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材課后習題參考答案.pdf
教材課后習題參考答案 第一單元 草原 第題直接寫草原景色的句子: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 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寫作者感受的句子: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 麗的小詩. 好處:把景物和感受聯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抒發了作者對草原無限的熱愛和贊嘆. 例句: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 我滿心的愉快. 第題從熱情迎接、激情相見、盛情款待、盡情聯歡、深情話別可以體會到“蒙漢情深” . 示例:在生活中,和親人惜別的情景歷歷在目:姐姐出國留學,三年不能回來.我平時和姐姐 的感情最深,看見姐姐就要離開,我們倆抱頭痛哭,引得爸媽也跟著掉眼淚. 丁香結 第題作者是從形狀、顏色、氣味這三方面來寫丁香的. 第題 ( )這里的“積雪”指的是丁香花.因為丁香花雖然微小卻繁多,眾多的花聚到一起就形成許多 簇,使整棵樹白得耀眼奪目.從“香氣直透毫端”看出來的. ( )格外嫵媚.雨中的丁香朦朧綽約、線條模糊,顏色交融柔和,猶如一幅色彩邊緣模糊、柔和 婉約的畫作,著了水滴的丁香花格外嫵媚,十分打動人,不禁讓作者贊同古人將丁香和微雨聯 系在一起的做法. 第題生活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我們經常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正是因為生活中有了一個一個的 “結” ,人生才充滿了樂趣.如:學習中遇到不會做的題;不知道怎么和父母溝通;和同學之間 產生矛盾、糾紛,不知道怎么處理等,那么,我們就應該正視這些問題,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 補充,靜下心來想想問題的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古詩詞三首 第題 宿建德江由月勾起了愁緒: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在夜幕中,詩人看到黑漆漆的天空低 垂著,體現了詩人郁悶孤寂的心情,在孤寂中,近處的明月與詩人相伴,它給詩人帶來一點慰 藉與親近的感覺;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描寫恬靜的月夜景色: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 鳴蟬. ” “明月” “清風”點染夏夜美好景色, “驚鵲” “鳴蟬”以動襯靜,表現夏夜幽靜. “稻花香里 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 “稻花香” “蛙聲”寫的是盛夏,所以這首詞寫的是盛夏月夜圖景,表達 了豐收在即的喜悅之情. 第題第一幅:黑云匯聚圖;第二幅:西湖驟雨圖;第三幅:狂風散云圖;第四幅:雨后西湖圖. 第二單元 七律長征 第題五嶺雖然逶迤綿亙,地勢險峻,但在紅軍戰士看來不過如同水中跳動的細小浪花.烏蒙山地勢 磅礴,然而在紅軍戰士眼里,這座山也不過是腳下滾動的小泥丸一般.這兩句詩寫出了紅軍戰 士不畏困難、勇敢堅毅的特點,體現了詩人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大無畏精神. 金沙江濁浪滔天,拍擊著高聳入云的峭壁懸崖,熱氣騰騰.大渡河險橋橫架,晃動著凌空高懸 的根根鐵索,寒意陣陣.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對紅軍的那種不怕艱難險阻的英勇精神的贊頌, 以及戰勝敵人后無比喜悅的心情,表現了詩人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狼牙山五壯士 第題接受任務誘敵上山引上絕路頂峰殲敵跳下懸崖 第題 ( )這兩句話表現了五壯士保護群眾和連隊主力的堅定不移的決心和不畏犧牲的精神.一個 “走”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體現出班長態度之堅定、判斷之果決, “斬釘截鐵”比喻說話辦事 堅決果斷,毫不猶豫.這里,沒有寫其他戰士的語言,只寫他們的內心狀態( “熱血沸騰” ) ,說明 他們和班長的想法是一致的.共同體現了五壯士高昂的斗志和對人民的深切的愛,表現出崇 高的自我犧牲精神. ( )帶點字詞都是動詞,這些動詞表現了五壯士不怕犧牲的精神. 第題第自然段運用了“點面結合”寫場面的手法.