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3《噪聲與環保》教案(趙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噪聲與環保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了解噪聲的來源和危害,知道防治噪聲的途徑,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2、過程與方法 通過體驗和觀察,了解防治噪聲的方法。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實驗和體驗,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1、教學重點:噪聲的來源及其危害,減弱噪聲的途徑2、教學難點:通過噪聲來源、控制噪聲的學習,提高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社會以及保護環境的意識。三、教學過程(一)復習舊知教師用錄音機放一段優美動聽的音樂并提問:問題1: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請學生回答。問題2:聲音從錄音機發出是如何傳播到你們耳中的?請學生回答。教師進一步舉例說明聲音的傳播條件:需要介質。找同學分別舉例。(二)引入新課教師用多媒體播放兩個音頻(樂音和噪聲)。聽音樂的時候大家很享受、陶醉,而聽到噪聲時很多學生不自主地捂住耳朵。 由此引入課題:第一段優美的音樂大家都很喜歡,那么這種聲音叫做什么?樂音。而第二段雜亂的聲音令大家心煩意亂,不愿意聽。這種聲音叫做什么?噪聲。為什么兩段聲音給大家的感受卻截然不同呢?它們分別是怎樣產生的呢?噪聲有哪些危害?我們又該如何控制噪聲呢?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究噪聲的危害和控制。(三)講授新課1、噪聲的定義(1)引導學生自學課本,從物理角度和環境保護的角度理解噪聲的含義,找出樂音和噪聲定義、波形的不同。(2)教師總結學生的分析結果,得出噪聲的含義: 物理角度:發聲體做無規則振動而發出的聲音。環保角度: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樂音的定義:發聲體做規則振動而發出的聲音。運用多媒體和虛擬示波器讓學生觀察樂音和噪聲的波形圖,并找出不 同之處: 樂音的波形:有規則噪聲的波形:無規則。 學生分組討論我們生活中都有哪些噪聲并舉例。(3)教師進一步總結噪聲的來源:自然界中的噪聲:暴風雨、海嘯、雷鳴、地震、火山爆發等。社會生活中的噪聲:各種家用電器發出的聲音、公共場所人群發出 的喧嘩聲等。交通運輸中的噪聲: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等機動交通工具發出 的聲音。工業上的噪聲:工廠的各種機器、設備發出的聲音等。建筑施工上的噪聲:施工時各種運轉的機械設備發出的聲音、工人 用錘子等簡單工具發出的聲音等。2、噪聲的等級和危害 (1)噪聲的產生和來源我們已經知道了,噪聲有大小之分,應該怎樣表示呢?(2)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弄清以下兩個問題:噪聲的等級是按什么劃分的?不同的噪聲的等級對人們所產生的危害又是怎樣的?(3)根據學生閱讀后提請學生回答。學生分組討論噪聲有什么危害,并總結出來。 3、噪聲的防治(1)復習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聲源的振動產生聲音空氣等介質的傳播引起鼓膜的振動(聲源處) (傳播過程中) (人耳處)(2)噪聲對我們危害很大,那么我們能不能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減弱或控制噪聲呢?請同學們用桌面上提供的器材探究一下。學生用桌面上的器材:鬧鐘、泡沫塑料、空紙盒、棉花開始進行分組實驗探究。(3)教師請各組說出探究結果,綜合并總結出噪聲控制的途徑:1、在聲源處減弱噪聲:防止噪聲產生,禁止鳴笛、裝消音器等。2、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阻斷噪聲傳播,隔音材料、植樹、關門窗等。3、在人耳處減弱噪聲:防止噪聲進入耳朵,戴耳塞、耳罩、捂耳朵等。(4)大家知道怎么控制噪聲了,在學習、生活中就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并勸說親戚朋友行動起來:減少噪聲、保護環境。例如:在教室里我們要做到:說話輕、走路輕、關門輕;在家里尤其在別人休息時,不要把家里的音響設備的音量開得過大,等等。(四)課堂小結 1、噪聲的定義及來源。2、噪聲與樂音的不同。3、噪聲的等級和危害。4、控制噪聲的途徑。(五)作業布置課本92頁第2、3題板書設計:噪聲的危害和控制1、噪聲的定義及來源。 2、噪聲與樂音的不同。3、噪聲的等級和危害。 4、控制噪聲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