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蘇教版六年級上冊科學第四單元探索宇宙知識點整理.docx
2021年新蘇教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知識點整理第四單元 探索宇宙11.太陽系大家族1.太陽系圖片2.太陽是離我們最近的恒星。太陽和包括地球在內的八顆行星、衛星、眾多的小行星、彗星、流星體和星際物質等組成了太陽系。3.八顆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4.小行星是太陽系形成后的物質殘余,太陽系內已經被發現的小行星有70余萬顆,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主帶以及海王星軌道之外的柯伊伯帶上。5.木星的衛星眾多,到目前為止一共發現有79顆衛星。6.彗星俗稱“掃把星”。彗星分為彗核、彗發、彗尾三部分,主要成分是冰、塵埃和較小的巖石顆粒。當彗星接近恒星時,彗星中的冰升華,在冰核周圍形成朦朧的彗發和一條或幾條稀薄物質流構成的彗尾。太陽系中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因1705年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成功預言其周期是76年而得名。7.行星是滿足以下條件的天體:1圍繞太陽運行;2質量足夠大,形狀近乎球形;3其軌道附近區域清空。8.八顆行星體積從小到大的順序是水星、火星、金星、地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木星。9.八顆行星距離太陽由近到遠的順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0.八大行星根據組成的物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固態星球,一類是氣態星球。11.固態星球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氣態星球分別是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12.固態行星的表面是巖石;氣態行星的表面是氣體,大氣之下可能是液體、冰層或固態的內核。13.八大行星各自又有哪些獨特之處?水星的運行速度最快。金星是夜空中最亮的行星。火星的環境與地球最接近。地球適合生命的生存。木星的衛星最多。土星有美麗的光環。天王星“躺”在公轉軌道上自轉。海王星表面的藍色是甲烷氣體。14.八顆行星被發現的先后順序。第1階段:早在古代,人們就已經用肉眼觀察到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第2階段:1781年,英國人威廉赫歇爾通過巨型望遠鏡發現了天王星。第3階段:1846年,法國人勒維耶和英國人亞當斯在研究天王星軌道運行的反常現象時各自通過獨立計算,推算出海王星的位置。15.發現八顆行星的方法。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這5顆行星是古人利用肉眼觀測的方法發現的。天王星是通過巨型望遠鏡發現的。海王星是通過計算推算出來的。16.學生活動手冊在下面這幅太陽系示意圖的相應位置上,畫出大小合適的八顆行星。參考圖片:查資料,了解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和發現,制作一張關于火星的知識卡片。火星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火星公轉周期為1.88年,自轉周期為1.03天。火星上有四季變化。火星表面溫度范圍為-13827C。火星的大氣很稀薄,但常有強風、塵暴現象,大氣體積的95%是二氧化碳。火星的南北極有白色極冠,其主要成分是水冰和干冰。火星地表土壤含大量氧化鐵,受紫外輻射作用生成紅黃色氧化物,大氣中又懸浮紅黃色微塵,所以火星呈紅黃色。火星上的奧林匹斯火山是太陽系行星表面最大的火山。火星有兩顆衛星。12.觀察星空1.星座是一個天文學的專有名詞,指的是天上一群在天球上投影的位置相近的恒星的組合。2.為了天文學研究的需要,國際天文聯合會將全天空劃分成88個星座,如獵戶座、天鵝座、大熊座、小熊座等。天鵝座為北天星座之一。天鵝座的主星排列成十字形,十字的一豎是天鵝長長的脖子和軀干,一橫為天鵝展開的雙翼。夏秋季節是觀測天鵝座的最佳時節。大熊座是北天星座之一。在中國古代,把大熊座中的七顆亮星看作斗形,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北斗七星。北斗七星組成大熊的尾巴。一年四季都可以見到大熊座。春季,大熊座正在北天的高空,是觀看它全貌的最好時節。獵戶座是赤道帶星座之一。星座主體由四顆亮星組成一個大四邊形,三顆小一點且排成一排的亮星組成獵戶的腰帶。最佳觀測月份為1月,民間有“三星正南,就要過年”的俗語。3.我知道的星座名稱:獵戶座、天鵝座、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白羊座、金牛座、雙子座、巨蟹座、獅子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馬座等。4.北極星是天空北部的一顆亮星,離北天極很近,差不多正對著地軸,從地球北半球上看,它的位置幾乎不變,可以靠它來辨別方向。5.北極星在小熊星座上。