先從整體即“面”上寫五位戰士這個群體奮勇殺 敵的場景: “為了拖住敵人 打了下去. ”然后再通過一個個的“點”即個體來寫戰士們奮勇 殺敵的情形:班長馬寶玉“沉著地指揮戰斗” ,體現了作為一個指揮者的冷靜、鎮定;副班長葛 振林打一槍就大吼一聲,他吼出的是一團熊熊燃燒的怒火,體現了他對敵人的仇恨;宋學義扔 手榴彈總要把胳膊掄一個圈,這一個“掄”字正是他內心力量的爆發,說明奮勇殺敵的決心大; 胡德林和胡福才“把臉繃得緊緊的,全神貫注地瞄準敵人射擊” , “臉繃得緊緊的”體現了他們 倆雖然緊張,但是專注,不畏懼.這樣點面結合地寫戰士們奮勇殺敵的場面,既能從整體上體 現整個殺敵場面的痛快淋漓和戰士們的英勇頑強,又從個體上重點突出戰士們奮勇殺敵的頑 強和痛快淋漓,兩者結合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地描繪了場面的壯烈,又生動形象地刻畫了五位 戰士英勇頑強的英雄形象. 開國大典 第題課文寫了大典前的會場、開國典禮(毛主席宣告、升國旗、讀公告) 、閱兵式、群眾游行這幾個 場面. 年 月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舉行典禮.參加開國大典 的達三十萬人.人民群眾懷著激動而自豪的心情早早地來到會場. 下午三點整,大典開始,樂隊奏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接著,毛澤東宣布: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然后升國旗.升旗后,毛主席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讀公告 完畢,閱兵式開始.受檢閱的有步兵、炮兵、戰車師、騎兵師和空軍部隊.閱兵式完畢,群眾游 行開始.一直到晚上九點半,游行隊伍才完全走出會場,整個大典才算結束. 第題閱兵式部分采用了點面結合的描寫手法.其中寫各個方陣的,是點面描寫中的“點” ,通過分別 描寫海軍、步兵、炮兵、戰車師、騎兵師、空軍各方陣的特點,如海軍“雪白的帽子” “跟海洋一個 顏色的藍制服” ,戰車師“裝甲車和坦克車兩輛或三輛一排”等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人民軍隊的 風采、威武,同時又通過寫這些方陣過主席臺的整體表現和人民群眾對人民軍隊的歡呼、鼓掌 等,突出了對整個閱兵場面的宏大、壯觀,突出了人民群眾對人民軍隊的熱愛. 第題語段一:三十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抬起頭,瞻仰這鮮紅的國旗. 批注: “一齊脫帽肅立” “一齊抬起頭” “瞻仰”這些關鍵詞體現了升國旗場面的莊嚴與肅穆. 語段二:群眾看見了,都把頭上的帽子、手里的報紙和別的東西拋上天去,歡呼聲蓋過了飛機 的隆隆聲. 批注: “拋”這個動作是人民群眾情不自禁發出的. “蓋過”說明群眾的歡呼聲之大,超過了飛 機的隆隆聲.這句話生動形象地表現了群眾在觀看閱兵式時,看到飛機飛上藍天時的激動、 喜悅的心情. 第三單元 竹節人 第一個任務:通讀全文,從課文第 自然段中找到制作的材料、制作的工具和制作的過程的段落和 句子,制成表格,進行填寫,并和現在人玩的玩具進行對比,體會其中的快樂;第二個任務:結合課文第 自然段,抓住重點句子和關鍵詞,通過細節描寫、動作描寫及比喻的手法,表現孩子們投入做玩 具、玩玩具帶給孩子們的快樂;第三個任務:結合課文第 自然段,關注老師沒收玩具、玩玩具的內 容,重點梳理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制成表格,理解課文內容. 宇宙生命之謎 第題為了了解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我重點閱讀第 自然段,知道了生命存在的條件;根據這 些條件分析,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不可能存在生命;太陽系中還可能存在 生命的行星是火星,但根據宇宙飛船的觀測,火星上也基本不可能存在生命.我又查閱了資 料,對課文觀點進行了進一步的驗證,近年來對火星的研究雖然有新發現,但始終沒有發現生 命存在的強有力的證據. 這位同學告訴我們要有選擇地閱讀文章,與問題相關的內容需要仔細閱讀,關系不大的只需 要瀏覽即可;文章有的信息可能不準確,還需要查閱資料判斷. 第題 ( )先瀏覽全文,找出與問題有關的段落(第 、 自然段) ,然后仔細閱讀.我們可以發現科學 家在判斷其他星球有沒有生命存在的時候,采用的是排除法,即根據生命生存的必備條件,針 對每個星球進行逐一的分析和排除.水星溫度高,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缺氧、缺水、溫度高, 不可能存在生命;而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為溫度低,也不可能存在生命. ( )先瀏覽全文,找出與火星有關的段落(第 自然段) ,然后仔細閱讀.我們可以發現盡管 火星與地球有不少的相似之處,但是火星干燥,氧氣含量少,溫度很低,沒有磁場、臭氧層,生 命難以存在.所以目前來說,人類移居火星的時機還不夠成熟. 先查找相關資料,再閱讀相關文章. 第四單元 橋 第題老支書是一個忠于職守、舍己為人的人. (示例)寫神態的句子:老漢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他不說話,盯著亂哄哄的人們.