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4《光的折射》教案(趙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八年級物理教學設計光的折射課題光的折射班級主要內容認識光的折射現象,探究光的折射規律,解釋生活中常見的折射現象教材內容分析本節課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現象第四節,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學現象,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進一步加強光路圖的繪制技能,再一次認識光路可逆; “啟下”,又是理解透鏡成像的基礎,同時又是解釋日常生活中許多光現象的基礎. 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學生密切聯系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光的折射作為新課標下一節內容,多的將注意力放在學生的合作探究、討論、觀察和思考能力的培養上。所以讓學生動起來,不僅是手動起來、更重要的是思維動起來,而且是一種主動積極的思考、而不是一種被動的思考。讓學生多發言、多探討、多動手真正地去利用自己聰明才智掌握知識也是這堂課的出發點。教學設計思路在教學中,把本節課設計成以學生為主的探究實驗,我認為這樣做有以下幾點好處:1、有利于學生對折射規律的理解和掌握。2、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讓他們感受到觀察在物理實驗中的重要性,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3、既讓學生知道如何開展實驗探究,又讓學生體驗物理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4、讓學生進行動手實驗和計算機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系實際5、做到:從實踐到理論,又從理論到實踐。達到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效率。6、課堂教學中盡量采用討論式教學、讓學生動手、動嘴說出來。鼓勵學生大膽猜想、質疑的精神。教學目標知 識與技 能1.了解光的折射的現象。2. 知道光的折射規律及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能夠利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現象。4 、已知入射光線(或折射光線),能根據光的折射規律畫出折射光線(或入射光線)的大致方向過程與方法1、通過演示實驗,指導學生觀察現象、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光的折射規律,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2、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獲取知識的樂趣,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實驗,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的熱情。2、經歷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物理、將物理應用于生活的意識。教 學重 點1、光的折射規律。2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科學探究活動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學難點1、解釋簡單的折射現象。2、了解光在發生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教學方法以實驗為主的探究式教學、歸納法教學用具激光光源、光的折射演示裝置、筷子、透明茶杯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媒體使用設計目的一、復習 提問提出問題:1、光在均勻介質中如何傳播的?2、光的反射定律內容是什么?學生思考后回答。通過復習提問,鞏固上節內容,為后面學習光的折射做鋪墊。二、由 實驗 引入 新 課演示實驗:1、“折射斷筷”(在杯中盛滿水,把筷子斜插到碗的底部,從側面斜視水面,會發現筷子好像斷了。)提出問題:1、筷子沒有折,為什么會有這樣的錯覺呢?能否用以前學習的知識解釋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節研究光的折射,引入課題。學生先觀察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筷子看上去好像向上彎折了。)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感知知識不足,增加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認識現象觀察圖片,感受光的折射展示幾幅關于生活中折射的圖片。讓學生進一步感受生活中的折射現象,知道物理來源于生活。三、探究新課的過 程1、光的折射:實驗1:讓光從空氣斜射向玻璃中。對照試驗,引出光的折射定義。老師強調:“斜射”“不同透明物質”“交界面”等。學生觀察實驗、討論,根據情況歸納得出結論據概念,試著畫光路圖。課件展示:光路圖。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并親身感受光的折射的存在,并引出光的折射定義。2、介紹名稱:教師對照圖,介紹相關名詞及定義。強調:折射角是折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 學生對照光路圖,理解、記憶相關詞,為下面學習做好鋪墊。課件展示:在光路圖上注明相關的名字,便于學生記憶時對號入座。對比光的反射,通過類比的方法,了解相關名詞:折射光線、折射角,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猜想提示:在學習光的反射時,光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那么,光從空氣斜射向玻璃(或水)中時遵循哪些物理規律?1、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三線的位置關系怎樣?2、當光從空氣斜射向玻璃中,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如何?折射光線向界面偏折還是向法線偏折?3、隨著入射角的變化,折射角如何變化?4、 當入射光線垂直于水面入射時,折射光線的方向如何?5、在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那么,在折射時,光路可逆嗎?學生可能的猜想:可能是三線共面可能相等可能入射角大可能入射角小可能向界面偏可能向法線偏可能一起增大可能一起減小可能偏折可能不偏可能和反射中一樣是可逆的把學生的猜想展示出來,逐條進行驗證。把一個復雜的探究課題轉化為一個選擇題,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避免了學生盲目的猜想,使學生的猜想有所依據。進行新課:學生試驗1、強調操作的技巧。引導學生分析光從空氣玻璃 , 三線的位置關系怎樣?學生先猜想,在實驗證實:學生實驗1:讓光從空氣斜射向玻璃中。通過試驗、觀察、對比、得出結論。課件演示:學生進一步仔細觀察。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等。2、問題:當光從空氣斜射向玻璃中時,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關系如何?折射光線向界面偏折還是向法線偏折?學生先猜想,在實驗證實:學生實驗2:通過試驗、觀察、對比、得出結論。課件演示:學生進一步仔細觀察。1、定性研究2、用“對頂角”相等為突破口。3、問題:隨著入射角的變化,折射角如何變化?學生先猜想,在實驗證實:學生實驗:3:通過觀察實驗、對照幾組光路圖對比,討論、分析得出結論課件演示:學生進一步仔細觀察。展示多組光路圖,找出規律建立假說,實驗驗證。嚴密光的折射條件。4、問題:當光線垂直射如介質表面時,入射角和折射角各是多少度?強調:“垂直入射”學生先猜想,在實驗驗證。學生實驗4:讓光從空氣垂直射向玻璃中。學生觀察實驗討論、分析得出結論。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和光路圖中三線的位置關系回答問題。課件演示:學生進一步仔細觀察。5、問題:光在反射現象時光路是可逆的,那么光在折射時光路可逆嗎?課件演示。強調:記錄入射點、入射光線、折射光線的位置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先猜想一下。由于實驗不好操作,會有誤差。課件展示:兩次實驗便于學生觀察的更清楚。用光路可逆猜想,并用課件演示實驗驗證。得出結論:引導學生根據以上實驗,歸納總結得出結論。學生根據實驗認真分析、討論、歸納、總結得出完整正確的結論課件展示:光的折射規律內容。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及綜合能力,體現科學的精神。四、用光的折射規律解釋一些簡單現象。(1)、怎樣才能插到魚?(2)、池底變淺了。小游戲:“做一回漁夫”課件展示:使本節課前后呼應,并引導學生將學習到理論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起到學以致用的效果。課堂練習學生練習課件展示:練習題。對學生的要求:只要懂,不需要嚴密敘述。五、課堂小結提問:通過今天的學習有什么收獲?學生說說有什么收獲或感受?促進學生的發展,激發繼續學習的動機。課堂板書第四節 光的折射1、折射現象: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中時,傳播方向一般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規律內容: 折射光線、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個平面上; 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兩側; 當光從空氣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質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向法線偏折);反之,當光從其它透明斜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偏離法線)。折射角隨入射角增大(減小)而著增大(減小)。 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改變。在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光路圖:小結:三線同在一平面,折射入射分兩邊,光路可逆要弄懂,大角均在空氣中。4、用光的折射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布 置作 業課后練習:1、2、3、4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