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11.7《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教案(吳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電阻教材分析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先通過觀察實驗現象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電阻的概念,然后分組探究實驗,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為學習下一節變阻器打下基礎,同時也為歐姆定律(揭示電流、電壓及電阻三個基本物理量之間的關系)的學習埋下了伏筆。其中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實驗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經歷探究實驗的過程,能更好地掌握控制變量這個科學探究的方法。由于本實驗的實驗現象明顯,學生通過實驗也能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知道什么是電阻, 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2知道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關系。3理解影響電阻大小的幾個因素。【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觀察實驗理解電阻的概念。2通過探究實驗更好的掌握控制變量法這個科學探究的方法。3通過探究實驗能正確理解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通過經歷探究實驗的過程,培養學生探究的意識。2在分析實驗現象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來源:學+科+網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與同伴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學重難點電阻概念的建立。 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課前準備電源、燈泡、開關、鎳鎘合金電阻絲、鐵絲等金屬絲若干、電流表、酒精燈、火柴等教學過程一、新課引入:展示圖片:為什么導線要用鋁或銅做材料?為什么有些開關觸點要用價格昂貴的銀做呢?鐵也是導體,為什么不用既多又便宜的鐵做呢?二、知識講解:探究活動1:用干電池、小燈泡、開關、導線連接成一個簡單電路,如下圖所示,準備好兩根外形相同的錳銅金屬絲和鎳鎘合金絲,分別把兩根金屬絲接到A、B之間,閉合開關,讓學生觀察燈泡亮度。觀察實驗現象發現:接入錳銅金屬絲燈泡較亮,接入鎳鎘合金絲時,燈泡較暗。 為什么外形一樣的金屬絲導電性能卻不同呢?歸納總結:導體能導電,但同時對電流又有阻礙作用。相同電壓下,導線中電流不同,說明兩條導線對電流的阻礙作用不同。在物理學中用“電阻”這個物理量來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導體的電阻越大,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越大。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來源:學科網一、電阻來源:Zxxk.Com1 電阻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2 單位:國際單位:歐姆()常用單位:千歐(k)、兆歐(M)換算關系:1 M106 ;1 k103 科學家歐姆簡介:歐姆是德國物理學家,提出了經典電磁理論中著名的歐姆定律。為紀念其重要貢獻,人們將其名字作為電阻單位。歐姆的名字也被用于其他物理及相關技術內容中,比如“歐姆接觸”、“歐姆殺菌”、“歐姆表”等。 3 電路符號:介紹:手電筒的小燈泡的電阻為幾歐到十幾歐;白熾燈燈絲的電阻為幾百歐到幾千歐;約1 m長的銅導線的電阻小于百分之幾歐。二、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1 猜想:取出不同的各種金屬絲,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進行合理猜想。學生猜想一般是:長度、導體的橫截面積、材料、溫度等。2 實驗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探究活動2:探究電阻與導體長度的關系。 思考:需要控制的變量是什么? 討論得出:需控制的變量是材料、橫截面積。學生討論得出實驗方案:在同一電路中分別接入材料和橫截面積相同、長度不同的鎳鎘合金絲。閉合電路,觀察電流表的示數。(學生進行實驗)結論:在導體的材料、橫截面積相同時,導體越長,電阻越大。探究活動3:探究電阻與導體橫截面積的關系。 思考:需要控制的變量是什么? 討論得出:需控制的變量是材料、長度。(學生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結論:在導體的材料、長度相同時,導體的橫截面積越大,電阻越小。探究活動4:探究電阻與溫度的關系。準備實驗器材:把鎳鎘合金絲在鉛筆上纏繞,做成螺旋狀。實驗方法:把鎳鎘合金絲接入電路,常溫下測出電路中的電流,把電阻絲放在酒精燈上燒,觀察電流表的示數(學生進行實驗,觀察電流表的示數,得出結論。)結論:大多數導體溫度升高,電阻增大。思考:導體的電阻由它自身的條件決定,因此,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所以說,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總結: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長度、橫截面積,還有溫度。為了探究導體的電阻跟材料的關系,應取相同長度、相同橫截面積的不同材料在相同溫度下加以比較。提問:從課本上看,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導電性能好?答:銀的導電性能最好,因此,在相同長度和橫截面積的情況下,它的電阻最小,其次是銅,再次是鋁。三、課堂總結:1電阻的概念、單位及換算、屬性。2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3. 會用控制變量法設計實驗并進行實驗操作。 四、布置作業:課后“動手動腦學物理”。五、板書設計:第3節 電阻一、電阻(R)1定義: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 2單位:國際單位:歐姆()常用單位:千歐(k)、兆歐(M)1 k103 1 M106 二、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長度、橫截面積,還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