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知識點整理(全冊共48頁).doc
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知識點整理(全冊,共48頁)第一單元 物質的變化1.蠟燭的變化1.活動:做一支蠟燭所需材料:蠟塊、酒精燈、火柴、三腳架、石棉網、燒皿、試管夾、蠟燭模子、棉芯等。制作方法:將蠟塊切成碎屑。加熱蠟屑成蠟油。在模子里放入一根棉芯,將蠟油倒入模子里。等蠟油凝固,蠟燭就制成了。活動注意點:在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正確的方法,在制作蠟燭過程中,不要用手去觸摸燒熱的東西,以防止燙傷。活動結論:蠟燭的形狀發生了變化。在制作蠟燭的過程中,蠟塊經歷了由固體到液體再到固體的形態變化。但蠟燭這種物質本身沒有發生變化,仍然是蠟燭。2.實驗一:點燃蠟燭,觀察燃燒后的現象所需材料:燒杯、抹布、蠟燭、火柴、澄清的石灰水、白瓷碗等。實驗方法:取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燒杯內壁的情況。將另一只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觀察燒杯內壁的變化。將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燒一會兒,觀察它的底部有什么。實驗注意點:將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時,要用一塊干抹布,以免燙手。將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燒的時候也要用一塊干抹布,以免燙手。在實驗過程中要注意用火安全。實驗現象:將一只干燥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時,燒杯內壁會有水霧出現。將一只內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火焰上方時,燒杯內壁上會有一層白色固體出現。將一只白瓷碗放在火焰上方燒一會兒,白瓷碗的底部會被熏黑了,用手抹一抹,是一層黑灰。實驗結論:蠟燭燃燒,會產生了一些新的物質,這些新物質分別是水、二氧化碳、炭黑等。3.實驗二:點燃一小張紙,觀察紙的變化實驗要求:點燃一小張紙,看看紙點燃后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實驗現象:這張紙在燃燒前是白色固體,片狀。燃燒時出現紅色的火光和黑色的煙霧,白色固體片狀慢慢轉化為黑色固體,同時放出大量的熱。燃燒后就全部轉化成黑色粉末狀固體。實驗結論:紙在燃燒后變成了不一樣的物質,同時還發出了大量的光和熱。紙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纖維,紙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纖維燃燒不充分,會產生炭黑,剩下的灰燼大多是植物纖維中的無機鹽。4.物質的變化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的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如蠟燭受熱熔化;另一類是產生新物質的變化,這類變化可以表現為顏色的改變、產生沉淀或氣體、發光發熱等現象,如蠟燭的燃燒。5.兩大類物質變化的不同之處在于一類是沒有產生新物質,另一類是產生了新物質。6.區分的標準就是有沒有產生新物質。7.舉例:沒有產生新物質的變化:鹽溶解,屬于沒有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因為鹽溶解在水里,只是形態發生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水的三態變化,屬于沒有產生新物質的變化。水的三態變化只是形態發生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鐵水變成鋼錠,屬于沒有產生新物質的變化。鐵水變成鋼錠,只是形態發生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產生新物質的變化:煙花綻放,屬于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因為煙花綻放時有氣體、粉塵產生,伴有發光發熱現象。火柴燃燒,屬于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因為火柴燃燒產生灰燼,伴有發光發熱現象。