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13.1《電能和電功》教案(李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電能和電功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本章是中學物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具有綜合性強、定量規律多、探究內容多等特點。本章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電流、電壓、電阻、歐姆定律等內容和學會了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的使用的基礎上學習的。本節內容先從生活中的電飯煲、電風扇、白熾燈工作時的能量轉化引入電能的概念,貼近學生生活,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通過能量的轉化引入電功的概念,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電流做功與哪些因素有關,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讓學生進一步學習控制變量的方法以及等效替代的思想。二、教學目標1.知道電流做功及做功的實質。2. 學會用控制變量法探究影響電流做功的因素。3.能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簡單的電功計算問題。4.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三、重點與難點重點:掌握電功的概念、公式及綜合運用學過的知識進行簡單的電功計算。 難點:探究影響電流做功的因素。四、教法和學法本節課教學中,我采用“提出猜想設計實驗探究實驗驗證猜想得出結論”物理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提出假設和猜想,進而自行設計實驗、驗證假設、最后歸納出物理概念和規律的一系列教學活動。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貫穿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問題為線索的原則,進行啟發誘導。在教學各個環節不斷地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設置懸念,適時點撥誘導。 五、教學過程問題一:電流做功過程中能量的轉化。根據課本插圖讓學生說出 電飯煲、電風扇、點燈燈的能量轉化。提出問題:(1)做功的實質是什么?(2)電流做功的實質是什么?通過分析討論讓學生理解做功的過程總是伴隨著能量的改變,做了多少功,能量就改變了多少進一步理解電流做功的實質就是“電能轉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了,實現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問題二:電流做功的多少與哪些因素有關。教學中在電功的定義基礎上提出問題:(1)電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2)你猜測的依據是什么?引導學生完成猜想:電功的大小是否與通電時間、電壓和電流有關?引導學生設計實驗驗證猜想:先讓學生確定研究方法再觀察實驗器材,引導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制定實驗方案。在此過程中我引導如下:研究W與U的關系時提出問題(1)如何控制I與t,(2)如何改變U;(3)如何判斷電流做功的多少?(4)如何實現多次測量使實驗具有普遍行?學生經過小組討論知道利用“在串聯電路中,通過各元件的電流和時間相等”串聯電路中改變電阻可以改變電壓;觀察小燈泡的亮度可以知道電流做功的多少;連接滑動變阻器可以實現多次測量的原理設計實驗。在此實驗設計成功的基礎上,學生在探究W與I的關系上輕車熟路,利用 “在并聯電路中,各支路的電壓相等”的原理設計實驗,引導學生討論開關、滑動變阻器連接位置的不同對電路的影響。在學生交流討論實驗方案的同時,糾正、完善學生的方案,并重點強調“控制變量法”和“等效替代”的思想。在強調實驗注意事項后,讓學生開始實驗,并做指導。最后,引導學生分析實驗數據和現象,總結出結論:電流所做的功跟電壓、電流和通電時間成正比。讓學生總結計算電功的公式w=uIt,講清w、u、I、t所表示的物理量,引導學生說出公式的物理意義。課件展示運用W=UI t計算的有關習題,讓學生加深對公式的理解和應用。六、板書設計 電 能 和 電 功1、電流所做的功叫電功。(實質是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 2、電流做功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與電路兩端的電壓有關, 與電路中的電流有關, 與通電時間有關。 3、電功的計算 公式:W=UI t 1焦耳=1牛頓米=1伏特安培秒七、 教學體會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 作為一門科學的物理,電功概念的本身固然特別重要,但作為教學中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則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猜想,實驗、討論等方法,盡可能再現知識的發展過程,再現物理思維,使學生受到科學的嚴謹性的教育。 2、教師課堂提問是把知識引向深入的重要渠道,從引入新課到課 后小結,我都盡力設計適當問題,創造物理情景,并通過自己有意識的引導、點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