6.尋找北極星的位置的方法。方法1:先找到小熊座,小熊座尾部的那顆星就是北極星。方法2:先找到大熊座尾部的北斗七星,再把“勺口”兩顆星的連線向“勺口”方向延長約5倍距離,那顆亮星就是北極星。方法3:可以利用仙后座找北極星。仙后座的五顆亮星構成一個英文字母W,在秋冬季節的星空中很明顯。把W的外側兩邊向南延長后的交點與中央的星相連,再把連線向北處長約5倍距離,此處的那顆亮星就是北極星。7.做星座放映器所需材料:紙杯、黑色簽字筆、手電筒、錐子、白墻等。活動方法:參照某一星座圖,在紙杯底部畫出它的形狀。用錐子扎出這個星座。將手電筒伸進紙杯,把“星座”放映到白墻上。8.我們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又處于太陽系中,而太陽系又處在銀河系之中。銀河系的位置:天空斜向西南的方向。銀河系的大小:銀河中每一個亮點都是恒星,銀河只是銀河系中的一部分,銀河系中有超過1,000億顆恒星,太陽只是銀河系中極其普通的一顆恒星。人類觀測銀河的成果:銀河系和河外星系,是人類目前所能觀測到的宇宙范圍。銀河系的形狀:呈現橢圓盤型,具有巨大的盤面結構。銀河系的大小:銀河系的銀盤直徑為10萬光年,中心厚度約12,000光年。太陽圍繞銀心運轉一周約2.5億年。銀河系的總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1.50,000億倍。銀河系的年齡:大約在100億歲左右。銀河系的組成:銀河系自內向外分別由銀心、銀核、銀盤、銀暈、銀冕組成。9.學生活動手冊對照星座圖,在星空圖上找出該星座的主要星星,并連線。天鵝座獵戶座先找到大熊座的北斗七星,再找出北極星和小熊座。13.沖出地球1.起初,我們只能用肉眼觀察太空,后來,望遠鏡的出現讓我們能看得更遠。幾百年來,用望遠鏡觀測太空的技術不斷發展,今天,我們已經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宇宙深處了。2.望遠鏡的發展歷史伽利略發明了第一臺天文望遠鏡。射電望遠鏡能接收到宇宙深空的天體發出的無線電波。用哈勃空間望遠鏡能看到距地球130多億光年的原始星系。“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伽利略望遠鏡是指物鏡是凸透鏡而目鏡是凹透鏡的望遠鏡,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1609年發明的人類歷史上第一臺天文望遠鏡。伽利略利用它觀測到了月球的高地和環形山投下的陰影,接著又發現了太陽黑子,此外還發現了木星的4顆衛星。哈勃空間望遠鏡是安裝在人造地球衛星上的一臺望遠鏡,由于其避開了大氣層的干擾,對太空的觀測效果更好。中國天眼的正式名稱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英文簡稱為FAST,它是利用中國貴州南部洼地的獨特地形條件建造的。3.我國明朝的萬戶是第一個嘗試利用火箭克服地球引力飛天的人。為此,他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為了紀念萬戶,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以這位古代的中國人命名,命名為萬戶山。4.如今,人類利用火箭終于實現了沖出地球的夢想。5.沖出地球的主要困難是使物體獲得足夠大的速度,目前是靠多級火箭實現的。體驗地球引力。6.方法一:將沙袋、小球、羽毛等拋向天空現象:發現這些物品先向上運動,當到達一定的高度之后就會向下運動。有時是直線下落,有時是呈弧線下落。得出的結論:這個活動說明了地球存在的引力。7.方法二:紙火箭游戲制作紙火箭所需材料:紙筒、橡皮筋、紙火箭下拉的繩索。制作方法:將一張紙卷成圓筒狀,用膠水粘好。在紙筒口固定一根橡皮筋,橡皮筋上豎直固定一個小三角架,三腳架下方連著一根細線。使用方法:用不同的拉力將三腳架下方連著的一根細線往下拉,然后松手。活動要求:用不同的拉力將紙火箭射向天空,觀察紙火箭飛行高度與橡皮筋彈力大小的關系。現象:使用不同的拉力拉動三腳架下方的一根細繩時,紙火箭就會射向天空。8.紙火箭飛行高度與橡皮筋彈力大小的關系:拉力越大,橡皮筋彈力越大,紙火箭飛行高度越高;拉力越小,橡皮筋彈力越小,紙火箭飛行高度越低。得出的結論:這個體驗活動說明了地球存在引力。9.炮彈速度越快,飛行距離越遠,假如速度達到7.9千米每秒,炮彈就會繞地球飛行,這時候就脫離了地球的引力。因此我們要想脫離地球的引力,就要提高物體的速度,把物體的速度提高到7.9千米每秒以上。10.這里的7.9千米/秒即第一宇宙速度,是使地球表面的物體環繞地球運行所需的最小入軌速度。當物體速度低于第一宇宙速度時,最終將被地球引力拉回地面。11.學生活動手冊畫出拋向空中物體的運動軌跡。科學閱讀世界飛天第一人萬戶,萬戶是中國人的驕傲,你認為他最可貴的精神品質有哪些?還有人說,萬戶這種行為是愚蠢、魯莽的,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萬戶大膽設想、勇于嘗試獻身科學的精神是值得褒揚的。科學探索充滿艱險和挑戰,沒有前人的探索,就沒有今天的科技發展基礎。14.探索宇宙1.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升空起,人類已經向太空發射了多種航天器,它們承載著人類對太空的無限夢想,去探索更加遙遠的宇宙空間。2.世界上第一個航天器是蘇聯1957年10月4日發射的人造地球衛星1號。第一個載人航天器是蘇聯航天員加加林乘坐的東方1號飛船。