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5《物體的顏色》教案(鄭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第五章光現象第五節物體的顏色一、學情分析“寬淺新活”是8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求知欲強但持久性不足,對知識汲取的熱情高但知識儲備不足,容易產生挫敗感。學生對本節課物體的顏色知識幾乎是空白,但在生活中卻都能感受得到。很多學生都會用手機拍照片,但是如何讓照片的顏色更加鮮活卻很少有人考慮。二、教材分析本節教學從以下四個方面展開:光的色散、光的三原色、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的顏色。這節內容安排在本章最后,體現了知識的認知規律,學生可以利用前面學過的光的傳播、光的反射及光的折射等知識進行簡單解釋。補充光的三原色和色光的混合,并且通過實驗自己完成;對于光的色散現象,學生自己在實驗中捕捉獲得現象,教學中應使學生的已有經驗得到進一步完善,使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積極思考從而獲取知識、培養能力。二、教學目標1.通過觀察和實驗,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組成的。2.通過光的色散小實驗活動,回顧已有的知識,調動學習熱情。3.通過三原色合成器實驗,了解各種色光的名稱,知道現在科學技術如何利用光譜的相關知識進行物體顏色的合成。4.比較色光混合現象。5.通過合作學習,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養成樂于探索物理學道理的習慣。三、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重點:光的色散。教學難點:了解物體的顏色,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的顏色。四、教學過程1.教學引入利用美麗的彩虹的圖片,通過問題激趣,引起學生的思考,引入課題。2.“知識點”教學(1)光的色散學生分組活動:利用三棱鏡制作彩虹。實驗活動結束后,讓學生分享實驗中的有趣現象。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光的色散等相關知識。教師通過教材中圖5-37,讓學生了解關于光的色散的研究歷史。這一實驗由英國科學家艾薩克牛頓于1665年完成,使得人們第一次接觸到了光的客觀和定量的特征。他使一個房間形成暗室,只在窗戶上開一條窄縫,讓太陽光射進來并通過一個玻璃三棱鏡。結果在對面墻上出現的不是一片白光,而是由七種色光組成的光帶,按紅、橙、黃、綠、藍、靛、紫的順序緊挨著排列,極像雨過天晴時出現的彩虹。同時,如果再使光束通過一個三棱鏡,還能還原成白光。這條七色光帶就是太陽光譜。(2)光的三原色以及色光的混合讓學生通過手機中的修圖軟件對現場拍攝的照片進行顏色調節,比比誰的圖片顏色修得更加美觀,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交流討論。從實用角度認識光的三原色理論,讓學生體會現代科技的好處,引導他們掌握獲取知識的多條途徑,避免學生認為學習就是為了應付考試。教師通過修圖軟件,帶領學生體驗調節三原色(RGB)的參數。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彩色電視機屏幕顏色合成原理。介紹三原色,利用三原色演示儀介紹色光的合成。學生分組實驗,利用光的三原色合成器完成色光的混合。(3)透明物體的顏色學生分組實驗:讓光的三原色合成器產生的紅綠藍色光分別通過透明無色玻璃片、藍色透明塑料片、綠色透明塑料片。紅+綠=?紅+藍=?綠+藍=?紅+綠+藍=?追蹤訓練:紅光照射透明玻璃,透過玻璃我們看到 紅光照射紅色玻璃,透過玻璃我們看到 紅光照射綠色玻璃,透過玻璃我們看到 藍光照射紅色玻璃,透過玻璃我們看到 (3)不透明物體的顏色學生分組實驗:讓光的三原色合成器產生的紅綠藍色光分別照射不透明黑紙、綠紙、紅紙、白紙。光源白色紙紅色紙綠色紙黑色紙白光紅光藍光可見,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所反射的色光決定的,實質上是物體反射某些色光并吸收某些色光的特性。3.應用與提高通過圖片介紹眼睛與物體顏色的關系,引入生物學對顏色的認知。大量的科學研究成果告訴我們,色彩是以色光為主體的客觀存在,對于人則是一種視覺感受,產生這種感覺基于三種因素:一是光;二是物體對光的反射;三是人的視覺器官眼。即不同波長的可見光投射到物體上,有一部分波長的光被吸收,另一部分波長的光被反射出來刺激人的眼睛,經過視神經傳遞到大腦,形成對物體的色彩信息,即人的色彩感覺。4.課堂小結(1)光的色散實驗: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各種色光混合而成的。(2)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3)透明物體和不透明物體的顏色。5.小練習(1)在太陽光下看一張紅紙,它呈現 色,因為它只能反射 光;將它置于只有綠色光源的屋子中時,它將呈現 色,因為 。(2)將紅、藍兩種色光射到白紙上,相互重疊的區域______(是/不是)品紅顏色;將紅、藍兩種顏料涂在白紙上,相互重疊的區域______(是/不是)品紅顏色。這說明顏料的混合和色光的混合情況______(相同/不相同)。這是用______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的。(3)在沒有任何其他光源的情況下,舞臺追光燈發出綠色光,照在穿白上衣、紅裙子的演員身上,觀眾看到她( )A.全身呈綠色 B.上衣呈綠色,裙子不變色 C.上衣呈綠色,裙子呈紫色 D.上衣呈綠色,裙子呈黑色五、教學反思本節課知識內容較多,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適當地刪減,感興趣的學生可以自己學習,課后開展交流。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增加有趣的顏色視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嘗試通過漫畫的形式展現一些知識內容,降低學生的閱讀困難。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