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4.1《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錢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通過觀察和實驗初步認識聲音產生和傳播的條件。 2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發生的。3知道聲音傳播需要介質,聲音在不同介質中傳播的速度不同。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和實驗的方法探究聲音是如何產生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問題的方法。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教師、學生雙邊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2注意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于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3學會用物理知識來描述生活中聲現象。【教學過程】(一)、導媒體播放:優美的歌聲、鳥叫聲、掌聲、孩童的啼哭聲、電話鈴聲等。引導提問: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呢?為什么會有各種各樣、千差萬別的聲音呢?導入課題: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又是怎樣傳播的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聲音的發生和傳播。(二)、讀大屏幕出示教學目標。學生閱讀教材。(三)、議一、聲音的產生問題一:聲音是怎樣產生的?學生活動一:器材:桌子、尺、橡皮筋、音叉、梳子分組探究學生展示得出結論:聲音是由于物體的振動而產生的。問題二:敲擊桌面和音叉時,誰看見桌面和音叉在振動?如何用實驗來證明?學生演示實驗:發聲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彈開說明發聲的音叉在振動。(物理研究方法指導:轉化法)。乘勢提問:還有什么辦法可以驗證發聲的音叉在振動?讓發聲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許,觀察水面變化情況。問題三:敲一下音叉,當音叉發聲時,用手按住音叉,聲音消失。這個現象說明什么?學生思考回答: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就停止。親身體驗:用兩只手指輕輕地放在你的喉部,然后大聲說:我們能學好物理。思考:你有什么感覺? 你知道是什么在振動? 問題四:什么是聲源?反饋練習:課本插圖41的四種發聲現象中,各是什么物體在振動發聲?不同物體發聲部位不同介紹:一些比較特殊的發聲現象二、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媒體播放:地道戰影片片斷問題一:影片中的聲音是通過什么處傳播的?教師引導:聲音可以在氣體中傳播。學生活動二:1、把兩個桌子緊挨在一起一個同學輕敲桌子,另一個同學把耳朵貼在另一張桌子上聽,感受聲音的大小。2、把桌子拉開一條縫重復實驗1。學生總結:固體可以傳聲。學生活動三:土電話媒體播放:水中花樣游泳。教師引導:聲音可以在液體中傳播。反饋練習:圖片中的現象說明什么?教師歸納:能傳播聲音的物質叫介質。教師演示:1、把正在響的鬧鐘放進玻璃罩中,聽聲音的情況。2、用抽氣機往外抽氣,聽聲音的變化情況。得出結論: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播放短片,思考問題三、人怎樣聽到聲音問題一:聲音在空氣中是怎樣傳播的?投影展示:振動源可在水槽中激起水波,并不斷向外圍擴散。類比說明:指導學生看圖4.16說明聲音在空氣中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物理研究方法指導:類比法)學生討論:(教師指導如何傳播,激發興趣,突破難點)。問題二:聲音的傳播需要時間嗎?閱讀、討論:在讀表的過程中,發現了什么特點?(教師指導)1150C時,V聲=340米/秒 250C時,V聲=346米/秒2傳播速度與溫度有關3一般情況下:氣體中聲速小于液體和固體中的聲速。反饋練習:1百米比賽時,計時員是怎樣計時的呢?為什么?三、課堂小結1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中不能傳播聲音。3聲音在介質(空氣)中是以聲波的形式傳播。4聲速: 150C時,340米/秒(空氣)(四)、練 完成課件習題板書設計:一、聲音的產生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二、聲音的傳播1聲音靠介質傳播,真空不能傳聲介質:能夠傳播聲音的物質2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3聲速:(1)15時,V聲=340米/秒(2)傳播速度與溫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