第一個把人送到月球上的航天器是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第一個兼有運載火箭和飛機特征的航天器是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3.航天器分類載人航天器載人飛船、航天飛機、空間站等。空間探測器“卡西尼”號、“新視野”號、“旅行者”1號等。登陸器“好奇”號火星漫游車、“玉兔”2號月球車等。4.學生活動手冊查閱人類探索太空史,了解中國航天之旅,完成下表。時間事件國家或宇航員1957年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蘇聯1961年世界上第一艘載人宇宙飛船“東方”1號升空,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蘇聯1967年蘇聯聯盟1號飛船在返回地球過程中因主降落傘失靈而墜毀。科馬羅夫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離開地球,飛往月球,成功登月后安全返回。阿姆斯特朗1970年“東方紅”1號人造地球衛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1977年“旅行者”1號探測器帶著地球人對外星人的問候,飛向外太空。1979年抵達木星,1980年探訪土星,2012年到達太陽系邊緣。美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成功。美國1986年“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在升空后73秒爆炸解體,7名宇航員在此次事故中喪生。美國1993年國際空間站完成設計,并開始實施。美國、俄羅斯等16個國家2003年第一位中國宇航員進入太空。楊利偉2011年先后發射天宮1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8號飛船,成功實施中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試驗。中國2011年“勇氣”號和“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并開始火星探測活動。美國2013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嫦娥”3號探測器送入軌道。“玉兔”號月球車順利駛抵月球表面。中國2016年有著“超級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貴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啟用。中國5.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發射升空,21時50分傳回了東方紅樂曲。6.“天宮”1號屬于載人航天器,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7.楊利偉是中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8.看圖,說說我國的“嫦娥工程”飛行器是怎樣到達月球的。圖片呈現的是嫦娥1號探測器到達繞月工作軌道的原理示意圖。嫦娥1號發射升空后,先進入繞地球運行的16小時軌道,運行到近地點時,發動機點火增加推力,使嫦娥1號先后變軌進入24小時和48小時軌道運行;當再次運行到近地點時,主發動機打開,嫦娥1號速度增加到10.9千米/秒,嫦娥1號變換軌道,飛向月球;當其靠近月球時,進行制動減速,從地月轉移軌道進入12小時軌道,以后逐漸制動減速,進入3.5小時軌道,第三次制動減速后,進入127分鐘環月圓軌道。9.蘇聯航天員加加林是第一位進入太空的人。不幸的是,他在之后的一次飛行訓練中犧牲了。10.1986年,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升空后發生爆炸,航天員全部遇難。11.在人類探索宇宙的過程中,人們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甚至以犧牲航天員的生命為代價去探索宇宙,你認為這樣做值得嗎?站在人類未來的角度來講,這樣做是值得的。因為犧牲的宇航員,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人類的未來。是值得的,人類對未知充滿好奇,沖出地球探索宇宙是必然的,在探索的過程中必然會有犧牲。12.在人們的共同努力之下,全世界已經有兩個空間探測器旅行者1號、旅行者2號,正在飛離太陽系,其中有一個載著人類的照片和地圖。13.圖片含義:一男一女的后面是飛船的輪廓圖。左上兩個圓中間一道是表示氫的分子結構。下面是表示太陽系,最左側是太陽,向右是太陽系中的各大行星,第3顆行星出來一個飛船,表示這個飛船是來自第3顆行星,那個飛船的輪廓與兩個人后面的圖案是一樣的。中間那個放射狀的東西的中心表示太陽,放射狀的線條的頂端表示以太陽為中心的十幾顆脈沖星的方向和與太陽的距離,是為了給撿到這艘飛船的外星人指示太陽方位用的。兩個人表示地球上發射飛船的智慧生物的樣子,男性的左手是在向外星人問好。假如有外星人存在,你認為要不要把地球的信息主動發給他們?可以把自己的信息發給他們,加強星球之間的互相交流與了解。學科網(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