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14.2《磁場》教案(孫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14.2磁場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知道磁體周圍存在磁場。2會用磁感線描述磁場,知道磁感線的方向是怎樣規定的。3知道地磁場以及地磁場的南北極。(二)過程與方法知道利用磁感線可以用來形象地描述磁場,會用磁感線描述磁體周圍磁場分布狀況。(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我國古代對地磁場的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進一步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二、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磁體周圍存在磁場,會用磁感線描述磁體周圍的磁場狀況。難點:認識磁場的存在,用磁感線來描述磁場。三、教學資源準備各種形狀的磁體(條形磁體、U形磁體、小磁針)、小磁針若干、鐵釘、回形針、實物投影等。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新課(5分鐘)教師引導學生一起做實驗。學生猜想、觀賞、體驗有關的現象。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新課教學(30分鐘)一、磁現象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認真閱讀教材,動手實驗,完成導學案中第一部分磁現象的對應內容。教師在各小組間走動,對操作不當的小組給予適當建議,對于操作規范的小組給予表揚。然后教師有針對性的提問導學案上的內容。學生認真閱讀教材,小組合作、動手實驗、討論探究出導學案中對應的問題,將答案記錄在導學案上。各小組派代表回答導學案上的問題,有答題不準確的可以讓同組同學補充對于本節課的這部分內容,由于難度不大,完全可以讓學生去合作解決,使學生能夠養成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習慣讓學生對導學案上的問題進行回答,教師提問,鍛煉其語言表達能力。2、 磁場1. 教師通過實驗引出磁體周圍存在磁場,磁場的方向為小磁針靜止時北極所指的方向。2. 讓學生用小磁針研究條形磁體磁場的方向。3. 教師通過投影展示條形磁體和蹄形磁體的磁感線分布情況,引出磁感線的定義,磁體外部的磁感線都是從磁體的N極出發,回到S極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理解磁體周圍卻是存在磁場,并理解磁場的方向。學生參照教材的實驗,動手做實驗,小組合作探究,理解條形磁體周圍小磁針的指向。學生認真觀察教師演示,發現規律,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磁感線的定義,理解磁感線從N極出發回到S極。通過抽象的事物“風”來引入磁場的學習,有助于學生理解磁場。學生小組合作探究出磁場的方向,這樣記憶更深刻,掌握更扎實。課堂小結(5分鐘)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在實驗探究中又存在哪些問題?還有什么想探究的問題?學生可以個別回答,或相互交流,在交流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小結。促進知識的鞏固掌握。提升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布置作業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