石灰石遇鹽酸,屬于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因為石灰石遇鹽酸產生二氧化碳氣體。8.學生活動手冊記錄制作蠟燭、點燃蠟燭、點燃紙片的過程。制作蠟燭:蠟塊由大變小、形狀改變;由固體變成能流動的液體(蠟油),又慢慢變成固體。點燃蠟燭:干燥的燒杯內壁出現水霧;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內壁變成白色;白瓷碗底部有黑色煙灰。點燃紙片:紙片逐漸變小,伴有黑煙和發光發熱現象,最后化為灰燼。實驗發現:在制作蠟燭的過程中,蠟塊僅僅是形態發生了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蠟燭和紙片燃燒后都產生了新物質。根據變化現象,確定屬于哪一類變化,打“”。變化現象沒有新物質產生有新物質產生臉上的汗水慢慢沒了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后變渾濁了蘋果腐爛爆玉米花白糖燒焦2.鐵釘生銹1.鐵釘上的銹呈紅褐色,非常松軟。生銹的鐵釘表面有一層粉末狀的紅褐色,用手一摸,這些紅褐色的鐵銹就會粘到手上。鐵銹的主要成分是鐵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2.日常生活中生銹的鐵制品:斧頭生銹、鐵欄桿生銹、自行車的輪轂生銹、鐵鎖生銹、鐵鍋生銹、鐵鍬生銹、破舊機器、報廢的汽車、河道中的鐵管、沉沒的船只等。3.鐵銹與鐵的不同分別敲擊鐵銹塊和鐵釘,發現鐵銹塊比較脆,容易斷裂。用力敲擊鐵釘,鐵釘除了微微變形之外,沒有其他變化。用砂紙摩擦鐵銹塊和鐵釘,發現用砂紙摩擦鐵銹塊會有紅褐色的粉末出現,摩擦后的鐵銹塊就會恢復原來的金屬光澤。用砂紙摩擦鐵釘,鐵釘沒有什么變化。4.鐵銹和鐵不是同一種物質:首先他們的成分不同,鐵銹的主要成分是鐵的氧化物和氫氧化物,鐵的成分就是鐵。其次鐵是灰色固體,鐵銹是紅褐色固體。鐵銹和鐵除了在顏色、光澤、軟硬方面的不同外,在延展性、導電性、導熱性等等方面也不不同。5.鐵與潮濕的空氣接觸就會生銹,鐵經過化學變化就會生成鐵銹。6.實驗一:探究鐵釘生銹的條件提出假設:假設1:把鐵放在水里,鐵容易生銹。假設2:把鐵放在空氣中,鐵容易生銹。實驗材料:鐵釘、試管、蒸餾水、食用油、干燥劑等。實驗方法:把鐵釘放在三種不同的環境中。每天觀察鐵釘生銹的情況。三個試管中的鐵釘,實驗條件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第一支試管中的鐵釘在有水、有空氣的環境里。第二支試管中的鐵釘在沒有空氣、只有水的環境里。第三支試管中的鐵釘在只有空氣、沒有水的環境里。實驗現象:第一支試管:在有水、有空氣的環境里,鐵釘生銹最快,尤其是水面與空氣接觸的地方,紅褐色銹最多。第二支試管:在沒有空氣、只有水的環境里,鐵釘不生銹。第三支試管:在只有空氣、沒有水的環境里,鐵釘不生銹。實驗結論:鐵在有空氣和水的環境里容易生銹。7.實驗二:做鐵銹生成實驗所需材料:細鐵絲、量筒、試管夾、燒杯、水等。實驗方法:將一小團細鐵絲塞入量筒底部,倒扣在加水的燒杯中,讓量筒內外的水面平齊,記下水面位置。每天觀察鐵絲的變化和量筒內的水面位置。實驗現象:鐵絲慢慢生銹,量筒內水面略有上升。因為鐵絲在潮濕環境中消耗了量筒內的空氣,省出的空間被燒杯里的水補充。實驗結論:一般來講,與環境中的水分和氧氣反應,鐵金屬便會生銹。只要我們把一塊鐵放在潮濕的地方,放置一段時間,在它上面就會慢慢形成一層鐵銹。8.鐵在有空氣和水分的環境中容易生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根據鐵生銹的這一原理來預防鐵生銹。9.預防鐵生銹的方法:在鐵制品表面抹油、噴漆、噴釉,都是為了在鐵制品表面覆蓋保護層,達到隔絕空氣和水分的目的。在鐵制品表面鍍上耐腐蝕的金屬,達到隔絕空氣和水分的目的。改變鋼鐵內部結構,制成不銹鋼,增強抗腐蝕能力。將鐵鍋、刀、勺、鏟等晾干或擦去水分。用橡膠或者塑料包裹在鐵制品的表面來防止生銹,如:鐵絲衣架或回形針用塑料包裹。縫衣針用錫紙包裝。在水管漆上瀝青,可以在一定時間內防止水管外部的銹蝕。10.學生活動手冊研究鐵銹與鐵的不同。實驗方法銹鐵塊鐵釘用錘子敲擊很軟很硬用砂紙摩擦無光澤有金屬光澤我的結論:鐵銹和鐵不是同一物質。探究鐵釘生銹的條件。問題:鐵在什么條件下容易生銹?假設:鐵在有水有空氣的條件下容易生銹。實驗器材:鐵釘、試管、蒸餾水、食用油、干燥劑等。實驗設計:把鐵釘放在三種不同的環境中。第一支試管中的鐵釘在有水、有空氣的環境里。第二支試管中的鐵釘在沒有空氣、只有水的環境里。第三支試管中的鐵釘在只有空氣、沒有水的環境里。每天觀察鐵釘生銹的情況。實驗結論:鐵在有空氣和水的環境里容易生銹。記錄鐵銹生成實驗。