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3.1《運動與靜止》教案(孫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運動與靜止教學設計1、 析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八年級第三章“物質的簡單運動”的第一節課,本節教科書從學生熟悉的“坐在行駛的列車上,樹木風馳電掣般向后運動”“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等運動現象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描述物體的運動?”來建立運動與靜止的概念,體現了從簡單到復雜,從生活到物理的理念。2、 學生情況分析機械運動現象是最普遍、最簡單,也是學生最為熟悉的一種現象,在生活中,學生經常要接觸有關的運動和靜止現象,因此學生對這些現象并不陌生,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去展開物理學習。3、 教學目標設計1.知識與技能(1)知道什么是機械運動。(2)知道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于參照物而言的。(3)知道機械運動可分為直線運動和曲線運動。2.過程與方法(1)通過分析機械運動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初步分析問題的能力。(2)通過視頻讓學生了解運動相對性在相關領域的運用。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和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2)通過認識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培養學生要從多個角度去分析問題。4、 教學重難點重點:利用參照物概念描述機械運動。難點:對參照物概念的理解。5、 教學方法討論法、啟發式提問法、多媒體結合的探究式教學方法6、 教學過程1、引入課題故事引入。傳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名法國飛行員徒手抓子彈,這樣的引題設計既能很快的引出本節課的題目,并能吸引學生注意力,提起學生的興趣。2、 新課教學自學觀察與思考2分鐘,提出問題,同時,屏幕展出觀察與思考圖片。討論劉東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竹排、青山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你是怎么判斷的?學生討論并闡述自己的觀點,提出參照物的概念,進一步提出機械運動的概念。視頻課本3-3,讓學生描述圖中物體的運動情況,概括歸納判斷一個物體運動與否的一般步驟。然后進行自學檢測。自學直線運動與曲線運動。由“教學樓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這個問題的探討與探究,更深一步的理解“物體的運動是絕多的,對物體運動的描述是相對的”。課堂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收獲了什么?你還有什么相關的疑問?作業布置:對于同一個物體,甲說它向北運動,乙說它向南運動,丙說它是靜止的。這種情況會不會發生?請舉例說明。7、 板書設計一、運動與靜止一、 機械運動: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位置隨時間的變化,叫作機械運動,簡稱為運動。二、步驟:、研究對象 、選擇參照物 、觀察三、分類 直線運動曲線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