:固體、液體和氣體物質還有很多,人們是怎樣區分的呢?請大家課后查閱相關的資料。3.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到空氣具有無色、無味、透明、會流動等特征,而且空氣在地上無處不在,空氣中的氧氣能幫助燃燒,動植物呼吸需要空氣。我們還發現了空氣的一些新的特征,還需要尋找更多的證據來驗證,具體內容我們將在以后慢慢學習。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閱讀課外科學書籍,激發學生科普閱讀的興趣。同時,通過展示各種類型不同的物體的圖片,向學生介紹物體可以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種類型,讓學生能夠對三種類型的物體進行區分。板書設計2.1感受空氣教學反思通過一年級“認識一袋空氣”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空氣是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通過第一單元的學習,學生對水的三態特征也有了較豐富的認識。另外,學生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已經掌握了一些觀察方法和研究方法,能用氣泡圖梳理前概念等。由此,在本節課中,首先通過聚焦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且提供了思維工具氣泡圖,從而調查了學生關于空氣特征和作用的前概念。接著通過“做傳遞游戲”和“感受空氣”兩個活動,引導學生在游戲和活動中充分感受空氣的特征,為本單元后續探究鋪好基石。再通過拓展與小結,增進學生對空氣的了解和認識,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完成了各項教學目標。課后作業
- 關 鍵 詞:
- 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2.1 感受空氣 教案 教科版 三年級 上冊 科學 2.1 感受 空氣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