時間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第七天鐵絲變化我的結論:一般來講,鐵與環境中的水分和氧氣反應,鐵金屬便會生銹。只要我們把一塊鐵放在潮濕的地方,放置一段時間,在它上面就會慢慢形成一層鐵銹。3.制作汽水1.在炎熱的夏天,喝上一瓶汽水,會使人感到清涼。因為氣體從口中和鼻中排出時,會帶走身體里的一部分熱量。2.實驗一:試一試哪兩種物質混合在一起能產生氣泡實驗材料:紙杯、吸管、白醋、小蘇打、錐形瓶、燒杯、冷開水等。實驗方法:在4種物質中任選兩種物質混合在一起,看一看,這4種物質中哪兩種物質混合在一起能夠產生氣泡?實驗現象:將小蘇打與白醋混合就能產生氣泡。其他的物質混合不能產生氣泡。實驗結論:將小蘇打與白醋混合就能產生氣泡。3.實驗二:判斷氣泡里是什么氣體所需材料:燒瓶、軟木塞、導管、燒杯、澄清的石灰水、白醋、小蘇打等等。活動方法:將白醋與小蘇打混合。把氣體導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實驗現象:將白醋和小蘇打混合之后有氣泡產生,用導管把產生的氣體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澄清的石灰水變得渾濁。實驗結論:將白醋和小蘇打混合產生了氣泡,氣泡里的氣體是二氧化碳。4.實驗三:自制檸檬汽水所需的材料:刀、案板、檸檬、廣口瓶、冷開水、糖、食用色素、小蘇打等。方法及步驟:將一個檸檬切開,往瓶中擠入檸檬汁,再倒入冷開水。加一些糖和食用色素。將少許小蘇打快速放入瓶中,蓋緊瓶蓋,把瓶子顛倒幾次。活動現象:加進小蘇打的過程中產生了二氧化碳。活動結論:將一個檸檬切開,往瓶子中擠入檸檬汁,再倒入冷開水這一過程沒有產生新物質。在瓶子中加糖和食用色素,這一過程也沒有產生新物質。將少許小蘇打快速放入瓶中,蓋緊瓶蓋,把瓶子顛倒幾次,這一過程產生了新物質,這個新物質就是二氧化碳等。5.汽水是二氧化碳氣體的飽和水溶液。工廠在生產汽水時,通過加大壓力和降溫的方法,把較多的二氧化碳氣體直接溶解在配有適量糖、檸檬酸、香料等的水里。這也是汽水會給人一種刺激味道的原因。6.有些汽水中,除了含有二氧化碳和調味劑,還含有咖啡因、食用色素等。經常飲用這種飲料,會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7.自制汽水中的氣體是檸檬酸(或醋酸等)和小蘇打發生化學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8.學生活動手冊哪兩種物質混合在一起能產生氣泡?在相應的空格里打“”。物質白醋小蘇打糖水白醋小蘇打糖水設計實驗,檢測白醋和小蘇打混合產生的氣泡里是什么氣體。問題:白醋和小蘇打混合產生的氣泡是什么氣體?假設:白醋和小蘇打混合產生的氣泡可能是二氧化碳。實驗器材:錐形瓶、帶有膠塞的玻璃導管、白醋、小蘇打、裝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也可以用簡易材料替代,如礦泉水瓶、帶有瓶蓋的塑料彎管。實驗設計:在礦泉水瓶中裝入小蘇打(多一些),然后倒入白醋,快速將連著塑料彎管的瓶蓋蓋上瓶口,擰緊,將塑料彎管的另一端插入澄清石灰水中。實驗結論:白醋和小蘇打混合產生的氣泡是二氧化碳。4.化學家的研究1.在眾多的科學家中,有一類是化學家,他們常常在實驗室里做各種各樣的實驗,研究物質的性質、成分,并制造新物質。2.化學家經常研究的是什么問題?這是什么東西?他有什么性質?與另一種物質混合起來會怎么樣呢?它可以變成另外一種物質嗎?3.化學家是指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變化及其應用的科學家。現在大多數的新藥物都是通過化學技術研制而成的。4.實驗一:像化學家那樣研究二氧化碳氣體的性質第一步:照第8頁的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并把氣體導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觀察發生的現象。實驗方法:將白醋和小蘇打混合,制取二氧化碳氣體。把二氧化碳氣體導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觀察發生的現象。實驗現象:將白醋和小蘇打混合,會有氣泡產生,這些氣泡是二氧化碳氣體。把二氧化碳氣體導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會發現澄清的石灰水慢慢變得渾濁。第二步:將二氧化碳氣體導入空瓶中,看一看,聞一聞,觀察它的特點。實驗現象:二氧化碳氣體看上去沒有顏色,聞起來也沒有味道,是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第三步:將二氧化碳氣體導入到點燃兩支蠟燭的燒杯中,看看會有怎樣的現象發生?