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物理1.3《汽化和液化》教案(趙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汽化和液化 整體設計初中物理課程標準對本節的要求有:“經歷物態變化的實驗探究過程,知道物質的沸點,了解物態變化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說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關現象。能運用物態變化的知識,說明水沸騰等現象。”本節主要介紹有關汽化和液化的知識,包括探究液體沸騰的特點,使氣體液化的方法,汽化吸熱、液化放熱等。汽化和液化是常見的自然現象,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密切。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讓學生明白生活中常見的熱現象中的物理道理。本節通過探究水的沸騰,讓學生經歷一個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進一步掌握“溫度時間”圖象來處理實驗數據。本節設計針對八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從激發學習興趣出發,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采用以小組合作的探究實驗 ,通過觀察、討論,同時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多動腦、動手、動眼、動口,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教學過程中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學過程活動化的理念。設計中滲透科學思想和方法教育,注重能力的培養。著重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從中觀察并分析得出結論,利用學生生活經驗創設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積極思維、主動探索、動手實驗等一系列活動來獲得新知。同時應用多媒體畫面展現生活中的實例來培養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從而突破教學難點,這樣既增長知識,又培養能力,也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過程。2了解沸騰現象,知道什么是沸點。3知道蒸發可以致冷。知道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過程與方法1觀察沸騰是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2通過探究活動了解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特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樂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學 重點探究水的沸騰的實驗,理解液體沸騰的特點。教學難點利用用“溫度時間”圖象來處理實驗數據。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討論法、演示法等。課時安排1課時課前準備水槽、塑料袋、酒精、熱水、燒杯、鐵架臺、溫度計、酒精燈、石棉網、紙蓋。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復習導入:自然界三態的轉化及吸熱、放熱的情況實驗引入按照教材3.31的實驗,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幾滴酒精,排盡空氣后把口扎緊,放入80 以上的熱水中。提出問題:你看到什么現象?從熱水中拿出塑料袋,過一會兒又有什么變化?怎么解釋這些變化?想提出什么疑問?你的想法是什么?學生討論交流:“酒精到哪里去了?”“為 什么塑料袋會鼓起來?”“酒精為什么會失而復得?”學生交流:塑料袋中的液態酒精受熱后變成了氣態酒精,降溫后氣態酒精又變成了液態酒精。設計說明:該實驗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做,所用塑料袋要透明,且盡量薄,使滴入的酒精清晰可見。為了使塑料袋排盡空氣,可將塑料袋像擰麻花一樣擰緊,再把口用線或橡皮筋扎緊。歸納總結:物質的液態和氣態可以相互轉化。物質從液態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 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和這個類似?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物體的液化和汽化現象。推進新課一、沸騰創設情景:燒開水時如果不斷加熱會發現壺里的水會沸騰。你在家燒過開水嗎?水燒開時你發現了什么呢?對于沸騰現象,你了解哪些?你能描述一下沸騰現象嗎?歸納小結:物理學中把液態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的劇烈汽化現象稱為沸騰。實驗探究: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進一步提出問題:水在沸騰時有什么特征?水沸騰后如果繼續加熱,是不是溫度會越來越高?水的內部又是怎樣的呢?氣泡的生成和變化情況怎么樣?猜想和假設:既然沸騰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現象,讓同學們相互討論、思考和猜想,教師將學生提出的問題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進行歸類。如:水沸騰時溫度會上升,停止加熱水不會沸騰根據學生情況提出:要進一步研究沸騰現象,還需要通過實驗仔細觀察。重點觀察:(1)溫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2)氣泡的生成和變化情況。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明確了實驗目的,讓學生根據需要確定器材:鐵架臺、酒精燈、火柴、石棉網、燒杯、中心有孔的紙板、溫度計、水、鐘表。說明:為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觀察水沸騰時發生的現象,應盡量縮短水沸騰前的加熱時間。要求教師在課前應做好充分的準備。節省時間的方法:減少燒杯中水的質量,但為了便于觀察,水還應有相當的深度(約10 cm左右),所以建議用小號燒杯,或使用大號試管(水約150 mL)做此實驗;實驗中用熱水進行加熱;從開始加熱起至95 左右,必須在燒杯或試管上加紙蓋,95 以后將紙蓋拿掉;拉長酒精燈燈芯同時剪斷燒焦的燈芯,在燈芯中加入細銅絲,使火焰比較猛烈;注意調整酒精燈和石棉網之間的距離,用酒精燈溫度最高的外焰加熱。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學生在進行實驗時,學會分工合作,如計時、觀察氣泡的變化情況、溫度的變化,溫度計的使用方法、酒精燈的正確操作在此得到進一步的復習鞏固,要求同學們將觀察到的數據和現象記錄在下表中。特別說明:注意實驗中要告訴學生注意觀察水沸騰前后的氣泡和溫度的變化;要記錄當水溫升高時,每隔1 min 記錄一次溫度計的示數,直至水沸騰后35 min;實驗后要畫出水沸騰前后溫度隨時間的變化圖象。實驗記錄表格如圖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溫度/ 78 82 88 93 100 102 102 102分析數據、得出結論(1)繪制“溫度時間”圖象。實驗結束后,根據記錄的數據,在書本“水沸騰時的溫度時間圖象”中標出相應的坐標點,用平滑的曲線把這些點連接起來。(2)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繪制的水沸騰的“溫度時間”圖象。交流評估:小組的同學在實驗時,得出水的沸點不是100 ,這時教師要肯定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給予鼓勵。同時還要幫助學生找出原因,可能是實驗使用的溫度計存在質量問題,也可能是本地的氣壓不是一標準大氣壓。交流、討論:水沸騰時,你從水中和水面各看到什么現象?水中氣泡內的氣體是從哪兒來的?水沸騰時,繼續加熱,水的溫度變化嗎?曲線上的哪一段表示水沸騰前的過程?水的溫度怎樣變化?曲線上的哪一段對應水的沸騰過程?水的溫度怎樣變化?根據觀察的現象,結合圖象分析液體沸騰有什么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