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3《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教案(錢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第三節 學生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知道平面鏡成虛像,并且像與物關于平面鏡對稱。2、會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找到鏡中像的位置。3、通過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探究過程,培養學生描述現象,歸納規律的能力。4、在實驗中觀察物理現象,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二、重點和難點重點:平面鏡成像特點難點:實驗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三、教具準備實驗器材:平面鏡、平面鏡支架、三角尺、蠟燭兩支、白紙、刻度尺教學輔助:多媒體課件四、教學過程設計新課引入科學源于生活小制作展示: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效果嗎?是誰起了主要作用?新課教學活動一:提出問題:什么是平面鏡?生活中哪些物體可以作為平面鏡?學生討論歸納:光滑的金屬表面,平靜的水面,玻璃等活動二:提出問題:平面鏡為什么會成像呢?教師:幻燈片展示平面鏡成像原理活動三:提出猜想:平面鏡成像有什么特點呢?利用手中的平面鏡觀察(教師展示幻燈片,學生思考問題)學生討論、歸納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許有不正確的猜想)(1)像與物等大;(2)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3)像與物左右相反。活動四: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提出問題:觀察實驗器材,思考器材有什么作用?學生小組討論:教師提示,動畫展示實驗過程討論歸納:(1)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為了確定像的位置(2)相同的兩支蠟燭:探究像的大小,比較像和物的大小關系(3)刻度尺:為比較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4)白紙:相當于光屏,探究虛像實像活動五: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實驗步驟:(1)取白紙一張,并在白紙的中心作相互垂直的兩條直線(2)將平面鏡插入支架,放在一條直線上,用三角尺檢查平面鏡與底面是否垂直,如不垂直應作適當調整,確保垂直(實驗的關鍵)(3)將蠟燭放在平面鏡前,并在垂線上用筆標上記號(4)將另一只蠟燭放在平面鏡的另一面,慢慢移動到兩只蠟燭完全重合,并標上記號(5)用刻度尺量出兩記號與中心軸線的距離,并觀察像與物有何不同學生小組實驗記錄數據:次數像距/cm物距/cm物體的像與物體的大小關系物體與像的連線與平面鏡的關系像是倒立的還是正立的是否能用紙接收123交流與評價:1同學們各自探究的結果是否相同?2關于平面鏡成像的特點還有那些猜想?準備怎樣去驗證它?結論:(1)像和物的大小 ( ) (2)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 ) (3)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 ( ) (4)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 ) (5)像和物體左右( )活動六:提出問題:討論前面兩個問題無盡廊燈的原理?遠離鏡子,像的大小變化嗎?平面鏡還有那些應用?學生討論:成像、改變光路課堂評價:1、一只小貓正在平面鏡前欣賞自己的全身像,如圖所示:此時它所看到的全身像應是圖中的哪一個?2、若小明同學身高1.5,他站在大衣柜的穿衣鏡前1.5m,他在鏡中的像高_____m;像與他相距_____m;若他逐漸遠離穿衣鏡,那么鏡中的像大小將_______。(選填“變大”、“變小”、“不變”)小結:平面鏡成像特點:像與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與物的大小相等;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平面鏡后面所成的像是虛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