實驗現象:會發現底層蠟燭火焰先熄滅,上層蠟燭火焰后熄滅。實驗結論:說明二氧化碳比空氣重,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5.二氧化碳滅火器的工作原理:因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自己也不能燃燒,所以我們利用二氧化碳的這個原理,制作成了二氧化碳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在加壓時將液態二氧化碳壓縮在小鋼瓶中,滅火時再將其噴出,有降溫和隔絕空氣的作用。6.二氧化碳氣體的性質: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能夠使澄清的石灰水變得渾濁,二氧化碳氣體自己不能燃燒,同時也不支持燃燒。7.實驗二:做分析物質組成成分的模擬實驗所需材料:黑色水筆、吸水紙、鐵架臺、水槽、自來水。實驗方法:用黑色水筆在吸水紙一端畫一個圓點。固定紙條,使畫有圓點的一端能浸到水里,且保持圓點在水面之上。觀察當紙條吸水后,黑點出現了什么變化?實驗現象:當紙條吸水后,黑點慢慢變大,并且顏色變淡。黑點分離成藏藍色、黃色等不同成分,不同成分的物質向上爬的速度有快有慢,最后停在紙條的不同部位。實驗結論:黑色水筆筆芯中的物質由藏藍色、黃色等不同成分的物質組成。8.化學家通過研究物質的性質和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發明了許多新物質。9.化學家在工業、農業、醫藥等各個方面的發明和發現:工業化學家分析出天然橡膠的成分,并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出合成橡膠。輪胎、膠鞋都是用合成橡膠做的。醫藥制造阿司匹林的主要原料水楊酸,最初從柳樹皮中提取,后來化學家用合成的方法制備。人體需要的營養元素化學家發現人體需要的營養元素及他們的存在。卷心菜中富含的維生素u,可以用于治療潰瘍性疾病。牛肉含有的鉀和磷,對神經系統和骨骼健康有幫助。菠菜含有豐富的鐵,鐵是人體制造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貝類含有較多的硒,能提高人體免疫機能,延緩衰老。空氣化學家還發現空氣中含有氮氣、氧氣、二氧化碳等多種氣體成分以及這些氣體所占的比例。10.200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實驗的方法研究了空氣成分。拉瓦錫得出空氣由氮氣和氧氣組成,其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5。11.學生活動手冊在圈里填寫二氧化碳氣體的性質。查資料,了解化學家更多的發現和發明。發現1:門捷列夫發現了化學元素周期表。作用:有了化學元素周期表,元素世界一目了然,它就像一幅大地圖,以后化學的研究就全靠這幅指南圖了。發現2:居里夫人發現放射元素鐳。作用:鐳能放射出和兩種射線,并生成放射性氣體氡。鐳放出的射線能破壞、殺死細胞和細菌。因此,常用來治療癌癥等。此外,鐳鹽與鈹粉的混合制劑,可作中子放射源,用來探測石油資源、巖石組成等。鐳是原子彈的材料之一。老式的熒光涂料也含有少量的鐳。發現3:道爾頓提出了近代原子論作用:提出了近代原子論,奠定訂了近代化學認識發展。發現3:諾貝爾,瑞典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和炸藥的發明者。作用:冒著生命危險,發明了安全炸藥,極大的推動了世界的發展。同時,這項偉大的發明也被廣泛用于戰爭。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知識點整理第二單元 遺傳與變異5.生物的遺傳1.有經驗的農民在播種前,他一定會選擇顆粒飽滿的種子來播種。2.農民播種前挑選飽滿的、沒有受損的種子,叫選種。種子飽滿,其子葉肥厚或胚乳多,營養物質多,種子萌發后長成的幼苗就健壯。3.飼養員在留種雞的時候,要選擇體格勻稱健壯的雞做種雞,以保證產出的雞蛋合格率高,孵出的小雞成活率高。4.農民選種、飼養員挑選種雞,所遵循的都是生物的遺傳性質。5.一般來講因為遺傳的原因,父母和孩子在臉型、下頜形狀、眼睛形狀方面有較明顯的相似。6.正常情況下,我們身上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在父母身上也會具有,這是因為遺傳的原因。7.有無耳垂、下頜中央是否有淺溝是人的外形特征;能否卷舌是人的生理特點;左右利手是人的行為方式。人類遺傳主要有三個方面:外形特征、生理特點、行為方式。8.人具有遺傳性,動物、植物也具有遺傳性質。9.