他像一座 山.這里把老漢比喻成“一座山” ,既表現了老漢的威嚴、冷靜,與人們在山洪暴發時“驚慌” “瘋 了似的” “跌跌撞撞” “亂哄哄”的表現形成鮮明對比,又寫出了老漢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這座 “山”是人們獲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 寫語言的句子:老漢沙啞地喊話: “橋窄!排成一隊,不要擠!黨員排在后邊!”這是一個在“黨 性”背景下的故事,表現的是共產黨人的黨性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當自己的利益與人民的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以人民利益為重,自己靠后. 寫語言、動作的句子:老漢突然沖上前,從隊伍里揪出一個小伙子,吼道: “你還算是個黨員嗎? 排到后面去!”老漢兇得像只豹子.用比喻的手法,寫出了老漢很兇,很憤怒. “揪”和“吼”字, 寫出了老漢不徇私情,感受到了他作為父親的無情,把孩子揪到了死亡線上,把生的希望留給 村民. 第題作者分別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洪水來勢兇猛和洪魔的恐怖,以及橋最后的垮塌.特 別是“跳舞” “獰笑” “放肆地舔” “痛苦地呻吟” “轟的一聲塌了”讓我們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恐怖 感.作者透過這些環境描寫的句子,襯托出老漢臨危不亂、盡職盡責、大公無私的優秀共產黨 員的光輝形象. 第題這樣寫的好處是體現出了老漢的大公無私.構思新穎,設置懸念,讓人意外之余又覺得很悲 壯,達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窮人 第題課文記敘了一個寒風呼嘯的夜晚,桑娜與漁夫主動收養已故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真實 地反映了沙俄專制制度下漁民的悲慘生活,贊美了桑娜和漁夫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 美好品質. 第題描寫對話的句子: 門突然開了,一股清新的海風沖進屋子.魁梧黧黑的漁夫拖著濕淋淋的被撕破了的漁網,一 邊走進來,一邊說 “嘿,我回來啦,桑娜!” “哦,是你!”桑娜站起來,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瞧,這樣的夜晚!真可怕!” “是啊,是啊,天氣壞透了!哦,魚打得怎么樣?”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沒有打到,還把網給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氣可真厲害!我簡直記不 起幾時有過這樣的夜晚了,還談得上什么打魚!還好,總算活著回來啦. 我不在,你在家 里做些什么呢?” “我?”桑娜臉色發白,說, “我嘛 縫縫補補 風吼得這么兇,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擔 心呢!” “是啊,是啊, ”丈夫喃喃地說, “這天氣真是活見鬼!可是有什么辦法呢!” “你知道嗎?”桑娜說, “咱們的鄰居西蒙死了. ” “哦?什么時候?” “我也不知道,大概是昨天.唉!她死得好慘啊!兩個孩子都在她身邊,睡著了.他們那么 小 一個還不會說話,另一個剛會爬 ”桑娜沉默了. “嗯,是個問題!”他搔搔后腦勺說, “嗯,你看怎么辦?得把他們抱來,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 “你怎么啦?不愿意嗎?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們在這里啦. ”桑娜拉開了帳子. 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 ( )桑娜沉思: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還只能 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不 過,孩子們都還健康,沒什么可抱怨的. ( ) “沒有一個人照顧她啊!”桑娜一邊想一邊敲了敲門. ( ) “寡婦的日子真困難啊!”桑娜站在門口想, “孩子雖然不算多 只有兩個,可是全靠她一 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唉,寡婦的日子真難過啊!進去看看吧!” (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 ) “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是他來啦? 不,還沒來! 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 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 嗯, 揍我一頓也好!” ( ) “不,沒有人!