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11.6《不同物質的導電性能》教案(李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課題六、不同物質的導電性能學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1) 知道導體和絕緣體及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2)了解導體和絕緣體是相對而言的,在一定條件下它們可以相互轉化(3) 知道導體容易導電的原因。(4)知道電阻是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2.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實驗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物質屬于導體,哪些物質屬于絕緣體。(2)通過探究的方法感知導體和絕緣體可以相互轉化的條件。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用實驗探究的方法了解導體、絕緣體的概念以及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使學生學會研究問題的方法,激發學習的興趣。(2) 通過學習,增強學生的安全用電意識。 重點難點重點:設計實驗,辨別導體和絕緣體,電阻的概念難點:導體和絕緣體的區別教法選擇實驗探究法課型新授課課前準備電池2節、開關、導線若干、燈泡、電流表、鋼尺、塑料尺、木棒、橡皮、玻璃、鹽水等是否采用多 媒 體是教學時數1課時教學時數第 1 課時備課總數第 課時課 堂 教 學 過 程 設 計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引入新課觀察一根導線,我們可以看到內部是金屬銅絲,而它的外面包的是一層橡膠。你們知道是為什么嗎?二、新課學習(1)導體和絕緣體(2)導體和絕緣體的應用(一)實驗引入:(演示)利用實驗儀器組裝簡單電路,使燈泡發光。再將兩個接線頭分別接在銅絲和橡膠皮上。師:從實驗現象,我們可以得知什么?(二)提問:我們生活中的不同物質,導電性能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師:請學生利用已經準備好的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探究,看看他們的導電性能如何?引導學生,從學生的實驗現象中概括出導體和絕緣體的定義。1.導體:能夠導電的物體叫做導體。2.絕緣體:不能夠導電的物體叫做絕緣體。師:請學生舉出生活中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及導體和絕緣體的應用。學生了解電工材料及作用。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思考現象能夠說明的問題:不同的物質導電性能是不同的。生:利用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探究:不同物質的導電性能生:從實驗中概括出導體和絕緣體的定義,并列舉生活中常見的導體、絕緣體(3)導體容易導電的原因(4)認識半導體知道常見的幾種半導體材料(5)絕緣體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導體(6)認識新的物理量:電阻、電阻的含義、符號、單位及單位換算和電學中符號表示。三、練習鞏固四、課堂小結五、作業設計3.講解導體容易導電的原因:(金屬內存在大量的自由電子,酸堿鹽溶液內有正負離子)絕緣體內幾乎沒有自由電荷,所以不容易導電。4.半導體:導電性能介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叫做幾種常見的半導體:鍺、硅、砷化鎵。半導體材料的應用,請同學生課下再查資料了解有關半導體的知識。師:指導同學看圖-各種物體的導電和絕緣能力的順序排列,了解常見物體的導電能力的大小。(三)演示實驗:在一定條件下。絕緣體可以轉化為導體。實驗:將木棒接入電路中燈泡不亮,將濕木棒接入電路中,小燈泡亮了。從實驗中,我們知道了什么?(四)引入電阻:說明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大小不同。導體的電阻越大,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五)指導學生課堂練習(六)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板書設計:金屬(存在大量的自由電荷)一、導體 酸堿鹽溶液(存在正、負離子) 二、絕緣體 三、半導體 (鍺、硅、砷化鎵)四、在一定條件下,絕緣體可以轉化為導體五、電阻:(1)意義:電阻是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用符號R表示。 (2)單位:歐姆 簡稱歐,用符號 表示。 1k=1000 1M103k=106 (3)在電路中的符號學生學習科學窗,了解導體導電的原因。學生了解半導體的有關知識。學生了解玻璃在加熱的情況下可以變為導體。 水在摻有雜質的情況下可以變為導體的例子。學生理解電阻的含義并學習電阻相關知識點。學生完成課后習題,對知識進行鞏固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作業設置了解半導體 2了解生活中的導體和絕緣體 教學反思等級評價(A/B/C/D)檢查簽閱第 周,應備 課時 實備 課時,共 課時評價: 時間: 簽查(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