生物的子代與親代之間總是保持著一些相似的特征,不僅指形態結構,還包括生理特點、行為方式等方面,這種現象稱為遺傳。10.生物的遺傳現象不僅表現在外形特征上,還包括生理特點和行為方式。11.在整個動植物的遺傳中,人類的遺傳是最復雜的。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的許多特征與遺傳相關。12.人類的哪些特征可能會以遺傳的方式傳遞給下一代?膚色、雙眼皮、身高、胖瘦、聲音、血型、生育雙胞胎、左利手、睡姿、色盲、心臟病等等。13.遺傳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會因為個人因素、環境因素等各方面的條件發生改變。14.找出下面這三名同學的父母。依據:父母和孩子在臉型、下頜形狀、眼睛形狀方面有較明顯的遺傳特征。結論:左邊女孩與左起第一對父母是一家,中間男孩與右起第一對父母是一家,右邊女孩與中間一對父母是一家。15.為小狗找“家人”依據:動物具有遺傳性質,狗媽媽、狗爸爸身上的一些特征遺傳到了小狗的身上。結論:左上第一只是沙皮犬,毛色土黃,毛皮皺皺的,頭大眼小,它的“家人”是左下第一只。上面中間是金毛尋回犬,毛色白黃相間,大耳下垂,性格溫馴,它的“家人”是右下第一只。右上第一只是愛斯基摩犬,毛色黑白相間,耳朵三角形,保持直立,它的“家人”是下面中間一只。16.為蝴蝶找“家人”柑橘鳳蝶,翅底色黑褐色,翅脈黑色,各翅室內具長短不一的黃白色斑。前翅中室具4條近乎平行的黃色線紋,后翅臀區具一枚橘紅色的圓斑,內具一個黑點。后翅具一對細長的尾突。它與左邊第二幅圖中的蝴蝶是一家。絲帶鳳蝶,雄蝶翅底色為白色,前翅具黑色斑紋;雌蝶翅底色為黑色,具黃褐色和黃色的斑帶,后翅背面中域具一列紅色斑帶,其外側具藍色斑紋。后翅具一對非常細長尾突。它與左邊第三幅圖中的蝴蝶是一家。金鳳蝶,翅背面底色黑褐色,翅脈黑色,翅室具黃斑;前翅背面基部呈暗黃色,亞外緣為黑色,內具一列小黃斑;后翅背面亞外緣區具黑寬邊,內側具灰藍色斑列,外側具黃斑列,臀區具一橘紅色圓斑,后翅具一對細長的尾突。它與左邊第一幅圖中的蝴蝶是一家。17.為植物“尋親”,說說你的理由。金邊吊蘭,葉片呈寬線形,葉緣有金色的邊。它與右下圖的吊蘭是一家。牽牛花,又叫喇叭花,有藍、紅、白、紫等花色,葉形有圓葉和裂葉。圖中圓葉牽牛花與右下圖的牽牛花是一家。18.學生活動手冊觀察自己和父母、兄弟姐妹的這些特征,寫出你的發現。特征我爸爸媽媽兄弟姐妹外貌耳垂(有/無)下頜中央(有溝/無溝)舌頭(能卷/不能卷)拇指(能彎/不能彎)其他血型嗓音性格習慣根據實際情況填寫。我的發現:我的特征有的像媽媽,有的像爸爸,有的既不像爸爸也不像媽媽推測貓爸爸和小羊父母的樣子。貓媽媽體色黃黑相間,頸部腹面是白色的,尾巴尖端是黑色的;小貓的體色,一只是黃色的,一只是淡黃色的,還有一只黑白相間,前肢和頸部呈白色,頭頂有金黃色斑塊。由此推測貓爸爸的樣子:體色黑白相間,頭頂、尾巴根處有金黃色的毛,腹部是白色的,四肢是白色的,尾巴是黑色的。小羊父母的樣子:小羊的父母,其體色一定有黃色、黑色和白色三種顏色,其中一只羊一定有白色的耳朵,其中一只羊的蹄部一定是白色的6.生物的變異1.生物的子代與親代之間總是保持著一些相似的特征,這些相似的特征不僅體現在形態結構上,還包括生理特點、行為方式等方面。2.根據課前調查的自己與家人的特征,我發現:有的同學較多特征像爸爸,有的同學較多特征像媽媽,有的特征既不像爸爸也不像媽媽等等。3.由于變異的原因,不僅在人類的孩子與爸爸媽媽之間存在不同之處,在動物界一些動物與媽媽之間也存在不同的地方。斑馬寶寶與斑馬媽媽在額頭毛色、臉部斑紋的粗細存在不同之處。狗媽媽生了4只狗寶寶,狗寶寶與狗媽媽在毛色、臉部毛色形成的斑紋等方面不相同。一只老母豬下了8只小豬仔,小豬仔與老母豬在整體毛色、尾巴毛色、四肢顏色等方面存在不同。老母雞旁邊的兩只小雞,有一只是黑色的,有一只是灰色的,小雞與老母雞在毛色、眼睛周圍顏色、雞冠等方面是不一樣的。4.由于變異的原因,不僅小動物和媽媽之間存在著不一樣的地方,同一個媽媽的寶寶之間也有不同之處。5.在植物界,由于變異的原因,同一種植物有許多不同的種類。同一種植物的不同表現在:根、莖、葉、花、果實、種子等器官在大小、形狀、顏色等方面都有不同。6.仔細觀察大米,說說大米有什么不同。顏色不同:有黑色、白色、棕色等多種顏色。形狀不同:有的是長橢圓形,有的是接近于圓形。透明度不同:有的不透明,有的半透明。口感也不同:有的煮飯比較硬,有的煮飯比較軟弱。粘性不同:有的米煮出來的飯比較黏,有的煮出來的飯不太黏。7.生物的子代與親代之間,子代的不同個體之間,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同的特征,這種現象稱為變異。遺傳和變異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8.三葉草通常都有三片葉子,但也有極少數是四片葉子。