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級上冊科學3.6《運動的小車》教案設計.docx
6.運動的小車【教材簡析】通過前面5節課的學習,學生已經知道運動和力之間的關系,包括讓物體運動起來的動力和阻礙運動的摩擦力。本節課將從能量的角度去研究運動的物體,同時也是以運動的小車為載體來認識能量。聚焦板塊,通過一些生動的現象,如飛行的子彈將物體擊穿,踢飛的足球把玻璃打碎,呼嘯的狂風將大樹連根拔起,奔騰的江水驅動水輪轉動并指出這些物體都具有能量,引出研究我們的小車或其他物體有能量嗎?探索板塊,主要是通過學生活動,發現不同敲擊速度下的音叉震動情況,體會“小槌運動的越快,傳遞給音叉的能量越大”;通過觀察不同速度的小車撞擊木塊后的距離,體會“小車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大”。研討活動,學生通過對象不同、實驗現象不同的兩個對比實驗,會發現物體具有的能量與其運動速度的關系,即物體的速度越大,它具有的能量越大。拓展板塊,教科書用一段說明性文字給出了關于能量的知識。第一句話是讓學生明了一切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沒有能量就不會構成我們身邊變化的世界。第二句話是告訴學生自然界的能量豐富多彩,例舉了包括本單元涉及更多的一些具有能量的事物和現象。最后用一句話告訴學生一些可能并不容易被識別的能量,比如,它們被儲存在食物、燃料及一些化學物質中。【學情分析】不少兒童對能量已經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已經在使用“能量”這個詞。他們知道發光、發熱的物體是有能量的,也聽說過光能、水能、風能等,但是在兒童的認知中還沒有一個關于能量更概括性的概念。【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物體的運動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2.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以各種形式存在,有的儲存在食物、燃料中。科學探究目標1.通過觀察敲擊實驗和撞擊實驗,認識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2.通過對比觀察、測量,發現物體的運動速度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科學態度目標1.發展研究能量的興趣。2.意識到通過實驗結果作為證據而形成觀點。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體會到生活中能量無處不在,并且以各種形式存在。【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難點:通過觀察具有能量的物體所產生的現象來認識、理解能量。【教學準備】教師:學生實驗材料1套、班級記錄表、一些關于各種能量的圖片或視頻資料、教學課件。小組:實驗用玩具小車1輛、音叉(含橡皮錘)、斜面和長條木板、木塊、軟卷尺。【教學過程】一、聚焦:揭示課題(預設3分鐘)用課件展示圖片:飛速前進的賽車、子彈把盤子擊破、被風吹彎的樹、滴落的水珠1.提問:同學們看完圖片有什么想說的?(預設:物體都在運動)飛速前進的賽車、子彈把盤子擊破、被風吹彎的樹、滴落的水珠,這些運動的物體都具有能量。(板書:運動 能量)用課件展示圖片:小車、橡皮筋球、音叉2.提問:小車或其他物體具有能量嗎?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以運動的小車為載體來認識能量 。(板書:運動的小車)二、探索(預設25分鐘)教師實物出示:音叉、橡皮槌、小車(簡單的介紹音叉讓學生熟悉)1.提問:它們什么時候會具有能量?通過什么現象說明它們具有能量?(預設:運動著的橡皮槌和小車具有能量,音叉有聲音、小車能前進等)2.敲擊實驗。