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八年級上冊道德與法制第2課時 預防犯罪 教學課件.ppt
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RJ) 教學課件,第2課時 預防犯罪,新課導入,(1)犯罪含義:根據刑法規定,犯罪是具 的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 的行為。 (2)犯罪特征:社會危害性、 性和應受 性。,刑罰處罰,嚴重,刑罰處罰,刑事違法,課前預習,新課講解,運用你的經驗,(1)上述圖片屬于盜竊罪,我國刑法第265條規定,盜竊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或者多次盜竊、入戶盜竊、攜帶兇器盜竊、扒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2)上述圖片屬于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我國刑法第140條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3)上述圖片屬于非法拘禁罪,我國刑法第238條規定,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具有毆打、侮辱情節的,從重處罰。犯前款罪,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處罰。,一、刑法的作用和內容,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處什么樣的刑罰。,二、犯罪含義及基本特征是什么?,(1)含義:根據刑法規定,犯罪是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2)特征:3個特征,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處罰性。,探究與分享,(1)試對比分析上述行為。 (2)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提示,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違法行為對社會危害性不大,情節輕微,而犯罪對社會危害性很大,情節嚴重。 觸犯的法律法規不同。一般違法行為違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而犯罪是違反了刑法。 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一般違法行為不受刑罰處罰,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任何一種犯罪的成立都必須具備四個方面的構成要件,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探究與分享,王某在向杜某索要手機打電話遭到拒絕后,對杜某實施毆打致其輕微傷,并乘機開走其出租車。,討論:王某有哪些違法行為?是否構成犯罪?,提示,本案中的犯罪分子犯了故意傷害罪和搶劫罪。 我國刑法第234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我國刑法第263條規定,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搶劫公私財物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三、什么是刑罰?,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罰。刑罰又稱為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試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四、刑罰的種類,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刑 罰,主刑,附加刑,管 制,拘 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 刑,罰 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一、如何加強自我防范?,(1)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 (2)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 (3)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警示】青少年易觸犯的五種罪名及案例,尋釁滋事罪,聚眾斗毆罪,故意傷害罪,魏某(男,15歲)在同學的生日宴會上認識了出手大方的王大哥,隨后王大哥經常請他去餐館吃喝,帶他去電子游戲廳玩游戲,王大哥成了魏某崇拜的偶像。2013年5月13日,王大哥對魏某說:“有一個小子總和我過不去,我不便出面,你替我教訓教訓他,反正他也不認識你。”經不起王大哥的蠱惑,原本老實聽話的魏某手拿木棒,朝那個人頭上猛擊一棒,導致其頭部重傷。魏某因犯故意傷害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零六個月。,搶劫罪&盜竊罪,交通肇事罪,【警示】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法制宣傳,提示 (1)加強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提高法律意識; (2)家庭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 (3)學校應加強對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對他們的不良行為及時發現,及時教育引導; (4)社會應營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對不良行為的矯治方法,關鍵點撥,課堂小結,議一議,說說校園內有哪些不良行為,為改正這些不良行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隨堂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