大概幾萬株三葉草中,才有一株會發生變異,長出四片葉子。因為稀缺難求,人們便照這種四片葉子的樣子做成禮品,表達一種幸運的祝愿。9.生物變異分為兩種:一種是由遺傳物質的改變引起的,稱為可遺傳的變異;另一種是由環境條件的改變引起的,其遺傳物質沒有發生變化,稱為不可遺傳的變異。10.區分生物的變異是可遺傳的變異還是不可遺傳的變異的標準:看遺傳物質有沒有發生變化。可遺傳的變異是遺傳物質發生了改變,不可遺傳的變異是遺傳物質沒有發生變化。11.可遺傳的變異舉例:高莖豌豆變成了矮莖豌豆。無籽西瓜這是由于染色體變異引起的,如果取無籽西瓜的枝條進行無性繁殖,所得到的還是無籽西瓜,這是可遺傳變異。無子番茄是由于涂抹生長素引起的,如果取無子番茄的枝條進行無性繁殖,所得到的可遺傳變異包括基因重組和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的基因突變。12.不可遺傳的變異舉例:用眼不當造成了近視。同樣一株植物,施肥長的好,不施肥長的差。由暴飲暴食造成的肥胖。13.學生活動手冊盡可能多地找出同一種植物的不同品種,并畫下來。列舉以下兩種生物變異的事例。可遺傳的變異不可遺傳的變異色盲、金魚、雜交水稻等由于干旱長出不飽滿的稻粒、后天近視、長期日曬皮膚變黑等7.尋找遺傳與變異的秘密1.人類在很早就開始尋找遺傳和變異的秘密,到了19世紀奧地利的遺傳學家孟德爾對遺傳和變異有了新的發現。2.孟德爾的發現:當他用豌豆的白花與白花、紅花與紅花分別授粉后,子一代豌豆的花還是白色或者紅色的。但是當他用兩種不同顏色的豌豆花進行人工授粉之后,在子一代中,所有的豌豆花都是紅色的,而在子二代中既有紅花也有白花,且紅花多于白花。3.孟德爾的解釋:豌豆的某種因子可以決定它的某個特征,遺傳因子有顯性的,如控制紅色的遺傳因子,也有隱性的,如控制白色的遺傳因子。4.為什么豌豆子一代同開紅花,而子二代既開紅花,又開白花?親代含有控制紅花的顯性遺傳因子和控制白花的隱性遺傳因子,子一代表現為由顯性遺傳因子控制的紅花,但它同時也含有親代的隱性遺傳因子,所以在子二代中既有紅花也有白花。5.20世紀初,科學家認為,孟德爾所說的遺傳因子應該就在細胞核的染色體上,并把它命名為“基因”。1944年,美國細菌學家埃弗里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1953年,美國生物學家沃森和英國生物學家克里克構建了DNA的雙螺旋模型。DNA的雙螺旋模型就像一個旋轉的梯子,梯子上的某一段可能記錄著你的一個特征,比如你頭發的顏色或腳趾的長度。這些信息會世代相傳,以保證“龍生龍,鳳生鳳”,而不會“龍生鳳,鳳生龍”。這些信息還會指揮細胞建造身體的各個部分時不出亂,如手指破了,傷口周圍的DNA雙螺旋結構細胞不會用心肌細胞來替代。6.科學家進一步研究發現,生物除了因父母的結合而產生變異,生物體自身、人工干預等都可能產生變異。父母結合產生變異棕色皮毛的牛與白色皮毛的牛結合,生出淺黃色皮毛的小牛,小牛的皮毛特征由父母的遺傳因子共同決定。生物體自身變異棕黑相間毛色的虎爸虎媽,生出黑白相間毛色的白虎,小虎的毛色特征與父母都不相同,父母的遺傳因子發生了突變。人工干預后變異利用人工技術改變種子的遺傳因子,培育出彩色的青椒。7.利用遺傳和變異原理解決問題子一代高產抗倒伏小麥是由親代哪兩種小麥雜交產生的?高產和抗倒伏是由顯性因子控制的,高產抗倒伏小麥由高產倒伏和低產抗倒伏小麥雜交而成。哪兩只狗交配后會生出中間毛色黑白相間、耳朵直立的小狗?目標狗毛色黑白相間、眼周黑色、眼睛斜向上、雙耳直立,遺傳了4號狗哈士奇的特征;目標狗吻部較長、四肢短而粗壯、直立的耳略向外張,遺傳了1號狗柯基犬的特征。人工選擇培育優良品種通過優良品種雜交,選育出脂肪少、瘦肉多的瘦肉型豬。利用雜交技術培育出產量高、植株健壯的玉米。將鯽魚改良成色彩絢麗、身姿奇異的金魚。8.采用添加化學物質或者用放射性物質照射的方法,也可以使生物產生變異,科研人員利用人工變異培育出許多優良的品種。9.人工干預生物變異的方法有很多。有的利用雜交技術使生物產生變異;有的用放射性物質照射使生物產生變異,比如前面介紹的太空椒;有的通過添加化學物質使生物產生變異,像無籽西瓜就是添加秋水仙素使西瓜產生變異的,等等。10.人工干預生物變異有利也有弊。利在于可以有選擇地誘導人們需要的變異,有利于抗病抗蟲等新品種的選育;弊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人力、物力來試驗和選擇具有穩定遺傳的變異,同時生物技術的不利因素帶來的后果是未知的,其安全性得不到保證。11.學生活動手冊判斷高產抗倒伏小麥是由親代哪兩種小麥雜交產生的。記錄這些狗的典型特征,為目標狗尋找親代。親代毛色耳朵鼻子嘴1號狗黃色直立尖長2號狗黑白相間耷耳、較大大而黑較短3號狗灰白相間直立、較小小而黑較短4號狗黑白相間直立、較大小而黑較長5號狗黃白相間耷耳、很大小而黑較短6號狗黑色斑點耷耳、很大小而黑較短我認為:(1)號狗和(4)號狗交配后,可能會生出毛色黑白相間、耳朵直立的目標狗。