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5《物體的顏色》教案(周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教學設計學 校學 科物理授課人章節名稱 5.5物體的顏色計劃課時1班 級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色散現象,知道白光是色光組成的。2知道透明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3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顏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過程與方法1觀察光的色散實驗,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2.通過探究色光的混合和顏料的混合,獲得相關的知識,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觀察、實驗的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2通過親身的體驗和感悟,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以后學習打好基礎。3通過探究性物理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于參與物理學習活動。教學重點1.光的色散;2. 知道透明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的;不透明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教學難點物體的顏色教學方法實驗、與啟發式講練相結合教學用具三棱鏡、手電筒、顯微鏡、手機、光的三原色合成實驗器、紅、藍透明液體。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教學過程:一、 新課引入:見過彩虹嗎?都在哪里見過呢?老師昨天看到一則新聞也與彩虹有關?這個彩虹出現的地方有點特殊,我們一起來看看:播放視頻(座頭鯨噴出彩虹),物體的顏色有什么秘密呢?這節課讓我們來學習第五章第五節物體的顏色二、 新課教學:(一)光的色散(實驗):用手電筒照亮三棱鏡,緩慢的旋轉三棱鏡,在光屏上能出現什么現象結論: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組成的。白光通過三棱鏡后分解成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色光的現象叫做光的色散。解釋彩虹的形成:太陽光經過小水滴折射之后形成的彩虹引申到牛頓利用實驗得出白光的色散,從而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2) 光的三原色原理除了彩虹外,手機也是五顏六色的,那它的秘密又是什么呢?現在我將手機放在顯微鏡下,來看一看手機屏幕顏色的組成。不同手機雖然圖案不同,但是顏色都是紅綠藍,人們發現自然界中絕大多數顏色都是由紅綠藍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而成結論:紅、綠、藍三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能產生任何一種其他顏色的光,我們將紅、綠、藍這三色光叫做光的三原色。 觀察:紅光與綠光混合產生黃光,紅光與藍光混合產生品紅色光,藍光與綠光混合產生青光。(三)透明物體的顏色(實驗)學生探究讓學生分別用白光照射紅、藍透明液體,用紅藍光照射紅藍透明液體,觀察透過的光的顏色。結論:透明體的顏色是由它透過的色光決定的。無色透明物體能透過所有色光。(四)不透明物體的顏色(實驗)用藍光、紅光分別照射書中三原色組合圖中。結論:不透明物體的顏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決定的。練習習題雨后、瀑布(觀察):指導學生利用手電筒和三棱鏡制造彩虹。(實驗)學生分組利用手中的顯微鏡觀察手機屏幕(實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紅、綠、藍中任意兩種色光射到白紙上,相互重疊的區域是什么顏色呢?教師將不同色光重合的照片傳到大屏幕上,學生觀察交會處光的顏色。(觀察):紅色透明液體只能通過紅光;藍色透明液體只能通過藍光。 (觀察)學生看到在紅光照射的時候只有紅圓為紅色其余為黑色,藍光照射時,除了藍圓其余為黑色。 引課激趣設疑利用視頻和圖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糾正學生對于色散的理解。加深對概念的理解由生活中的手機引入,激發學生思考分組實驗,加深學生的印象,活躍課堂氣氛階段性練習,加深對色散的概念,物體顏色的掌握板書設計物體的顏色一光的色散1、 定義:2、 表明二光的三原色原理三物體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