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4《升華和凝華》教案(吳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課題升華和凝華課型新授課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升華和凝華的概念(2)知道升華要吸熱,凝華要放熱。(3)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的現象。過程與方法:(1)組織學生觀察并利用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現象來理解升華和凝華的定義。(2)師生共同探究人工造“雪”的過程,理解升華吸熱和凝華放現象。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小組活動、課堂討論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重點(1)知道升華和凝華現象和它們各自的吸熱和放熱情況。(2)解釋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3)了解升華和凝華現象在生活中和應用。難點及關鍵點解釋生活中常見的升華和凝華現象。教學方法總結歸納學法加強實驗指導、教師啟發點撥,著重指導學生注意觀察實驗過程。教學過程設計個案補充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導語一師:我們知道物質可以由液態變成氣態或固態,那么物質能夠直接由固態變成氣態或由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嗎?下面我們通過活動來觀察物質在固態與氣態之間的變化。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活動1觀察萘的升華和凝華現象,人造“雪”現象。(1)在圓底燒瓶中放入少許萘粉末,在靠近萘粉末上方懸掛一段樹枝,用酒精燈微微加熱,觀察現象(萘粉末的狀態改變)。(2)冷卻,再觀察萘粉末的狀態變化,觀察樹枝上析出的物質及其外觀情況,想一想萘粉末發生了怎樣的物態變化?有沒有液態的萘粉末出現?活動2學生動手做碘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利用實驗室的器材,對裝有碘的器材用酒精燈進行加熱,然后冷卻,觀察碘的升華和凝華現象。教師點撥:學生小組展示實驗結果,并回答:什么是升華?什么是凝華?升華也需要吸熱,凝華也需要放熱。【小結歸納】(板書)(1)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現象叫做升華。(2)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現象叫做凝化。(3)物質升華需要吸熱,凝華需要放熱。活動3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升華現象:冬天,冰凍的衣服也能晾干;衛生球變小;用久了的燈絲變細。凝華現象:冰棒表面的“白粉”;寒冬的夜晚,窗戶玻璃內表面上的冰花;用久了的燈泡變黑(先升華后凝華)。活動4“生活、物理、社會”:用干冰制造舞臺“白霧效果”。【觀察視頻】指導學生思考,舞臺上的“白霧”效果。【議一議】舞臺上的“白霧”能不能看到? ;是不是二氧化碳? ;是不是水蒸氣? ;是不是干冰? ;來自什么地方? ;是什么物態變化? ;是用什么方法液化的? ;水蒸氣溫度為什么降低? ;是誰在吸熱? ;發生了哪些物態變化?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1、分析下列物態變化,并請完成填空:(1)冰棍化了是______現象; (2)出爐的鋼水變成鋼錠是______現象;(3)夏天,濕衣服很快被晾干是______現象; (4)早晨看見的霧是______現象;(5)幾個月后箱子里的衛生球變小或消失了是______現象;(6)在有微風的、寒冷的天氣里樹上出現針狀的霧凇是______現象。2、圖4-3-1是大自然中水循環現象的示意圖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層中的水不斷蒸發變成水蒸氣當含有很多水蒸氣的空氣升入高空時, ,這就是云在一定條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來越大,就會下落在下落過程中, ,與原來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這就形成了雨。(1)請依次寫出上文劃線處涉及的物態變化的名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面三種物態變化中,吸熱的是______。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總結】(1)升華和凝華現象。(2)升華和凝華的應用。【拓展】干冰及其應用:干冰,雖然它的名字帶著一個冰字,卻和水結成的冰沒有什么關系。教師展示實驗過程,讓學生思考后回答問題,引出本節課有關的物態變化學生動手開始實驗,驗證剛才的現象,教師巡視學生實驗過程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升華和凝華的定義、吸放熱情況教師利用生活中的種種現象,對升華、凝華的定義進行鞏固、理解、記憶教師利用生活中最為常見的舞臺煙霧效果,先讓學生試著解釋這一現象,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答疑教師利用生活中比較緊缺的水資源,引導學生并完成降雨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