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2《樂音》教案(馮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聲音的特性教學設計一,教學設計說明1 教材分析聲音的特性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其本節的內容要求是“了解聲音的特性”,通過實驗了解聲音的特性。本節內容是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教材將聲音的特性按音調、響度、音色的順序進行講授,生活經驗當中,我們常常將“音調”和“響度”兩個概念混淆起來,在講授這兩個內容時要特別注意區分不同點,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和區分開。聲音的特性是在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之后,學生在學習這節課之前已經知道“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產生的”,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這兩個重要的概念,因此這是學習聲音的特性基礎,本節課通過了解聲音的三個特性及其影響這些特性的因素,加深對聲音的了解,也為后面“聲音的利用”的“噪聲的危害和控制”做鋪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2. 課標分析了解樂聲的特性。了解現代技術中聲學知識的一些應用。知道噪聲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3.學情分析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許多知識,解決這些問題與聲音的特性有著密切的關系,但是在學習這節課之前,由于學生對聲音的特性知識概念比較模糊,尤其是音調和響度,由于生活經驗學生常常混淆它們之間的關系,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糾正學生的錯誤概念,使學生了解并知道聲音的三個重要的特性。能應用科學知識真正了解音調和響度。二,教案課題聲音的特性授課時間40分鐘學生普通中學初二年級學生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聲音的特性2.知道樂音的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過程與方法1. 通過做音調與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和響度與發聲體的振幅有關實驗,進一步了解和學習聲音的特性,能應用科學知識解釋聲音的特性2. 能應用學習聲音的特性去解釋生活中有關聲音的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學習聲音的特性知識,能實事求是去解釋前概念知識的錯誤,養成用實驗驗證真理實事求是的態度。2過分組活動培養其主動與他人合作、主動將自己的見解與他人交流的團隊精神;教學重點1. 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去認識理解聲音的音調。2. 通過實驗探究聲音的音調。教學難點音調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教學媒體鋼尺、教學多媒體、乒乓球、鐵架臺、鼓、樂器、細繩教學流程環節1 :觀看動畫音調的講解探究影響音調的因素學生分組實驗(鋼尺撥動實驗)合作討論猜想音調與振動快慢有關教師講解閱讀多媒體展示超聲波與次聲波講解環節2:小結環節3:布置作業媒體學生活動教師活動設計意圖一、創設情境 導入新課教學過程觀察動畫,牛與蚊子的叫聲有什么不同【新課引入】觀看圖片,猜測動物并思考老師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分類,回答問題引導學生觀看實驗現象,并提問:我們聽到的聲音是什么動物的聲音,兩種聲音有什么區別?通過猜猜看活動,緩解學生學習緊張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二、學習任務1:認識聲音的第一個特性“音調”音調【提出問題】:播放的兩種聲音是什么動物的聲音呢,它們的聲音有什么不同呢?1. 聲音大小不同,尖細,粗獷,等等(板書)2.我們靠什么區分牛和蚊子的聲音?【提出問題】:牛和蚊子聲音最大的區別是尖細和粗獷,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音調,音調是聲音的什么特性,這種特性和什么有關呢?【猜想】問音調與什么因素有關?由于前概念知識,學生都會猜想與物體振動快慢有關【設計實驗】讓每個同學如圖所示:將一把鋼尺緊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邊。撥動鋼尺,聽它振動發出的聲音,同時注意鋼尺振動的快慢。改變鋼尺伸出桌邊的長度,再次撥動。比較兩種情況小鋼尺的快慢和發聲的音調。【板書】改變伸出桌邊的(長度)振動(快慢)(頻率)結論:振動越快,發聲體音調越高。【知識講解】物理學中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頻率來描述物體振動的快慢。頻率決定音調的快慢。(運用多媒體講解)【拓展延伸】多媒體課件放映:示波器顯示聲音的高低、弦樂器的音調等。讓同學們閱讀課本,回答:什么是超聲波?什么是次聲波?【講解】應用多媒體課件講解超聲波和次聲波(PPT)展示引導學生回答問題。思考老師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從聲音的三大特性入手研究牛和蚊子的聲音的不同,并將研究對象鎖定為音調。1. 猜想:與物體振動快慢有關2. 討論、思考、交流3. 學生展示撥動鋼尺的實驗,其他同學觀看并交流,初步發現音調與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4. 學生閱讀課本,思考本談論老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和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的兩種動物的特性加以區分。類比已有知識進行實驗,初步落實教學目標1.在實驗中通過觀察分析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落實教學目標,在感性認識基礎上得出結論。提升學生的閱讀以及歸納能力。三、學習任務2:音調的計算頻率【當堂訓練】練習:某種昆蟲在飛行時翅膀每分鐘振動900次,試計算該昆蟲翅膀振動的頻率是多少?飛行時人能否聽見聲音?【問題解決】教師抽查個別學生的計算過程,找出典型問題并更正。【知識講解】1.頻率是計算物體振動快慢的物理量。 2.頻率的單位是赫茲。符號是f。1.引導學生計算并討論計算結果。2.對討論結果提出修改意見3.總結計算方法。通過學生之間自主討論、計算、相互交流等方法提高學生觀察、總結、歸納以及閱讀能力,實驗事實求實的科學態度四、學習任務3:認識人和常見動物的發聲和聽覺頻率頻率【討論】上面計算過的題目里的聲音,我們能夠聽見嗎?為什么?【活動】閱讀課本,找到原因。【講解】任何不同動物發聲和接受聲音的頻率不同,教師結合生活常見的聲音的頻率舉例說明。【拓展延伸】海豚音歌唱家、蝙蝠。狗的聽覺等。【介紹】多媒體展示人和常見動物的發聲和聽覺頻率。1. 交流討論,并回答問題2. 合作談論注重物理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落實教學目標,五學習任務4:常見樂器1. 常見的弦樂器分析。教師撥動琴弦,從粗細、長短、松緊上分析弦樂器的音調特征。2. 。常見的管樂器分析。教師吹奏笛子,從長短、管樂器的音調特征。3. 常見的打擊樂器分析。教師擊打鼓面,從松緊上分打擊樂器的音調特征。學生小結,教師適時的引導補充,強化了學生所學的知識,培養了學生歸納和概括的能力。六學習任務5:歌唱1. 教師講解男高音歌唱家和李娜的青藏高原歌曲,并有請在場的老師即興演唱滾滾長江東逝水讓同學們感受歌唱帶來的雄渾。板書設計13.6 聲音的特性1、 音調1. 定義:聲音的高低用音調來表示2. 影響音調的因素:振動的頻率振動頻率越快音調越高;振動頻率越慢音調越低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