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2.3《探究物質的一種屬性--密度》教案(衛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探究物質的密度第二課時 測量不規則物體的密度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1、進一步熟悉天平的調節和使用;2、學會測量不規則固體的體積;3、進一步熟悉密度的計算。(二)過程與方法目標:1對正確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盡量周全2對實驗現象的觀察盡量做到仔細、客觀、認真學會利用物理公式間接測量物理量的科學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在測量固體密度的過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練的使用天平、量筒測算物質密度,認真按規則做好實驗,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用天平和量筒測量形狀不規則固體的密度。教學難點:用量筒測不規則固體的體積。教學方法:1實驗法:會通過實驗,間接地利用公式測量物體2觀察法:用正確的方法給天平和量筒讀數課前準備:天平、小石塊、水、蠟塊、量筒和量杯、細線、鐵塊、銅塊、鋁塊。 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一、引入新課情境引入:1、學生通過講搜集的阿基米德的皇冠真假的故事,以及出示鉛塊和鐵塊,怎樣判斷他們是那種物質引入新課。2、教師出示教學目標,學生了解學習目標。并引導學生說出在目標中自己不會的地方。二、預習檢測:教師檢查學案的預習情況,學生看課件并填空。做完預習檢測,教師引導學生提出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其它問題。然后教師將大多數同學從在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在質疑互動環節解決同學們從在的問題。三、質疑互動:教師出示問題互動(一):能沉入水中的固體(如:小石塊)密度怎么測量?互動(二):不能完全沉入水中固體(如:蠟塊)密度怎么測量?互動(三):體積太大無法放入量筒中固體的密度怎么測量?互動(四):溶于水或吸水性強的固體密度怎么測量?每四個同學一組(先分好每個同學的任務入操作、員記錄員等),根據實驗桌上的器材設計解決質疑互動問題的實驗,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問老師,至少設計一種,然后做實驗,做完之后要展示給同學們。并鼓勵同學們大膽的去做。設計的時候先討論先測質量還是先測體積,讓同學們思考先測體積會對測量結果又影響嗎?分三大類四種情況:(1)能沉入水中的固體密度的測量。(2)不能完全沉入水中固體密度的測量。(3)體積太大無法放入量筒中固體密度的測量。(4)溶于水或吸水性強的固體密度的測量。同學們設計好了進行實驗,并將實驗步驟和數據記錄并向全班同學展示。展示完了教師結合課件總結(1)能沉入水中的固體密度的測量:一般來說,固體質量測量不困難,難在不規則固體的體積測量。常規的方法是排水法,如下圖:浸入固體后的水的體積V2水的體積V1V=V2-V1方法和步驟如下: 在量筒里盛適量的水,測出水的體積V1; 用細線拴住物體,把物體浸沒在量筒里的水中,測出物體和水的總體積V2;表格設計石塊的質量m(g)石塊放入前水的體積石塊和水的總體積石塊的體積石塊的密度計算出物體的體積VV2V1。 (2)固體比水輕(以蠟燭為例)(a) 壓入法:用一根細而長的鐵絲將蠟塊壓入水中。蠟塊投進量筒和壓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對的刻度的差值就是蠟塊的體積。采用“針壓法”的步驟是: 在量筒里盛適量的水,測出水的體積V1; 用細鐵絲或大頭針將物體按壓沒入水中,測出物體和水的總體積V2;計算出物體的體積VV2V1。 (b)懸垂法:即用細線將一個重的物體(鐵塊、小石子等)系在蠟塊下面。具體:先重的物體浸沒在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1,然后重物和蠟塊一起浸入水中,記下此時量筒中水面所對應的刻度值V2,V2與V1的差值就是蠟塊的體積。(不要單獨測量水的體積,我們可以將水和重物看成一個整體了)采用“懸垂法”的步驟是: 在量筒里盛適量的水,用細線系住助沉物(如鐵塊)和被測物,助沉物在下,被測物在上,相隔一定距離,只將助沉物全部沉入水中,測出水和助沉物的總體積V1; 將被測物和助沉物一起全部浸沒入水中,測出水、助沉物和被測物的總體積V2; 計算出物體的體積VV2V1。 (3)、體積比較大有些固體較大,不好直接用量筒或量杯測量。可用溢滿法,用細線拴住物體,將物體浸沒在裝滿水的溢水杯中,用量筒接住溢出的水,則溢出的水的體積就是物體的體積。 (4)溶于水或吸水性強的固體密度的測量。比如測量冰糖的密度,這時就不能用排水法測體積了,冰糖溶于水。可用面粉或砂糖代替水,其方法與排水法相似。在量筒中倒入適量細紗,搖勻搖平,讀出細紗體積V1,將物體放入量筒細紗中浸沒,再次搖勻搖平,讀出體積V2,則V= V2- V1四、達標糾錯0 1 2 3 4 5 20g 10g 5gml80604020ml806040201、(1)、在調整天平平衡時,發現指針向左偏,則橫梁上的螺母應向 調( 填“左”或“右”) (2)、該小石塊的質量為 克,體積為 厘米 ,密度為 克/厘米。2、今年小明家種植柑橘獲得了豐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將柑橘帶到學校實驗室,用天平、溢水杯來測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測出一個柑橘的質量是114g,測得裝滿水的溢水杯的總質量是360g;然后借助牙簽使這個柑橘浸沒在溢水杯中,當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著測得溢水杯的總質量是240g。請根據上述實驗過程解答下列問題:(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質量是多大?(2)這個柑橘的體積和密度各是多大? 五、收獲評價1、學到了哪些知識?2、學到了哪些方法?3、體會到了什么? 六、作業 1、 必答題 課后習題 動手動腦學物理16題, 配套練習冊。2、 選做題 根據實驗撰寫一篇小論文七、板書設計四、測量物質的密度 第二課時測量不規則物體的密度1、測量原理: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用量筒測量物體的體積,用公式計算密度。 2、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能沉入水中的固體體積的測量法:排水法。不能完全沉入水中固體體積的測量:針壓法、懸垂法。體積太大無法放入量筒中固體體積的測量:溢滿法。(4)溶于水或吸水性強的固體體積的測量:排沙法八、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