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13.1《電能和電功》教案(楊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第十三章 電功和電功率 一、 電能和電功 教學目標1、了解電能和我們生活的關系,知道電能的單位2、會讀家用電能表,會通過電能表計算家庭電費,有節(jié)約用電的意識3、從能的轉化角度認識電能,能結合生活實例分析電能轉化是通過電流做功實現(xiàn)的。4、通過實驗理解電流做功跟電流大小、電壓高低和通電時間有關,能利用電功公式進行相關計算。5、通過探究性學習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愉悅,樂于學習物理學情分析經過前面對電路、電流、電壓、電阻與歐姆定律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電學基礎,掌握了一定的物理學習方法。學生的觀察、實驗、思維、歸納、分析、推理等能力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但大多數學生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對直觀內容比較感興趣,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維過程。因此從實驗現(xiàn)象入手、從生活經驗入手,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學生對抽象概念理解的難度。教材分析從電學內容的整體來看,電流和電路的內容是開篇,電壓和電阻的內容進一步擴展了基本概念,歐姆定律、電功率的內容則是這些概念的綜合應用,本章在前面三章的電學基本知識基礎上,從能量和做功的角度研究電,通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擴展到電能、電功的認識和理解。本節(jié)內容由電能、電能的計算和電功三部分構成,教學中通過分析家用電器工作中發(fā)生的能量轉化這一事實來認識電能,而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則是通過電流做功的方式來實現(xiàn)的。 重點、難點分析重點:電能與其他能轉化就是電流做功過程以及電能的計量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教學的難點在于電功伴隨電能轉化,電流做功與電壓、電流、時間關系的定量探究實驗的設計 教學模式(方法)科學推理、實驗探究教學課時 1課時 實驗器材1、學生分組:斯特林發(fā)電機模型(3套)、太陽能電池板(3套)、強光手電(3套)、渦輪發(fā)電機模型(3套)、手搖發(fā)電機模型(3套)、發(fā)光二極管(若干)、自制水泵抽水實驗臺(6套)、燒杯和水盆(6套)2、教師教具:高清攝像頭及USB延長線、吹風機、鋁盤式電能表、電子式電能表、學生電源、插線板、自制馬達提升重物演示裝置(含不同型號馬達4個、萬用表4個、導線若干、細線、鉤碼、電路展板)電能和電功教學過程及教學反思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播放視頻地球夜景欣賞視頻強烈的視覺沖擊感讓學生精神為之一振,吸引學生注意力切換至中國地區(qū)夜景依靠燈光找尋自己的家鄉(xiāng)場景帶入由遠及近,為后面發(fā)電埋下伏筆展示各種發(fā)電機模型并進行簡要介紹開放性實驗,學生嘗試自己動手發(fā)電體會能量的轉化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樂由課堂走向生活,展示發(fā)電廠圖片欣賞圖片認識不同事物本質上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播放老師家庭場景視頻,引出問題:電能做什么從視頻中尋找用電器并分析其電能的轉化過程考驗學生觀察力和記憶力,從生活中學習物理知識提問學生,引出從做功的角度分析電能的轉化。回答問題,列舉用電器名稱,分析電能轉化過程總結發(fā)電和用電過程中能量的相互轉化,引導學生思考功能的關系介紹水泵操作臺的使用,講解實驗目的,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開放性實驗,自行設計實驗猜想影響電流做功的因素有哪些使用非純電阻電路進行實驗,增強最終實驗結論的科學性,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如何單獨控制UI,如何測量更多組數據,引導學生不斷優(yōu)化實驗方案思考如何重新設計實驗才能滿足探究鍛煉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加實驗設計的思維含量播放視頻觀看視頻重現(xiàn)完整實驗過程,體會科學實驗的嚴謹性,加深學生對實驗結論的理解由實驗結論引出電功的計算公式及單位學習電功的計算從不同角度體會功和能單位的物理意義通過功能關系將電功計算式的含義拓展,由此解釋數字式電能表的測量原理啟動電能表并觀察讀數,學習單位換算了解各種電能單位的由來及換算方法、測量方法展示鋁盤式電能表盤解釋各數字的含義,學習長時間電能消耗的計算方法從課堂走向生活,體會到物理學習的用處展示電子式電能表盤,打開吹風機,實際測量一段時間消耗的電能學習短時間電能消耗的計算方法讓學生體會到電能消耗之快,喚起學生的節(jié)電意識播放視頻一度電是怎么來的觀看視頻了解一度電的來之不易,樹立學生節(jié)電環(huán)保、節(jié)能減排的意識本節(jié)課小結,知識點梳理反思一節(jié)課的收獲知識點回顧課外實踐作業(yè)認識毫安時這一單位,知道快充充電器的快充原理知識點拓展,學以致用,讓物理從課堂走向生活結束語下課,整理實驗器材明確本節(jié)課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喚起學生的家國情懷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本節(jié)課我將實驗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始終,學生實驗與演示實驗相結合。讓學生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即“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得出結論交流與評估”的科學研究方法,這為學生今后從事物理研究提供了一個基礎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給學生提供大量器材,適當的時間,讓他們自己設計實驗,選擇器材,經歷實驗過程。本節(jié)課我在實驗教具的制作上花費了較大的時間和精力,利用學校創(chuàng)客教室提供的電鋸、打磨機、激光切割機、數控機床等各種電氣自動化加工工具,利用暑假期間,跟學生們一同設計并制作了斯特林發(fā)動機、水泵抽水實驗裝置和馬達提升鉤碼裝置用的電路展示板。學生可以親自動手用發(fā)電機發(fā)電使小燈泡發(fā)光,學生們驚嘆于物理的奇妙的同時,加深了其他能與電能相互轉化的理解。我使用裝有水泵的非純電阻電路讓學生有方向的進行猜想,并通過另一種能量轉化的方式,提升重物的馬達驗證電流做電功與各影響因素間的的關系,更能體現(xiàn)出該公式的適用范圍,也為后續(xù)學生探究焦耳定律打下基礎。我通過實景拍攝、網上下載,將各種視頻素材進行整合剪輯,緊扣教學內容,并突出其科學性和直觀性的特點,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物理,體現(xiàn)了多媒體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巨大作用。最后從視頻一度電怎樣來的,讓孩子們認識到節(jié)約用電不僅關系節(jié)電,還與節(jié)能減排保護環(huán)境息息相關,號召大家宣傳“節(jié)能減排低碳生活,碧水藍天助亮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