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級上冊科學3.5《觀測風》教案設計.docx
5.觀測風【教材簡析】通過前面4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了一些常見的天氣現象,并且已經學會了氣溫和降水量的觀測。本節課主要研究風的觀測,自制小風旗來測量風向和風速。探索板塊,簡單介紹了利用地面物體來感知風,然后介紹風旗的制作,并利用自制的風旗測定風速和風向。觀察風吹動旗子的狀態來估計風速,把風速分為無風、微風和大風三個等級。通過研討活動,學生可以比較對地面物體和小風旗的觀測結果比較,從而體會簡單工具對測量的作用。拓展板塊,拓展是一個小制作活動,利用簡單材料制作一個風向標,并用自制風向標測風向和風速。這也是一個很有意義而且適合小學生的制作活動。【學情分析】對于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確定風向是一件困難的事,他們不清楚是把風吹來的方向確定為風向,還是把風吹去的方向確定為風向。“蒲福風力等級”對學生來說相對復雜。本課中,學生是通過制作風旗,觀察風旗的狀況確定風速的三個等級和風向,并用這種方法完成“天氣日歷”中關于風的觀察和記錄。【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化來感知,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科學探究目標自制簡易小風旗。用自制的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記錄觀察結果。科學態度目標進一步提高觀察天氣現象的興趣和好奇心。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使用工具能使對風的觀測更準確。【教學重難點】重點:用自制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記錄觀察結果。難點:利用身邊事物對風向進行觀測。【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風向圖、蒲福風力等級表、有關臺風視頻。小組:制作小風旗材料1塊長約35厘米,寬20厘米的輕薄軟布、1張長30厘米,寬6厘米的硬紙板、1個訂書器;制作風向標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張邊長大約15厘米的硬紙板、大頭針。【教學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 一組風的照片1.出示生活中刮風的照片,提問:觀察照片,這些現象是如何引起的? (預設:是風引起的。)2.提問:我們怎么知道風的存在? (預設: 觀察各種事物。)3.提問:你能描述今天的風嗎? (生自由回答。)4.很多同學們說到了風向(風吹來的方向)和風速(風的大小)。提問:我們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風向和風速呢? (生自由回答。)5.揭示課題:觀測風(板書)。二、探索:風向和風速的觀測(預設25分鐘)材料準備:每組一套制作小風旗材料、學生活動手冊 1.出示圖片,這面小風旗是用來測量風向與風速的簡單裝置,為了可以隨時測量風速,每個人都來做一面小風旗。2.學習教科書上自制小風旗的方法。3.分發材料,小組合作完成小風旗的制作。4.介紹用小風旗測風速的方法,讓學生舉起小風旗,用嘴吹氣,分別制造無風、微風、大風,這三個等級可以分別用0級、1級、2級來代替,練習小風旗的使用。5.介紹用小風旗測風向的方法,出示“風向圖”,介紹用八個方位來描述風向,強調“風吹來的方向表示風向”。6.帶領學生到室外測風向與風速。帶領學生到室外空曠的地方,如遠離樓房的操場中央,可將確定好的方位用粉筆畫在操場的地面上。學生在畫有方位的地方進行兩分鐘測量并記錄風向。若出現方向不穩定的情況,就把出現次數最多的那個方向確定為此時的風向。觀測風旗的情況,讓學生用0、 1、2來表示當天的風速。7.回到教室,匯總觀測數據,將它記錄在當天的“天氣日歷”上。8.視頻介紹蒲福風力等級表。三、研討:實驗發現(預設5分鐘)1.回顧觀測活動,說說怎樣利用自制的風旗測量風向與風速。2.提問:利用風旗或其他物體觀測風向,觀測結果相同嗎?(預設:相同。若出現不同,可能因為風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改變。)四、拓展:自制風向標(預設5分鐘)材料準備:一套自制風向標材料1.出示自制風向標,我們還可以使用自制風向標來判斷風向,演示風向標的使用。提問:它是怎么判斷風向的? (預設: 箭頭指向風吹來的方向。)2.使用自制的風向標測量風向時應注意:第一,明確所在的方位是正確判斷;風向的基礎。第二,風向的觀測活動一定要在室外空曠的地方進行。3.出示講解風向標制作過程,布置每個人課后制作一個風向標,比較風向標。【板書設計】5.觀測風風向:八個方位風速:三個等級(0級無風 1級微風 2級大風)【活動手冊使用說明】1.表格中的現象在學生活動過程中記錄,邊活動邊記錄,培養學生良好的記錄習慣。2.風的方向一欄記錄時,建議讓學生先把觀測時間內所出現過的方向都記錄下來,然后再把出現次數最多的作為風向
- 關 鍵 詞:
- 觀測風 教科版 三年級 上冊 科學 3.5 觀測 教案設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