天啊,我為什么要這樣做? 如今叫我怎么對他說呢? ”桑娜沉思著, 久久地坐在床前. 這些描寫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的句子,表現了桑娜和漁夫純樸善良的同情心以及樂于助人的 高尚品質. 第題描寫環境的句子: ( )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著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 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里卻溫暖而舒適.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 板上閃閃發亮.掛著白色帳子的床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著.丈夫清早駕 著小船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桑娜聽著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 從這些描寫中,我們不僅知道桑娜一家過著貧困的生活,還知道她勤勞賢惠,把漁家小屋收拾 得整潔而溫暖,同時心地善良,愛憐丈夫.屋內的溫暖舒適與屋外的寒風呼嘯形成鮮明的對 比,充分說明了桑娜勤勞能干,也暗示出漁夫在惡劣的環境下出海打魚很危險,側面反映了漁 夫的勤勞和他一家人生活的貧困. ( )屋子里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 寡婦的日子的確不好過,與桑娜家的溫暖舒適不同,這里沒有爐子里發出的暖暖的火光,顯得 “又潮濕又陰冷” .也暗示了西蒙的命運. 小練筆 (示例)桑娜可能會想:把孩子抱回來這件事怎么給丈夫說?本來家里已經就有五個孩子了, 丈夫又這么辛苦,我還給丈夫添亂,他會不會打我?怎么辦呢?說還是不說? 第五單元 夏天里的成長 第題 “夏天是萬物迅速生長的季節. ”這是全文的中心句.圍繞這個中心意思,寫了植物、動物、山 水、鐵軌、柏油路、人這些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事物在夏天的迅速生長.并通過“人也是一樣,要 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地長” ,由物到人,說明人也應該趁大好時間把握機會,珍惜時間, 努力地生長,也是圍繞這個中心意思來寫的. 第題圍繞中心意思,作者寫了瓜藤、竹林、高粱、苞蕾、苔蘚、草坪、菜畦、小貓、小狗、小雞、小鴨等這 些有生命的動植物在夏天迅速地生長,特別是用了表示時間的詞語“昨天、今天、明天” “幾天 不見” “個把月不過來” ,讓我們進一步體會到了夏天動植物成長迅速的特點. 盼 第題從盼望著變天、盼望穿上雨衣到街上去、 “我”對雨天的喜愛、 “我”穿上新雨衣在雨中行走的快 樂這幾方面寫“我”的表現. 第題示例: ( )望著望著又擔心起來: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還有雨可下嗎?最好還是留到明 天吧.從這一段話中體會到了: “我”擔心今天雨下得太大會導致明天不下雨.從側面烘托出 “我”對下雨的渴望,對穿新雨衣的渴望. ( )可雨點兒要是淋在淡綠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 珍珠瑪瑙還好看.通過對“我”的心理描寫寫出了“我”對雨點兒打在雨衣上的憧憬,烘托出了 “我”對雨天穿雨衣的渴盼. ( )我走在街上,甩著兩只透明的綠袖子,覺得好像雨點兒都特別 愛往我的雨衣上落.這個心理描寫的句子,寫出了“我”對雨點兒打在雨衣上的驚喜和喜愛, 以及“我”如愿以償的喜悅心情. 第六單元 古詩三首 第題詩的前兩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繪了黃河來自天邊、奔騰千里的壯麗圖景. “九曲”用夸張的手法 寫黃河曲曲折折, “自天涯”寫出了黃河的源遠流長.后兩句作者馳騁想象,表示要迎著狂風 巨浪,頂著萬里黃沙,逆流而上,直到牛郎織女家,側面表現了黃河的磅礴氣勢. 第題鶯啼綠樹紅花水村山郭酒旗寺廟樓臺煙雨 第題這兩句詩運用對偶、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山水寫得有聲有色.類似的詩句還有:欲把西湖比西 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只有一個地球 第題結合關鍵句“只有一個地球” “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 “我們要精心地保 護地球” ,課文寫了地球的美麗、渺小、資源有限、不能移居,告訴我們地球只有一個,呼吁人們 要精心地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第題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總結全文、深化中心,是作者的觀點.