課件出示圖片及活動: 緩慢揮動橡皮槌敲擊音叉;較快揮動橡皮槌敲擊音叉;快速揮動橡皮槌敲擊音叉。(1)提問:用橡皮槌敲擊音叉,你怎么做到“緩慢地敲”和“快速地敲”?(小組交流,比劃并感受緩慢地敲和快速地敲手部的力度,建立起緩慢地敲就是輕輕地敲,快速地敲就是重重地敲的認識。)(2)提示不要太用力敲擊音叉。(3)分組研究:研究用不同速度揮動橡皮槌敲擊音叉時,有什么現象?(預設觀察能發現聲音大小的變化、振動大小的變化)(4)交流:哪些現象可以說明橡皮槌具有能量?(敲擊的速度越快,代表運動的橡皮槌具有的能量越大,轉化為聲能也越大,音叉的振幅越大,反映出聲音也越大;相反,當敲擊的速度越慢,代表運動的橡皮槌具有的能量越小,轉化為聲能也越小,音叉的振幅越小,反映出聲音也越小。)2.撞擊實驗。教師課件出示材料(1)提問:有了這些材料,可以怎么做這個實驗?(生分組討論)(2)交流實驗方法,完善實驗過程。(怎樣確定木塊被撞擊滑行后的終點位置?可以將木塊被撞擊滑行后離起始位置最近的一點確定為終點位置。)(3)觀看實驗視頻。(4)溫馨提示:在木塊的起始位置擺放小旗或其他標記,釋放小車去撞擊木塊。用小旗或其他標志標記木塊被撞后的位置。測量距離,記錄數據。(5)解讀記錄表,指導記錄。(6)交流匯報實驗現象及我的發現。3、 研討:實驗發現(預設8分鐘)1.提問:橡皮槌和小車在什么情況下具有能量?我們是怎么知道的?(預設:揮動著的橡皮槌和運動著的小車具有能量。從橡皮槌敲擊音叉時聲音的大小和音叉振動強度大小可以判斷能量的大小,從小車釋放后撞擊木塊的滑行距離可以判斷能量的大小。)2.提問:運動著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和運動速度的大小有什么關系?(預設:緩慢揮動橡皮槌時,橡皮槌具有的能量小,敲擊音叉發出的聲音小;快速揮動橡皮槌時,橡皮槌具有的能量大,敲擊音叉發出的聲音大。坡度越小,小車滑下后的速度越小,具有的能量越小,木塊被撞擊滑行的距離越小;坡度越大,小車滑下后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大,木塊被撞擊滑行的距離越大。)3.小結: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物體的運動速度不同,具有的能量也不同。四、拓展(預設4分鐘)(1)教師小結:揮動的橡皮槌、運動著的小車,都具有能量。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沒有能量,自然界就不會有運動和變化,也不會有生命。(板書: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2)出示圖片,提問:運動的小車、充足氣的氣球、拉伸的橡皮筋等都具有能量,說一說怎樣判斷它們具有能量呢?(動著的小車可以把物體撞倒,可以行駛一段距離等;充足氣的氣球能驅動小車等;拉伸的橡皮筋能驅動小車,被拉伸后的橡皮筋彈到會痛等。)(3)生活中還有一些可能并不容易被識別的能量,比如,它們被儲存在食物、燃料及一些化學物質中。(板書:能量還存儲在燃料、食物及一些化學物質中)【板書設計】6. 運動的小車運動 能量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還存儲在燃料、食物及一些化學物質中。【活動手冊使用說明】1.表格中的數據在學生活動過程中記錄,邊活動邊記錄,并計算平均距離,培養學生良好的記錄習慣。2.我的發現,學生只需根據實驗發現按實填寫就行。【作業設計】一、填空題。1.運動的小車具有 。2.運動的小車速度越大,能量就越 。3.緩慢敲擊音叉,音叉發出的聲音 ,音叉振動幅度 ,說明音叉具有的能量 ;快速敲擊音叉,音叉發出的聲音 ,音叉振動幅度 ,說明音叉具有的能量 。4.任何物體工作都需要能量,能量還儲存在 、 及一些化學物質中。二、判斷題。5.做實驗時,需要多做幾次,取平均值才更科學。 ( )6.同一輛小車從不同坡度的斜面上下滑,滑出的距離是一樣的。(
- 關 鍵 詞:
- 運動的小車 教科版 四年級 上冊 科學 3.6 運動 小車 教案設計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