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知識點整理第三單元 化石的奧秘8.消失的恐龍1.人們憑借恐龍的化石復原出了恐龍的模樣,憑借人類祖先的化石復原出了人類的祖先的模樣。2.1677年,一名英國牧師偶然間發現了一塊巨大的腿骨化石。這塊化石后來被稱為“巨人的遺骨”。3.1823年,恐龍化石再度被發現,并輾轉到了英國古生物學家威廉姆巴克蘭的手上,巴克蘭對這塊化石進行了詳盡的研究,發表了一篇有關巨齒龍的論文。4.巨齒龍是第1個被載入科學史的恐龍種類。研究化石的科學家稱為古生物學家。5.古生物學家發掘和復原恐龍化石的步驟:科學家用刷子除去恐龍化石上的沙土。包裝好化石,以免在運輸過程中受到損壞。科學家在實驗室仔細清理恐龍化石。經過艱難的工作,一塊塊化石被還原成完整的恐龍骨架。6.學生活動手冊把各種恐龍與其相對應的化石模型連線。你還知道哪種恐龍和與它相對應的化石的樣子?分別畫在方框里。恐龍名稱特點恐龍對應的化石模型三角龍三角龍看上去就像一頭巨型犀牛,它的鼻子上長有一只短角,額頭上長有兩只長角。霸王龍霸王龍在它生活的時代是最大的恐龍,難尋敵手。強有力的頜部和鋒利的牙齒是霸王龍的主要武器。馬門溪龍馬門溪龍的脖子是迄今所有動物中最長的,它的長脖子由19節頸椎骨支撐,使得它可以輕易吃到高大樹木上的樹葉和嫩枝。似雞龍似雞龍是目前已知最大的似鳥類恐龍。似雞龍非常矯健和輕盈,它有著長長的腿骨,大腿肌肉發達,強健有力,踝骨和腳骨長而細,能夠迅速地奔跑。劍龍劍龍的背部長有菱形的大骨板。劍龍嘴巴后面是成排的牙齒,用來咬碎葉子并把食物研磨成漿狀。9.化石告訴我們什么1.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如骨骼、外殼、葉子、腳印化石等。大自然中的化石,舉例:2.恐龍化石、蕨類植物化石、腳印化石、小昆蟲化石、三葉蟲化石、蜻蜓化石、羽毛化石等。3.化石的形成與發現在漫長的地質年代里,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的遺體、遺物或遺跡,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后的歲月中,生物的有機質被分解,遺體、遺物的堅硬部分和痕跡被沉積物包裹,并被礦物化。由于地殼運動的作用,已經形成的化石有些上升到接近地表的地方,隨著巖石的侵蝕或坍塌,化石便暴露出來。4.仔細觀察下面兩種恐龍的頭骨化石圖片,猜一猜哪種是食肉恐龍,哪種是食草恐龍?左邊的恐龍頭骨化石的牙齒平齊,適合切斷植物,這是食草恐龍的頭骨化石。右邊的恐龍頭骨化石的牙齒尖銳鋒利,適合撕咬動物,這是食肉恐龍的頭骨化石。5.仔細觀察恐龍蛋化石圖片,說說你有什么發現。恐龍蛋圓圓的。恐龍蛋是一窩一窩的。恐龍蛋里有恐龍胚胎。小恐龍出殼與小雞出殼很像。6.觀察兩種恐龍的足跡化石圖片,判斷哪種是二足行走恐龍,哪種是四足行走恐龍。左圖為二足行走恐龍的足跡化石,右圖為四足行走恐龍的足跡化石。判斷依據是左圖上足跡基本上呈一條直線,足跡間隔較大,右圖上足跡分布比較緊密,而且呈兩條直線。7.小盜龍、猛犸象、魚龍、大地懶都是已滅絕的生物,現在看不到它們了。現在還生活在地球上的與小盜龍相似的生物是鳥,與猛犸象相似的生物是大象,與魚龍相似的生物是海豚,與大地懶相似的生物是樹懶。8.現代馬是怎樣進化而來的?現在的馬是由始祖馬進化而來的,5,000萬年前出現了始祖馬,經過進化,到了3,500萬年前,進化成了漸新馬,漸新馬經過2,000萬年的進化,進化成了中新馬,到了100萬年之前,中新馬進化成了現代馬。馬的進化過程:始祖馬漸新馬中新馬現代馬(5000萬年前) (3500萬年前) (1500萬年前) (100萬年前)始祖馬經過近5,000萬年的進化,終于進化成了現代馬。9.現代馬和始祖馬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很大的不同之處。大家想一想,馬在進化的過程中,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進化過程中,馬的體形越來越大,馬的趾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始祖馬前足4趾,后足3趾。現代馬前后足都只有中趾著地,便于飛快奔跑。10.現在的蟑螂、銀杏、鱟與化石中的蟑螂、銀杏、鱟相比沒有太大變化,它們被稱為活化石。因為這些動植物在千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仍然保留了過去原始的特性,外形上沒有太大變化。11.被稱為“活化石”的動物還有國寶大熊貓、中華鱘等等,植物還有水杉、香果樹等等。12.學生活動手冊把你從化石圖片和古生物復原圖中讀到的信息寫下來。