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11.7《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教案(鄭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 (1) 知道什么是電阻,理解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屬性。(2) 知道電阻的單位及其換算。(3) 理解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過程與方法在探究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的過程中,體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問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電阻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產生興趣,積極動手進行實驗或觀察實驗。通過探究活動,體驗探究的樂趣,使學生樂于觀察、實驗,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教學重點:理解電阻的大小與導體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教學難點:電阻的概念及決定因素。教師準備:電阻定律演示器九套 演示電表一塊 電源 小燈座 電流表 開關各九個 導線每組六根 金屬勺學生準備:每組準備一套鉛筆(芯)、鋼尺教學方法:以學生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為主的啟發式綜合教學法。同時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的整合作用,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教學過程:一 創設情景,引入新課教師課前讓學生收集、觀察家用電線,并在課上展示。提出問題:為什么普通導線都是用銅或者鋁制成的,而不用鐵絲?(注重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課程理念)學生分組做實驗(通過可觀察到的現象來獲得不可直接感知的信息是學習抽象概念的重要方法)二 導學達標,形成概念在相同的電壓下,通過銅絲的電流比鐵絲(或鎳鉻合金絲)的電流大。是因為導體雖善于導電,卻同時對電流有阻礙作用。物理學中用電阻這一新的物理量來表示導體對電流的阻礙作用。板書:(一)定義及符號1定義: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叫做電阻。符號:R讓同學們閱讀P15的內容并回答電阻的單位(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表達能力)板書:(二)單位1國際單位:歐姆。規定:如果導體兩端的電壓是1V,通過導體的電流是1A,這段導體的電阻是1。2常用單位:千歐、兆歐。3換算:1M=1000K1K=1000常見的電阻值:(大屏幕)人的雙手間(干燥)10005000人的雙手間(潮濕)200800照明燈泡(工作時)100-2000實驗用小燈泡550實驗室用的導線(每根)0.010.1電流表0.1左右電壓表10 K教師啟發:同學們通過比較前兩組數據得到什么啟示?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什么?(從物理走向生活,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同學們已經知道不同的導體電阻一般不同,那么電阻的大小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提出問題:決定導體電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學生猜想:可能導體的種類,粗細,長度 ,溫度等有關設計實驗:老師先滲透控制變量法的含義,然后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把只有材料不同的兩段金屬絲接入上面的電路,觀察燈泡的亮度并記錄電流表的示數。再把只有長度、橫截面積不同的金屬絲連在電路中。進行實驗:觀察電流表的示數和燈泡的亮度并記錄數據。(觀察是科學探究的基礎,是提出問題獲得證據或數據的來源。在觀察到現象后及時做出記錄,這是科學研究的最基本方法。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揭示科學的神秘面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分析與論證:投影各組實驗數據并對比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板書:(三)影響因素:導體電阻的大小由導體本身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決定。與是否接入電路、與外加電壓及通過電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無關,所以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大量實驗表明,導體的電阻還與溫度有關。評估與交流實驗中導體的電阻阻值都比較小,所以電路中的電流較大,每次測得數據后應立即斷開開關,盡量減少電能損耗。(四) 同學們自己閱讀科學世界中的半導體和超導體。然后通過圖6.3-3說明導體和絕緣體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三、課堂小節:由學生互相補充完成板書設計: 電 阻(一)定義及符號1定義:電阻表示導體對電流阻礙作用的大小。2符號:R(二)單位1國際單位:歐姆,簡稱歐。符號是。2常用單位:千歐、兆歐。3換算:1M=1000K1K=1000(三)影響因素1實驗原理:在電壓不變的情況下,通過電流的變化來研究導體電阻的變化。(也可以用串聯在電路中小燈泡亮度的變化來研究導體電阻的變化)2實驗方法: 控制變量法3. 實驗結論:導體電阻的大小由導體本身的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決定。與是否接入電路、與外加電壓及通過電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無關,所以導體的電阻是導體本身的一種性質。四、強化練習:序號長度(m)橫截面積(mm2)材料110.1鎳鉻20.50.1鎳鉻310.2鎳鉻410.1錳銅1、采用序號1、2對比,是探究電阻與 ______ 有關。2、采用序號1、3對比,是探究電阻與______ 有關。3、采用序號_____對比,是探究電阻與材料有關。五、作業:想想做做1、2題教學反思:在引導學生探索、研究導電體的電阻的大小同導電體的哪些特性有關時,可先故意將橫截面積、長度都不同的一根鎳鉻合金絲和一根銅絲分別串入接有小燈泡的直流電路中,讓學生分別觀察燈泡發光的亮度,并問學生:剛才的實驗現象能否說明電阻大小與導電體的某個特性有關?學生經過思考與討論,得到的結論當然是否定的再用橫截面積和長度都不同的兩根鎳鉻合金絲分別串入上述電路中,觀察小燈泡的亮度,并讓學生思考這個實驗能否說明電阻大小同導電體的某種特性有關,結論同樣是不能這時就可不失時機地問學生:“那么,我們應該取怎樣的兩根金屬絲串入上述電路來做這個實驗,以研究導電體的電阻大小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同時向學生出示課前準備好的幾根金屬絲讓他們選擇學生經過思考并相互討論后,有的回答:應取兩根橫截面積相同、但長度不同的鎳鉻合金絲進行上述實驗;有的同學說:應取兩根長度相同、但橫截面積不同的鎳鉻合金絲進行上述實驗;還有的說應取長度、橫截面積均相同的一根銅絲和一根鎳鉻合金絲進行實驗比較這時,教師可適時指出上述幾種方法都可以,同時指出要研究電阻的大小同導電物質的長度、橫截面積、材料種類這三個因素任何一個因素間的關系,就要人為地控制另外兩個因素,使它們相等,并指出這種實驗的方法就是“控制變量法”,再讓學生運用這一方法系統地進行上述實驗,使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去體驗這一科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