課文先從宇航員在太空遙望地球 所看到的景象寫起,介紹地球的美麗;接著從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擁有的自然資源有 限而又被不加節制地開采或隨意毀壞等方面,說明地球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威脅;然后用科學 家研究的成果證明,當地球資源枯竭時,人類目前無法移居到第二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上; 最后得出這一結論:人類應該精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 第題霧霾、酸雨、沙塵暴等. 示例: ( )沒有地球的健康就沒有人類的健康. ( )善待地球就是善待自己. 第七單元 文言文二則 第題伯牙將琴摔壞,終身不再彈琴,是因為他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人值得他彈琴. 感受:伯牙精妙的樂曲,只有通曉音律的鍾子期才能真正理解.這正是“伯牙所念,鍾子期必 得之” ,這才是真正的知音啊! 第題四川有個杜處士,喜愛書畫,他所珍藏的書畫有幾百種.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畫的牛,杜處士尤 其珍愛.他用玉做了畫軸,用錦囊裝起來,經常隨身帶著.有一天,他攤開了書畫曬太陽,有 個牧童看見了戴嵩畫的牛,拍手大笑著說: “這張畫畫的是斗牛啊!斗牛的力氣用在角上,尾 巴緊緊地夾在兩腿中間,現在這幅畫上的牛卻是翹著尾巴在斗,錯了!”杜處士笑了笑,覺得他 說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話說: “耕種的事應該去問農民,織布的事應該去問女仆. ”這個道理 是不會改變的呀! 月光曲 第題朗讀略.一是因為貝多芬對窮兄妹甚至對所有窮人都懷有同情心;二是因為當貝多芬彈完一 首后,盲姑娘的話讓他感到她是他的知音,便有了即興彈奏第二曲的想法. 選做 (示例) 落葉歸根 :本曲的排布令人稱贊,歌曲高潮處的銜接處理得十分自然,而且“濃郁”而不 激烈的高潮曲段也非常貼合歌曲的主題 思念.王力宏用綿續的唱法和一些假聲的高音來 “勾”起了聽眾的心弦,如同思念般綿綿不絕,又在某些時刻因觸景生情而迸發.鋼琴的點綴和 伴奏就如同那些閃耀的記憶碎片,流過記憶的河,或輕輕一瞥,或深深刻下.節奏快慢的變換也 很合時機,總在最需要加強或放緩的時候出現. 作為一首流行歌壇評價較高的歌曲, 落葉歸根在各方面都作出了出色的表現,是一首值得細 細品味的歌. 第八單元 少年閏土 第題通過少年閏土的看瓜刺猹、雪地捕鳥、海邊撿貝殼的動作與語言的描寫,說明了少年閏土生活 在一個充滿生活情趣的鄉下世界,在這個世界里閏土盡情地享受著生活,側面展示了閏土聰 明能干、機靈勇敢、見多識廣的性格特點. 第題 ( )我不僅那時,就是現在也不知道猹是一種什么動物,只是主觀上認為它的樣子像狗而且很 兇猛. ( ) “素” ,向來的意思. “素不知道”是向來或從來不知道. “新鮮事”是指閏土對“我”講的那許 多關于農村、海邊的事,這些事“我”從來都不知道,所以感到新鮮.這句話表達了“我”對少年 閏土的羨慕和欽佩. ( )從“所不知道的”這幾個字,可以看出“我”和“我”以往的朋友都是富家子弟,整天生活在大 院里,不能廣泛地接觸大自然,見識太少,知識貧乏,像井底之蛙.表達了作者對自己所處環 境的不滿和對農村豐富多彩的生活的向往. 好的故事 第題美麗: ( )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 去,以至于無窮. ( )兩岸的各種景物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 優雅: ( )諸影諸物,無不解散,而且搖動,擴大,互相融和;剛一融和,卻又退縮,復近于原形. 邊緣都參差如夏云頭,鑲著日光,發出水銀色焰. ( )一切事物統在上面交錯,織成一篇,永是 生動,永是展開,我看不見這一篇的結束. ( )大紅花和斑紅花,都在水里面浮動,忽而碎散,拉 長了,如縷縷的胭脂水,然而沒有暈.茅屋,狗,塔,村女,云, 也都浮動著. 有趣: ( )大紅花一朵朵全被拉長了,這時是潑剌奔迸的紅錦帶. ( )在一瞬間,他們又將退縮 了.但斑紅花影也已碎散,伸長,就要織進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作者筆下的景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美麗、優雅、有趣的融合體,共同構成了一幅美好的畫 卷.在他筆下的自然景物充滿了動感與光感,充滿了對故鄉美麗風景的懷念與向往和對這景 物所象征的美好世界的憧憬. 第題作為轉折句,重點落在“但”字上.夜雖然是依舊昏沉的,但作者“總記得”這美好,可見作者對 此念念不忘,依舊懷抱希望,懷抱對“好的故事”的期待.總之,即使再昏暗,還有微弱的燈光; 縱使再虛幻,也是美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