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3《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教案(孫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平面鏡成像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2、了解平面鏡成虛像,了解虛像是怎樣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鏡成像的現象。二、過程與方法:1、經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2、觀察實驗現象,感知虛像的含義。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現”成功的喜悅。2、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點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探究的方法與合作學習。教學難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虛像是怎樣形成的。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觀察課件出示的幾張圖片:1、漂亮的山水圖,你發現什么共同點嗎?2、大家還記得“猴子撈月”的故事嗎?月亮為什么“掉”到了井里?引出:平時大家在照鏡子時,鏡子里面出現了另外一個你,我們把這個你就叫做“像”。二、認定目標:(課件出示)三、探究新知:(一)、觀察自己:照鏡子后回答:1、平面鏡里成的像的臉跟你的臉一樣大嗎?2、當你的臉遠離平面鏡時,像到平面鏡的距離是否變化?遠離還是靠近?3、眨一眨你的左眼睛,觀察你的像眨的是哪只眼睛?或者閉上一只眼睛(如:左眼)照鏡子,然后觀察鏡子里的你閉上的是哪只睛?(二)、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1、提出問題: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呢?(像和物的大小有什么關系?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有什么關系?像和物左右、上下各有什么關系?)2、猜想與假設:像和物體的大小可能相等,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可能相等。像和物左右相反,上下一致3、制定計劃:雖然可以看到物體在平面鏡里的像,但如果在平面鏡后面放置一塊光屏,屏上不會呈現物體的像。無法用尺子去測量像的位置和大小。討論:(1)、選用什么樣的“平面鏡”?(2)、怎樣尋找像的位置?(3)、用什么辦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4)、如何比較物到鏡面的距離和像到鏡面的距離?4進行實驗:用一塊較薄的玻璃板作為平面鏡,點燃的蠟燭在平面鏡前成像,把一支完全相同,沒有點燃的蠟燭放在平面鏡的另一側,使之與像重合,觀察物、像到鏡面的距離關系和物的大小關系,改變點燃蠟燭鏡面的距離,重做幾次試驗,多次測量。(1)、觀看視頻。 (2)、分組實驗5、收集證據:學生實驗,教師巡視。6、交流合作、總結規律: (1).像與物的大小相等(2.)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3).像與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4).像與物左右相反,上下一致(5).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7、虛像和實像:講述實像和虛像的形成。(三)、平面鏡成像原理對于平面鏡的像是靠光的反射形成的,我們能看見物體,是因為有光射入眼睛,我們也能看到物體在平面鏡里的成像,成像的光是從哪里來的呢?引領學生解釋根據作圖解釋。(四)、平面鏡的應用:展示圖片,得出平面鏡在生活中的幾個應用。(五)、平面鏡成像的作圖:先讓學生嘗試做,然后歸納總結出作圖方法。四、課堂小結:總結本節課所學知識。五、達標測評:見課件。六、布置作業:完成課后1.2.3題1.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_______而形成。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是:物體在平面鏡里成的是 像,像和物的大小 ,它們的連線跟鏡面 ,它們到鏡面的距離 。3.小明同學身高1.5m,他站在大衣柜的穿衣鏡前2m處,他在鏡中的像高_____m;像與他相距_____m;若他逐漸遠離穿衣鏡,那么鏡中的像大小將_____。(選填“變大”、“變小”、“不變”)4.人向平面鏡走近時,他在鏡中的像將( )A、變大 B、 變小 C、不變5.指出下面各句話中的“影”所說明的光在傳播過程中所遵從的物理規律,(1)手影(2)水中倒影(3)立竿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