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5《物體的顏色》教案(吳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1.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本節課根據義務教育階段物理課程標準的教育目標“培養學生的物理科學素養”的要求,本著尊重學生認知水平發展規律的原則,注重自然科學以實驗為基礎的特點,注重科學探究,堅持運用實驗的方法讓學生動手、動腦,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放手讓學生通過團體的協作來完成整個的探究過程,努力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讓學生的學習真正發生。2.教學背景分析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是初中物理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五節“物體的顏色”,是繼光的直線傳播、反射、折射之后的又一光現象。本節課內容雖然不是中考的重點考查內容,但是與學生身邊的生活現象息息相關,突出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教材中主要以實驗的觀察,對比,分析得出結論。因此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學生活動,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學情分析;三個知識點,其中光的色散現象學生在小學科學課和生活中都有接觸,對于物體的顏色學生也是有一些生活經驗的,因此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將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主要以學生活動的形式呈現。3.教學目標(含重、難點)教學目標:1、了解色散現象。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通過實驗探究色光的混合,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3、通過本節課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學重點:探究色散現象。教學難點:物體的顏色的探究活動設計。4.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可附教學流程圖)教學流程圖: 視頻引入 學生活動 收獲與體會 鞏固與提高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時間課前視頻探究活動收獲與體會鞏固提高播放視頻,引導出課題活動一:獲得“彩虹”1.噴霧器和水2.三棱鏡3.平面鏡和水提出問題:1. 彩虹形成過程中可能包括哪些光現象?2.通過以上活動,我們把太陽光分解成了多種色光,如果在三棱鏡旁再放一塊三棱鏡,你會有什么發現?展示:科技館中的“牛頓分光實驗”活動二:探究色光的混合提出問題:1.七種色光混合在一起的結果是什么?2.將紅、綠兩種色光重疊照在一個區域,結果會怎樣?紅、藍重疊照射,藍、綠重疊照射呢?3.將紅、綠、藍三種色光重疊照射呢?活動三:探究物體的顏色提出問題:1.用一支紅色激光筆照射,能穿透的是( )A.清水 B.紅墨水 C.一瓶藍墨水2.一支綠色激光筆呢?演示實驗:用白光分別照射紅色和綠色玻璃。提出問題:太陽光照在一張紅色的紙上,你看見它,它反射進入你眼睛的光是什么顏色的?其他顏色的光去哪兒了?幫助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出現偏差的原因。活動四:旋轉三色和雙色陀螺提出問題:不同顏色的物體反射的光射入眼睛,我們就能看到物體是什么顏色,如果將不同顏色的物體旋轉起來,反射的色光混合到一起,你會有什么發現?通過本節課的活動,在知識和能力方面你有哪些收獲?習題:有一盆花卉,紅色的花、綠色的葉、白色的花盆,放在遮光良好的暗室中,用與花色相同的紅光照射,看見的是A、紅花、綠葉、白花盆; B、紅花、綠葉、紅花盆;C、紅花、黑葉、白花盆; D、紅花、黑葉、紅花盆作業:課后探究學生觀看視頻初步了解彩虹是怎樣形成的分組活動思考:彩虹形成過程中包括哪些光現象?學生活動思考:以上活動可以得到什么結論?觀察學生探究活動,觀察了解色光的三原色學生通過“猜想-實驗-發現-總結”的過程完成活動,并得到結論學生提出猜想,并說明猜想的依據。實驗證明猜想是否正確,并作出解釋。觀察實驗,綜合上述實驗得出結論:透明物體的顏色由 決定。思考并設計實驗證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確?根據設計的實驗方案動手實驗。總結: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 決定的。動手實驗,發現偏差,分析原因。學生小結,談本節課的收獲和學習體會。完成練習,體會知識的應用。播放一段北京前不久出現的彩虹,視頻中又提到彩虹產生的原因,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親自動手活動,感受自然現象,生活現象與物理的聯系,體會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意義,培養科學素養,形成大物理的意識。引導學生走進社會大課堂。通過動手實驗,會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由于周圍有太陽光(白光),實驗現象可能不是太明顯,也正可以由此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設計實驗的能力,并將設計的方案與實際實驗作對比,培養實驗分析和評估的能力。讓學生學會總結,不僅總結知識方面的收獲,更要總結能力方面的提升。用一道習題作為練習,體會知識的應用。3分鐘25分鐘11分鐘4分鐘1分鐘2分鐘板書設計物體的顏色光的色散 色光的三原色 物體的顏色5.學習效果評價設計從三維目標的角度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價:知識方面評價:1.你的實驗方案2.組內和組間的交流展示能力方面評價:1.動手實驗能力2.總結反思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評價:1.小組合作2.實驗中是否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6.教學設計特色說明與教學反思創新點:初中階段對色散的知識只要求了解折射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和物體的顏色知識點雖然簡單但比較抽象,但對于初二的學生來說發現規律的過程更重要,因此本節課從生活現象和實際出發,設計了多個探究實驗,以學生活動為主,突出了探究方法和能力的培養,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不足之處:由于沒有找到純色的物體,也沒有完全的暗室環境,在“不透明物體的顏色”部分,實驗現象偏差較大,實驗現象沒有直觀反映實驗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