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4《升華和凝華》教案(王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三章 第四節 升華和凝華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升華和凝華是第三章第四節, 教材從升華和凝華的現象出發,在讓學生進行觀察實驗的基礎上,感知什么是升華,什么是凝華,在實驗中用對碘加熱來揭示固體升華是需要吸熱的,其逆過程凝華則可通過分析推斷其需要放熱。在前面學習四種物態變化的基礎上,讓學生理解物態變化中的初狀態和末狀態中伴隨的吸放熱情況,更好得解釋各種現象中包含的物態變化。舉出生產、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分析解釋,這些現象與生活息息相關,充分體現了新的課程標準“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教材設計思路:主要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科學探索,討論交流等形式使學生理解升華和凝華的本質特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仔細的觀察能力和探究未知世界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通過對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使學生體會到科學探究的一些具體方法和措施,并結合在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使學生開拓視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升華和凝華教案課題第三章 第四節四升華和凝華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能說出什么是升華和凝華現象;能說出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能解釋生活中的一些升華和凝華現象。(二)過程與方法學會根據觀察結果進行間接分析,從而推斷出物理過程的思維方法。通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歸納總結,收集材料和對日常現象實驗的觀察, 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探求知識的欲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生活中物理現象的關注,樂于探索一些自然現象中的道理。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解釋生活中的升華、凝華現象。了解升華、凝華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2、教學難點:升華和凝華是物質的固態和氣態之間的直接變化。教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探究法、分析歸納法、對比討論法教具多媒體課件、燒杯、熱水、冷水、碘錘、蒸發皿 三角支架 酒精燈 碘粒教學過程引入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入課題做趣味小實驗碘熏法提取指紋學生在一張白紙上按手印,碘熏后指紋會在白紙上顯現出來。引起學生猜想和興趣,從而引入升華和凝華探究實驗。新課講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實驗探究學以致用今天我們一起用碘做一個實驗,因為氣態的碘是有顏色的,容易觀察。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實驗。一、探究碘的升華和凝華出示碘錘。讓學生帶著以下問題開始實驗1、實驗前,在碘錘里你觀察到碘是什么狀態的 ?是什么顏色?2、實驗過程中,把碘錘放入熱水中加熱,看到了什么現象?這個過程需要吸熱還是放熱?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加熱過程中有沒有液態碘?3、停止加熱,把碘錘放入冷水中,在碘錘內壁看到了什么現象?這個過程需要吸熱還是放熱?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加熱過程中有沒有液態碘?4、通過本實驗你能得到什么結論?引入升華和凝華的概念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現象。升華需要吸熱。凝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液態的現象。凝華需要放熱。生活中還有哪些升華和凝華的實例?學生關注實驗器材,同時非常關注固態碘的顏色。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得出:1、固態,黑色。2、出現了紫色的碘蒸氣,加熱過程中沒有液態的碘生成,有大量的碘蒸氣出現,這個過程需要吸熱,因為外界給它加熱。3、學生看見紫色氣體漸漸消失,在碘錘內壁上附著了片狀的固態碘,顏色變成紫黑色。4、固態碘吸收熱量后直接變成氣態碘,碘蒸氣溫度降低后直接變成固態碘。學生嘗試歸納:上面的實驗說明了物體可以在固態和氣態之間直接轉換。學生翻開課本看書,并記筆記。學生舉例回答培養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和實驗分析歸納的能力。發散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興趣。判斷物態變化首先要確定物體的初始狀態和變化后的末狀態,在這里對學生進行判斷物態變化方法的教學,使學生學會判斷方法。通過交流,學生可以相互補充可能漏掉了的某些實驗現象細節,獲得較完整的信息,同時培養生生合作意識。根據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論是實驗的最終目的,在此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考察學生日常生活的觀察能力教師展示多媒體圖片(1)教師:放在衣柜里的樟腦丸一段時間后變小了,(PPT展示樟腦球圖片)這是怎么回事呢?提醒:樟腦球變化之前是什么狀態的,后來不見了是因為變成了什么狀態?學生:樟腦球變小了其實是它發生了升華現象,變成了氣體。利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的能力。(2)問:冬天,冰凍的衣服變干是怎么回事呢?學生:冬天冰凍的衣服上的冰直接升華成了水蒸氣,所以久了也能變干。(3)冬天,在北方窗玻璃上常出現的冰花,地上有霜,樹上有霧凇(樹掛)(PPT展示冰花、霜、霧凇)。提醒:形成過程中有沒有液體的水出現,是直接從什么狀態轉化為什么狀態?問: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內表面形成的還是在外表面形成?為什么?學生試著進行分析,說出物質原來的狀態和現在的狀態,再判斷發生了哪種物態變化。學生:水蒸氣遇到溫度低的樹枝直接凝華形成霧凇。學生:室內的水蒸氣遇到低溫的窗玻璃直接凝華成冰花。有同學回答說是在外表面形成,大多數同學回答是在內表面形成。學生解釋:是在內部,因為凝華需要放熱,室外的水蒸氣溫度本來就低,遇到窗玻璃不會放熱,所以不能在外表面形成窗花。生活中一些非常漂亮的自然現象都是可以用物理知識解釋的,指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體現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4)燈泡內壁發黑(PPT展示圖片)在這個過程中都包含了哪些物態變化呢?學生:首先是鎢燈絲升華成氣體,然后遇到冷的燈泡壁凝華附著在燈泡壁上。生活中處處有物理,而且一些現象用目前所學知識已經可以解釋,在此設問也提高了學生的激情,會試著解釋。在這里教育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細節的,同時樂于思考生活中利用升華吸熱應用在舞臺霧景、人工降雨等處,下面讓我們一起試一試能不能解釋下面的現象。(1)介紹干冰,同時展示干冰的圖片。(2)舞臺霧景是怎樣形成的?(3)播放人工降雨視頻學生看見漂亮的干冰圖片干冰是固態的二氧化碳,在空氣中迅速直接變成氣體二氧化碳,這個過程是升華需要吸熱,周圍溫度會降低,水蒸氣會遇冷液化或凝華強化升華過程是吸熱的,突破難點。干冰的應用在生活中還是比較多的,讓學生多了解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體現物理知識的有用性,指導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關注生活中的有趣現象,體現從生活到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課堂小結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這節課我們又學習了兩種物態變化,升華和凝華,我們一起來回顧已經學習過的物態變化。結合其他四種物態變化完善物態變化知識結構圖。梳理物態變化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記憶。課堂反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今天你到底學的怎么樣呢?讓我們一起完成課堂檢測部分課件展示測試題完成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答案,并檢查通過率。學生檢查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做課件上檢測題。核對答案,做錯的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教學目標達標檢測,及時反饋與鞏固本節課的知識點。針對學生在不同的問題中出現的錯誤進行糾正。板書設計3.4 升華和凝華1. 升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現象。升華需要吸熱。2凝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液態的現象。凝華需要放熱。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