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3《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教案(趙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教學設計教學目標:(一)知識技能:1.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能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解決簡單問題.2.知道平面鏡成像的實質.能用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以及平面鏡成像的實質完成作圖.3,知道平面鏡在生活中的應用.(2) 過程與方法1. 通過實驗探究體會等效替代的研究思想.2. 經歷提出問題,猜想,設計實驗,動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收集分析實驗數據,分析現象,得出結論全過程.探究平面鏡成像的規律.(3)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1. 在分小組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2. 通過親歷探究的過程,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點: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知道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能運用平面鏡成像特點及平面鏡成像實質解決簡問題.教學難點;運用等效替代的研究思想設計實驗進行探究.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光的反射定律,能運用反射定律進行簡單的作圖.關于平面鏡成像有一些生活經驗.但是有太準確.甚至像平面鏡成像遠小近大,這樣錯誤的認識可能對建立正確的認識還有一些影響.教學過程:1. 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引入課題.1. 觀察一組圖片,讓學生分析屬于哪一類光學現象.鏡面有什么特點,引出平面鏡的概念.并列舉生活中的平面鏡.弄清平面鏡的應用.2. 演示實驗:澆不滅的蠟燭思考:為什么里面的那支蠟燭用水澆不滅?2. 學生活動:觀察鏡子里的人和物1. 對著鏡子伸出左手,看看鏡子里的那只手是什么樣的,跟你的哪只手看起來一模一樣.2. 把一支筆放在鏡前,看看鏡中的筆與手中筆的大小關系.把筆拿遠一些,鏡中的像的位置如何變化.三,提出問題和假設問題:1.平面鏡里的像到鏡面的距離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嗎?2.平面鏡成的像是正立的?還是倒立的?3.平面鏡成的像與物左右相同嗎?4.平面鏡成的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的關系?猜想與假設:讓學生根據觀察情況,作出假設.4. 實驗設計:1. 實驗觀察.(1)在玻璃板前點燃一支蠟燭,觀察蠟燭成的像.(2)然后用一支長短不同的未點燃蠟燭放在玻璃板后方,移動這支蠟燭使蠟燭與前方蠟燭的像在同一位置.(3)觀察鏡內的像和后的蠟燭是否重合.(4)選一支與玻璃板前方蠟燭長度相同的蠟燭放在玻璃板后方進行相同的實驗,觀察能否最終使后方蠟燭看起來被點燃了.2.結合上面的實驗分析以下問題:(1) 選擇器材.成像用平面鏡還是平板玻璃?用什么器材測量物距和像距?(2) 怎樣確定像的位置?(3)如何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五.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探究.觀察現象,收集數據并記錄次數物到平面鏡的距離/cm像到平面鏡的距離 /cm像與物的大小比較(放大,縮小,相等)12做一做:拿走玻璃板后方的蠟燭,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看看像能否落在光屏上.討論交流:1.如果玻璃板沒有與桌面垂直,將出現什么情況?2. 當物體遠離鏡面時,像是否變小?3. 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的關系?六.分析現象,得出結論1.像到鏡面的距離與物到鏡面距離相等.像與物的連線和鏡面垂直.2.平面鏡成的像的大小與物的大小相等.3.平面鏡成正立的虛像.4.平面鏡成的像與物左右相反.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7. 學生練習1. 作出鏡前一個點光源S在平面鏡中的像.作出這兩條光線的反射光線,作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2. 作出物體AB在平面鏡前的像.3. 人向平面鏡走近時,他在鏡中的像將:( )A、變大 B、 變小 C、不變3、一平靜的池水深為m,月球到地球的距離為3.9x105km,則月球在池中的像到水面的距離為( )A.1m B.2mC.3.9x105km D.7.8x105km4.身高1.6m的學生站在穿衣鏡前離鏡0.5m他在鏡中像的高度是_____m,像到鏡面的距離是____m,當他后退0.5m后,人和像的距離是____m,像的大小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5. 如圖是從平面鏡中看到的一臺表面無數字的指針位置,此時鐘所指的實際時刻是( )A、8點20分B、4點20分C、3點40分D、10點40分八.課堂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