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2《樂音》教案(韓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樂音教學設計課 題樂 音教材分析在初中物理中,聲現象只有一章,內容只是學習聲音的基本物理概念,沒有涉及到很難的知識。直到高中才會再次接觸聲現象。本節“樂音”是對第一節聲音的產生的進一步認識,同是也是為后面噪聲、聲與現代科技的學習做好鋪墊的,是本章的一個重點章節。本節內容教材在學生已學知識的的基礎上、結合音樂知識,加上學生生活體驗來引導學生完成對本課的科學探究過程,教材很好的實踐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如注重全體學生的發展,改變學科本位的觀念,教材中用了分組實驗的形式來探究音調的決定因素,物理和音樂有機的結合起來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對物理知識的學習,很符合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學情分析課堂因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來進行學習。從學生的知識上分析:在聲音的第一節課學生已經學習了聲音產生的原因,聲源,聲音是以聲波的形式進行傳播等知識,具備用聲音軟件通過產生不同響度和不同音調的聲音進行波形的分析的能力。從學生的學習規律上分析:在本課學習中,我設置了多個合作實驗探究,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采用觀察法、實驗法、分析法、歸納法、討論法來進行實驗,得出實驗的結論,以期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知道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振幅、離聲源的遠近、聲音的集中程度有關2、 知道音調的高低與聲源的振動頻率有關3、 知道音調高低與物體的外在特點的關系過程與方法1、 通過觀察聲波的圖形,初步學會利用儀器進行探究,觀察圖形進行分析的方法2、 通過對小組合作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獨立、合作的探究實驗能力3、 通過水杯琴的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將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通過觀察波的圖形,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科學探究不能光憑人的感觀,還要借助于儀器,初步建立利用儀器進行測量的觀念。2、 通過對聲音響度和音調的認識、探索,從合作探究實驗中獲得探索科學規律的樂趣,多動手,多體驗,激發學生熱愛物理的興趣。教學重難點重 點1、響度的三個影響因素2、音調高物體的外在特點難 點1、 對聲波波形的分析2、 對音調高物體外在特點的探究實驗教學方法探究法、演示法、交流討論法、歸納法教學器材機器人、話筒、喇叭、紅豆、木琴、橡皮筋、量筒、手機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學過程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情境導入激發興趣新課教學1、 認識響度二、認識音調三、課堂小結4、 課外拓展領讀本課學習目標后,通過播放制作的阿爾法機器人視頻,通過老師和視頻中機器人互動,讓六臺機器人現場進行有音樂和無音樂的舞蹈表演。一、認識響度 請一位演奏古箏的學生進行演奏表演,同時打開電腦中的cooledit pro2.0編輯聲音軟件,并提出一個問題:大家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思考當聲音變大或聲音變小時,聲波波形的振動幅度是否發生變化?如果發生變化,振動幅度如何變化?請學生回答以上思考問題板書:第四章 第二節 樂音一、認識響度1、響度是由聲源的振幅決定的。給學生做一個有趣的實驗來驗證這個結論,為了看見喇叭的振動情況,我們在喇叭上放上紅豆,播放音樂,先是聲音比較小的狀態,觀察紅豆的跳動幅度,再讓聲音變大,觀察紅豆的跳動幅度。再出示問題:這個物理實驗包含哪些物理現象?為了讓學生看清楚,我使用了手機的一鍵投屏功能。再出示兩個問題:1、教師在講臺講課時,第一排同學和最后一排同學,哪一排聽到聲音大些?這說明響度還與什么因素有關?2、我們對著很遠的同學喊話,一般要把兩只手聚攏來喊,這說明響度還與什么因素有關?2、響度與離聲源的距離和聲音集中程度有關。再請一位演奏薩克斯的學生進行演奏表演,同時打開電腦中的cooledit pro2.0編輯聲音軟件,并提出一個問題:大家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思考當聲音為高音或低音時,波形的疏密是否發生變化?如果為高音時,波形為疏還是密?振動的慢還是振動的快?同時教師將用截屏軟件將兩種不同音調的波形截屏后,放在屏幕上,讓學生進行對比交流。板書:二、認識音調1、音調是由聲源的振動頻率決定的。出示小資料:1、頻率定義:物體每秒鐘振動的次數。2、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3、單位:Hz4、100Hz表示每秒鐘振動100次接下來進行采訪活動:問第一位彈古箏的同學和第二位吹薩克斯的同學,你們用什么方法可以改變琴弦的音調?根據學生的回答,提出問題:音調的高低與發聲體外在的哪些特點有關呢?接下來進行學生合作探究環節,根據學生分為六組的情況,給學生發放6個木琴,36根橡皮筋。告訴學生如何進行實驗:1、 探究音調與粗細的關系,每組派一位代表來前面,通過古箏來進行探究。2、 而音調與長度和松緊實驗,大家通過手中的木琴和橡皮筋進行探究。板書:2、短、細、緊,音調高。桌面上擺放著6個裝有不同高度水柱的量筒,任務一:將手中的卡片1、2、3、4、5、6六個音調放在不同高度水柱的量筒邊。任務二:根據ppt上給出的小星星曲譜,敲出小星星樂曲來。課堂小結:聲音大小叫響度,響度大小看振幅。距離太遠響度小,減少分散增大聲。聲音高低叫音調,頻率高低調不同。短細緊的音調高,發聲物體要分清。觀看視頻,了解最新的聲音可視化技術手段。學生觀看視頻和機器人現場的舞蹈表演。學生欣賞音樂同時觀察音頻波形并進行思考。學生回答:聲音變大時,波形振動幅度變大,聲源振動幅度變大。學生討論回答學生討論回答學生欣賞音樂同時觀察音頻波形并進行思考。學生回答:聲音為高音時,波形比較密,聲音為高音時,波形比較密學生理解學生回答:彈不同粗細的琴弦,改變琴弦的長度,調整琴弦的松緊學生根據的實驗器材進行分組實驗,得到結論:越細、越短、越緊的物體,音調越高。學生小組進行交流合作,并動手進行實踐活動學生齊讀學生觀看視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引出聲音的重要性。學生演奏音樂,可以提供學生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同時通過波形的研究,提供學生的新的研究方式,和目前大學的研究方向接軌。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研究得到結論。通過實驗,讓學生將前后的知識點進行縱橫聯系,鍛煉學生思維能力通過聯系生活經歷,讓學生理解影響響度的另外兩個因素學生通過波形疏密的研究,直接可以判斷音調與振動快慢的關系,同時給學生研究音調的高低提供新的方向用截屏軟件可以更好的捕捉不同音調的波形,進行橫向對比對頻率做一個簡單介紹,使認識更加的全面引導學生思考,音調高低與聲源的外在的哪些特點有關增加學生動手實驗環節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究,理解物理的實驗方法,更好的理解知識點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學以致用,提升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通過口訣,對本節課知識進行高度概括和精煉,學生記憶牢固提供不同的可視化聲音技術手段,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板書設計:1、 認識響度1、 響度由聲源的振幅決定。2、響度與離聲源的距離和聲音集中程度有關。二、認識音調1、音調是由聲源的振動頻率決定的。2、短、細、緊,音調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