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10.2《內能》教案(趙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內能教學設計課題132 內能設計思想本節內容主要是通過學生觀察實驗和生活實例展現,讓學生經歷了“問題思考探究實驗結論”的過程,很好地體現了新課標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在發展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的精神,培養了學生觀察和分析的能力。根據本節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利用壓縮空氣使硝化棉燃燒的實驗和向盛有少量水的燒瓶打氣的實驗,引導學生參與實驗過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通過使用宏觀的物理現象揭示改變內能的方法,滲透物理學的思想和方法。學情分析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且學生已有有關分子熱運動方面的知識為本節內容的學習提供了知識基礎。學生已基本能夠運用觀察、分析、歸納、比較等科學方法來探求新知識。這為本節課的學習提供了有利的方法保證。教材分析內能是貫穿本章教與學的一條主線,本章的主要知識都是圍繞著內能展開的,所以內能是本章的重要內容。“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是在學生明確內能有關概念后提出的一個新的問題,所要探究的規律在生產、生活中有重要應用。教材中本節課以實驗為主,用實驗說明物理原理,用實驗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親身經歷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的整個研究過程,引導學生學會使用實驗的方法去探究和驗證物理原理,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并使知識得到提升。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內能的概念,能簡單描述溫度和內能的關系。 2知道熱傳遞過程中物體吸收或放出熱量可使物體溫度升高或降低。 3知道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內能的多少叫做熱量,熱量的單位是焦耳。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體內能改變的一些事例。過程與方法1通過探究找到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法。 2通過實驗說明做功與物體內能改變的關系。 3通過實驗和查找資料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學生通過實驗體驗探究的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并使學生通過實驗理解做功與物體內能變化的關系。教學重點難點重點:了解做功和熱傳遞是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難點:如何證明做功和熱傳遞改變內能是等效的。教學方法探究法、講授法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引入新課溫故知新:帶領學生回憶曾經學過的兩種宏觀物體的能量動能和勢能。學生代表回答問題進行實驗承接以前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學習知識具有連貫性。親身體驗,激發興趣。二、探究新知一、內能1定義:構成物質的所有分子,其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2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3一切物體,不論溫度高低,都具有內能。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加。探究活動2:嘗試用不同方法點燃實驗桌上的火柴,然后組間交流。點燃火柴的方法:(1)利用打火機引燃;(2)利用火柴盒外壁摩擦使之燃燒。二、物體內能的改變1熱傳遞:有溫差的物體彼此接觸時,高溫物體降溫,低溫物體升溫的現象。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叫做熱量。熱傳遞的條件:有溫差。探究活動3:請同學們觀察老師的操作,思考該實驗現象的成因并嘗試進行解釋。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的內能增加。探究活動4:請同學們利用實驗桌上提供的礦泉水瓶、圓底燒瓶和氣筒,開展實驗進行觀察,記錄瓶蓋彈出后瓶口的現象。物體對外界做功,物體的內能減少。2做功對物體內能的影響:(1)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增加;(2)物體對外界做功,物體內能減少。3改變物體內能的兩種方式:做功和熱傳遞,它們改變內能的效果是相同的。組間小游戲:請背對蠟燭的同學猜一猜,很燙的銅絲是蠟燭烤熱的還是別的同學用手彎曲變熱的?實驗、觀察、交流思考、實驗、總結思考、實驗、總結小組代表參與課堂 拓展思維,創設情境。動手實驗,加深印象。課程重點,教師多配以講解、分析。課程重點,教師多配以講解。分析小游戲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三、鞏固練習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熾熱的鐵塊有內能,冰冷的冰沒有內能B空中飛行物體有機械能,但沒有內能C地上靜止石塊沒有機械能,但有內能D一切物體不可能同時具有機械能和內能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0攝氏度的物體的內能為零 B一個物體溫度降低了,內能會減小C運動的物體一定比靜止的物體內能大D溫度低的物體內能一定小3下列事例中,用做功方法改變物體內能的是( )A酒精涂在手上覺得涼B冬天曬太陽,人感到暖和C鋸木頭時,鋸條會發燙D燒紅的鐵塊溫度逐漸降低思考、回答四、課堂小結一、基本知識1內能2物體內能的改變:熱傳遞和做功二、基本技能:會實例分析改變內能的兩種方法。三、基本方法:觀察法、對比法學生通過課堂小結,使知識更具系統性。五、知識延展思考題:二氧化碳是地球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請通過自己的學習與調查對該現象進行論證,書寫科學小論文,1500字以上。自學鍛煉學生自學能力。六、布置作業教材:P10 動手動腦學物理14板書設計13.2 內 能一、內能1、定義:構成物體的所有分子,其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2、單位:焦耳,J3、特點: (1)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具有內能(2)內能是不同于機械能的另一種形式的能,物體具有機械能,但不一定具有彈性勢能。4、內能與溫度的關系: (1)同一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大;溫度降低,內能減小;(2)物體的溫度不變,內能也可能改變;二、物體內能的改變1、熱傳遞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1)實質:能的轉移,能量(內能)從高溫物體轉移到低溫物體,能的形式沒有改變(2)條件:兩物體間存在溫度差(3)結果:兩物體溫度相等,達到熱平衡,熱傳遞停止。2、做功可以改變物體的內能(1)做功改變內能時用做功的多少來量度;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溫度升高,內能增大;物體對外做功,物體溫度降低,內能減小。(2)實質:能的轉化,利用做功改變物體的內能,實質是內能和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轉化,能的形式發生了變化。3、熱傳遞和做功在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三、熱量1、定義:熱傳遞過程中,傳遞能量的多少2、單位:J3、內能與熱量的區別(1)內能是物體內部所有分子做無規則運動的動能和勢能的總和,是一個狀態量,常說“具有多少內能”;(2)熱量是指在熱傳遞過程中,轉移的那部分內能,是一個過程量,常說“吸收熱量”或“放出熱量”,“傳遞熱量”。不能說“物體具有或含有熱量”。7
- 關 鍵 詞:
- 內能 北師大 九年級 物理 10.2 教案 師公 開課 作品

關于本文
相關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