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科學5.17《運動和呼吸》教案設計.doc
17.運動和呼吸【教材分析】本節內容為蘇教版小學科學三年級第五單元人的呼吸和消化的第2課。本課教學內容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過一個交流活動,了解學生對呼吸有快有慢的初步認識,以此引出測量三種狀態下的呼吸次數的活動。此活動可以為下面認識肺活量做鋪墊。第二部分,在通過閱讀認識肺活量的基礎上,實際測一測自己的肺活量。教學中,可以通過比一比不同學生的肺活量,找一找和每分鐘呼吸次數之間的關系,讓學生發現肺活量大對健康的好處。最后通過“如何增加肺活量”的問題引出第三部分的學習。第三部分,讀圖,了解保護呼吸器官的各種方法,樹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意識。 【學情分析】運動和呼吸通過一系列的數據測量、分析,用實證的方法增進對呼吸系統的認識。本節課主要培養學生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教學目標】科學知識目標1會正確測量自己的呼吸頻率。2知道呼吸的快慢和運動的劇烈程度有關。科學探究目標能夠在實驗中準確的記錄并分析數據。科學態度目標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學會自己設計簡單實驗驗證簡單問題。【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運動會使呼吸加快,休息后呼吸又恢復到正常難點:學會正確測量自己的呼吸頻率【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秒表等。學生準備:無。【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1播放傅園慧游泳和賽后采訪視頻。2提問:通過剛才的視頻,誰能說一說剛參加完游泳比賽的傅園慧呼吸和平時相比有何變化呢?3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運動和呼吸的關系。二、測量呼吸頻率1師:你準備如何研究運動和呼吸的關系呢?生:比較運動前后呼吸的快慢。2師:那你準備怎么確定呼吸的快慢呢?生:數一數。師:怎么數?學生演示或者描述如何數呼吸次數。3教師補充:一呼一吸計為一次呼吸,我們將一分鐘呼吸的次數稱為呼吸頻率。因此,研究運動前后呼吸快慢的變化就是測量運動前后的呼吸頻率。4.下面我們就來測量一下自己運動前后的呼吸頻率并記錄下來。(14組做20組下蹲,58組做30組下蹲)安靜狀態下(次分鐘)運動結束時(次分鐘)休息3分鐘后(次分鐘)5師:現在每個小組都得到了四組數據,你準備如何比較這些數據呢?生:把四組數據放在一起比較。6小組內畫圖比較數據。7黑板展示14其中一組的實驗數據和58其中一組實驗數據集體交流結論:運動后呼吸頻率會加快,運動結束后呼吸會恢復正常;運動越劇烈,呼吸頻率越高。三、拓展提高1師:小組內比較一下,大家運動前后的呼吸頻率變化一樣嗎?生:不一樣。有的人變化小,有的人變化大。師:為什么呢學生自由說一說。2教師引導:我們都知道呼吸的主要器官是肺,再想一想會和什么有關呢? 生:肺活量。(學生說不出來,教師揭示答案)3師:下面我們來證明一下是不是這樣。分別找頻率變化大和變化小的學生各三名上來測量肺活量并比較。4得出結論:肺活量大的同學,運動前后呼吸頻率變化會小一些。5關于呼吸,你還想知道什么呢?學生自由說一說。6教師補充呼吸相關知識。讓學生說說保護呼吸器官的方法。生:空氣不良時,出門戴口罩。生:經常開窗通風。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板書設計】17.運動和呼吸運動前后呼吸的變化認識并測量肺活量安靜狀態下(次分鐘)運動結束時(次分鐘)休息3分鐘后(次分鐘)結論:運動后呼吸頻率會加快,運動結束后呼吸會恢復正常;運動越劇烈,呼吸頻率越高。保護呼吸器官的方法
- 關 鍵 詞:
- 運動和呼吸 蘇教版 三年級 上冊 科學 5.17 運動 呼吸 教案設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