化石我的發現上邊的恐龍頭骨化石的牙齒平齊,適合切斷植物,這是食草恐龍的頭骨化石。下邊的恐龍頭骨化石的牙齒尖銳鋒利,適合撕咬動物,這是食肉恐龍的頭骨化石。恐龍蛋圓圓的。恐龍蛋是一窩一窩的。恐龍蛋里有恐龍胚胎。小恐龍出殼與小雞出殼很像。左圖為二足行走恐龍的足跡化石,右圖為四足行走恐龍的足跡化石。馬經歷了始祖馬、漸新馬、中新馬、現代馬的進化過程。在進化過程中,馬的體形越來越大,馬的趾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始祖馬前足4趾,后足3趾。現代馬前后足都只有中趾著地,便于飛快奔跑。小盜龍、猛犸象、魚龍、大地懶都是已滅絕的生物,現在看不到它們了。現在還生活在地球上的與小盜龍相似的生物是鳥,與猛犸象相似的生物是大象,與魚龍相似的生物是海豚,與大地懶相似的生物是樹懶。觀察化石圖片,我還發現:我們可以根據化石的形態了解古生物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繁殖后代等各方面的信息,了解這些古生物曾經在地球上是如何生息繁衍的。我們可以通過研究化石,探究生命與生命之間、生命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10.用化石做證據1.化石是保存在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如骨骼、外殼、葉子、腳印化石等。2.中華龍鳥是一種小型食肉恐龍,嘴里有牙齒,尾椎很長。同時,它從頭部到尾部都覆蓋著像羽毛一樣的東西。從中華龍鳥化石的發現,進一步證明了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這一科學假說。學生活動手冊3.在三種科學假說中任選一種,列舉化石為這種科學假說的成立提供了什么證據。科學家提出的科學假說化石提供的證據英國博物學家赫胥黎鳥類由恐龍演化而來恐龍化石的骨骼與火雞骨架非常相似。古生物學家們在世界各地陸續發現了許多像鳥一樣的恐龍化石。20世紀90年代,在中國遼寧等地發現了一系列帶羽毛的恐龍化石。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大陸漂移說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收集到一塊2.5億年前橫貫南部各大陸的相同的巖石和化石,證明了這一假說。科學家分別在印度、澳大利亞、南美洲、非洲南部、南極洲發現了舌羊齒植物群,這些在陸地上生長的植物不太可能跨越大洋進行遷徙。英國達爾文生物進化論1831年12月英國達爾文登上貝格爾號軍艦,開始了一次環球科學考察,在航行中,他采集了大量的生物標本和化石。后來的科學家通過對不同地層生物化石的研究證實了進化論。4.通過化石在證明鳥類起源于恐龍、大陸漂移說、生物進化論等科學假說的成立方面提供了有力的證據,進一步說明了化石的科學作用,說明了研究化石的重要意義。5.從這幅生命演化史示意圖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生命在地球上已存在38億年之久。地球上的生命不停地發展和變化。地球生命的演化包括前寒武紀、古生代、中生代以及新生代4個階段。生命演化史上有過生命大爆發,也有過生物大滅絕。生物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進化著。在漫長的生命演化史上,人類只占據一個非常微小的位置。查閱資料,撰寫一篇有關化石是如何為“人猿同祖論”提供證據的短文。(略)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知識點整理第四單元 探索宇宙11.太陽系大家族1.太陽系圖片2.太陽是離我們最近的恒星。太陽和包括地球在內的八顆行星、衛星、眾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星際物質等組成了太陽系。3.八顆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后的物質殘余,太陽系內已經被發現的小行星有70余萬顆,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主帶以及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上。5.木星的衛星眾多,到目前為止一共發現有79顆衛星。6.彗星俗稱“掃把星”。彗星分為彗核、彗發、彗尾三部分,主要成分是冰、塵埃和較小的巖石顆粒。當彗星接近恒星時,彗星中的冰升華,在冰核周圍形成朦朧的彗發和一條或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