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5.2《光的反射》教案(韓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光的反射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節課通過實驗,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規律。并用光的反射定律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鏡面反射和漫反射以及光路可逆知識是光的反射知識的進一步深化。教法分析實驗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是本節的重點,是理解平面鏡、球面鏡作用的基礎,也是本章的重點知識。對于光的反射定律,不僅要讓學生記住它的內容,還要讓學生會用光的反射定律解決實際問題,而且更應注意它的研究方法,注意用數學方法分析實驗現象三線、兩角的關系,并在分析這些關系的基礎上逐步揭示它的物理本質,形成物理概念,建立物理規律。學生分析八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望強烈,具有強烈的操作興趣,處于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但是他們剛接觸物理,對科學探究的基本環節掌握欠缺,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還需要直接經驗的支持。因此教學中借助演示實驗建立“光的反射”的概念;通過對比實驗現象認識“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現象”。以學生身邊事物和現象引入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加強直觀教學,逐步讓學生理解和應用科學知識。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規律及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并會用光的反射規律來解釋一些有關的簡單的生活現象,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過程與方法通過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用實驗的方法獲得反射光線、入射光線跟法線位置的關系,測量反射光線與法線、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總結探究的結論,獲得比較全面的探究活動體驗。情感與價值觀在探究“光反射時的規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密切聯系實際,提高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和社會的意識,并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重點通過實驗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教學難點用光的反射規律解釋一些簡單現象。設計思路本節課以光的直線傳播現象和光的反射現象的實驗現象對比引入光的反射現象。同時,介紹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入射點的概念。接著依據光的反射現象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證明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再借助演示實驗再次證明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所在的平面跟平面鏡垂直。接著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來認識光的反射規律和光路可逆現象。再通過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認識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現象。通過小游戲環節激發學生運用光的反射規律設計潛望鏡。在知識鞏固環節,以生活實例為背景創設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運用光的反射規律解釋生活中的反射現象。本節課通過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注重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通過設計實驗、生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內容,增強課堂趣味性,并使這種興趣轉化為持久的情感、態度,使學生從中感受學習物理的樂趣,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學方法探究法、實驗法、講練法、歸納法。教學準備演示用:激光器(紅光和綠光)、光的反射演示器、平面鏡、自制反射面、水槽、潛望鏡、賽車模型、蚊香、打火機、三角板。學生用:印有帶刻度的光盤的紙、激光筆、分光器、平面鏡。學法指導實驗觀察交流討論概述總結規律應用指導小結教學過程引入新課教學環節一:探究光的反射規律演示實驗:一束激光穿過封閉在玻璃容器中的煙霧。該現象說明了什么?將一束激光射向封閉有煙霧的玻璃容器底部的平面鏡。看到了什么現象?根據實驗現象及學生對現象的描述,給出光的反射的概念。并將學生看到的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傳播路徑畫在白板上。那么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尋找反射光線和入射關系的位置關系,探尋光的反射奧秘。探究一: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是否在同一平面內。演示實驗:玻璃容器中封閉了一定濃度的煙霧,容器底部放平面鏡。讓一束光斜射到容器底部平面鏡上。轉動容器,改變入射光線所在的平面,觀察反射光線。提問: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相交嗎?引導:相交的兩直線必在同一平面內。設計意圖:通過演示實驗,并借助數學知識使學生認識到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在同一平面內。探究二: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所在的平面與平面鏡的位置關系提出問題: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所在的平面與平面鏡的位置關系如何呢?學生實驗:用光屏接收光線,當調節光屏與平面鏡垂直時,光屏上能顯示出光的傳播路徑。當光屏與平面鏡傾斜時,光屏上不能顯示出光的傳播路徑。教師總結: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所在的平面跟平面鏡垂直。設計意圖:通過實驗證明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所在的平面與平面鏡垂直。為下一步的實驗探究的設計做好鋪墊。探究三: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位置關系教師演示:將白紙平鋪在水平桌面上,使平面鏡跟白紙面垂直,使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呈現在白紙上。提問:如何記錄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傳播路徑呢?引導并學生尋找最簡捷的記錄方法:兩點確定一條直線。分別在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的傳播路徑上標識兩點。學生實驗:在白紙上,讓入射光線入射到同一入射點上,記錄反射光線。多次改變入射光線的方向,記錄反射光線的傳播路徑。學生實驗后回答:1.你發現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位置有什么關系?2.引導學生:試著將白紙對折,你看到了什么?教師講述法線概念同時做出法線。設計意圖:通過設計學生實驗,讓學生參與實驗探究過程,并在發現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位置關系的基礎上,認識到法線是判斷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位置關系的輔助線。接著講述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板書:光的反射定律1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2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探究四:光路可逆教師演示:將一束激光逆著第一次的反射光線入射,請同學們觀察現象。學生活動:觀察實驗現象,并用光的反射規律解釋。講述光路可逆現象。小游戲:兩人實驗,當你通過鏡子看到同桌的眼睛時,詢問他是否看到了你。并用所學知識做以合理解釋。設計意圖:讓學生動腦思考,把所學的光學知識聯系起來,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練習:幻燈片展示光的反射作圖題。學生代表在白板作圖。其他學生評價。互相指正。設計意圖:設計小練習,練習設置兩個陷阱:已知了一條從右方入射的入射光線;已知的是入射光線與平面鏡的夾角。學生代表在白板作圖。通過互相評價互相指正,使學生掌握光的反射作圖方法。教學環節二: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大家摸摸自己的衣服和鏡面有什么不同?光線入射到光滑的表面和粗糙的表面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演示實驗:兩束平行光線分別入射到平面鏡和自制教具上。設計意圖:通過自制教具(將平面鏡碎片粘貼在毛巾上,以顯示毛巾的反射面不在一個平面上。)通過兩束平行光線分別入射到平面鏡和自制教具上,使學生觀察到平行光經兩種反射面反射后,反射光線的特點。對比現象從而認識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學生觀察反射光線的特點。動畫展示:實驗現象及平行光經兩種反射面反射后的光的反射光路圖。設計意圖:通過動畫作圖,使學生理解漫反射同樣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課件展示:鏡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概念。教學環節三:光的反射規律的應用學生游戲:用潛望鏡在掩體后面觀察老師手中的物體。提出問題:(1)為什么掩體后面的同學看不到我手中的物體?(2)用潛望鏡看到了我手中的賽車模型,說明潛望鏡中改變了光的傳播路徑?潛望鏡用什么改變了光的傳播路徑?幻燈片展示潛望鏡的構造提出問題:平面鏡如何放置才能使水平入射的光線改變成豎直入射的光線呢?學生活動:通過作圖或利用實驗儀器做以合理的解釋。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熱情,一連串的追問打開了學生的思路。引發了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欲望。練習:PPT展示隨堂練習。設置情景習題:判斷背著月光和迎著月光時積水路面和地面的亮暗。學生活動:根據生活經驗給予判斷并通過作圖或利用實驗儀器做以合理的解釋。設計意圖:開闊學生視野,達到學以致用。作業:1. 完成教材課后習題。2. 自學教材“角反射器”閱讀材料。3. 制做潛望鏡
- 關 鍵 詞:
- 光的反射 北師大 年級 上冊 物理 5.2 反射 教案 師公 開課 作品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