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15.1《電磁波》教案(孫老師公開課作品).doc
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15.1電磁波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電磁波的產生來源:學科網ZXXK2知道電磁波怎么傳播,了解描述電磁波的物理量,以及電磁波的傳播特點3知道電磁的波譜,了解電磁波的主要用途過程與方法通過演示了解電磁波的產生及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電磁波的知識,了解科技為人類帶來的便利,養成主動學習科學的習慣;【教學重難點】重點:電磁波的產生與傳播;難點: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教學準備】手機(兩部)、收音機、真空罩、抽氣機、導線、電池、銼刀,多媒體課件。【教學過程】主 要 教 學 過 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小龍的哥哥在外地工作,后天爺爺就要過80歲生日,如果你是小龍,如何用最快的方法通知哥哥呢?a. 在古代的時候.b.在上世紀70年代.c.在21世紀的今天固定電話之間有電話線連接著,信息是由電流通過電話線傳遞的移動電話之間沒有電話線連接,它是靠什么傳遞信息的?再想一想飛機上的飛行員與地面指揮員的對話不可能用電線,那么是怎樣進行聯系的呢?生活中我們收聽廣播、看電視節目,廣播中的聲音怎么能從很遠的地方傳到這里呢?看到的電視節目的圖像是怎么從熒屏上得到的呢?從疑問中導入課題電磁波教師演示:手機來電,放在音箱上,聽到“嗤嗤嗤的雜音”學生回答a飛鴿傳書b 打固定電話C 打手機電話學生討論學生閱讀教材,了解我們平時聽廣播、看電視節目,廣播中的聲音、電視節目的影像等等都是靠電磁波來傳播信號的。讓學生直觀感受二、合作探究,建構知識(一)電磁波是怎樣產生的【提出問題】電磁波在信息的傳遞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那么電磁波是怎樣產生的?又是怎樣傳播的呢?【演示實驗】體驗感受電磁波的存在在打開的收音機的附近,讓電池的負極與一根銼良好接觸,正極連接一根導線,拿著導線頭,讓它們與銼接觸,并在銼面上滑動。問題:為什么旁邊的收音機會發出“喀喀”聲?學生分組實驗直觀感受一下電磁波一、電磁波的產生:當導體或電路中的某處有迅速變化的電流時,在周圍空間就會產生向外傳播的電磁波。廣播電臺、電視臺及移動電話都是靠它們內部復雜的電子線路產生迅速變化的電流產生電磁波。(設計意圖:通過演示和分組實驗,讓學生感知電磁波的真實存在,創設物理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二)電磁波是怎樣傳播的【提出問題】電視塔發射電磁波也像聲音的傳播那樣,需要介質嗎?【演示實驗】把一個移動電話放入真空罩中,給這個電話打電話,這個電話能夠收到此信號嗎?結論: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月球上沒有空氣,聲音無法傳播。但是電磁波可以在真空中傳播,所以宇航員在月球上用電磁波來通信。想想畫畫:木桿的上下振動,通過水使振動向外傳播形成水波。教師講述:跟水波類似,電磁波也有自己的頻率、波長和波速。(1)波長():鄰近的兩個波峰(或波谷)的距離。 單位:米(2)頻率(f):在1 s內有多少次波峰或波谷通過,波的頻率就是多少。 單位:赫茲(Hz) 千赫(kHz) 兆赫(MHz)(3)電磁波的波速(c):科學測量表明,真空中電磁波的波速c=2.99792485108ms3105kms知識小結:各種振動與波的關系 項目振動源波的形成水波木桿的上下振動通過水使振動向外傳播形成水波聲波發音體的往復振動通過空氣使振動向外傳播,形成聲波電磁波導體中有方向、大小變化很快的電流可以在真空中或介質中通過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相互激發,形成電磁波放飛思維:電磁波的傳播跟光一樣,不需要介質,可以在真空中傳播,且傳播的速度也是c =2.997 924 58 108 m/s,是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你能猜想得到什么?知識拓展:1、不同頻率(或不同波長)的電磁波的傳播速度都相同,同時電磁波的波長、頻率和波速,滿足:波速=波長頻率 即: c =f 上圖所示的電磁波,頻率低,波長較長,下圖所示的電磁波,頻率高,波長較短2、電磁波是一個大家族,波長不同就有不同的作用。通常用于廣播、電視和移動電話的是頻率為數百千赫至數百兆赫的那一部分,叫做無線電波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天線,有的是發射電磁波,有的是接收電磁波,我們生活中電磁波的海洋中。(三)電磁波與我們的生活那同學們知道電磁波在生產和生活中可以為我們做哪些事情呢?媒體展示:電磁波與我們的生活電視臺通過電磁波,將精彩的電視節目展現給我們。微波爐:表面和內部同時加熱(水分子共振);將電磁波的能量轉化為食物的內能。(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利用網絡,擴大知識面,培養自主學習,互動學習,分析信息,獲取知識的能力。)教師演示學生用心觀察,聆聽教師:當導線頭在銼面上滑動時,在導線與電池組成的電路中產生了快速變化的電流,變化的電流產生了電磁波,收音機接收了這一電磁波,并把它放大轉換成聲音,這就是我們聽到的“喀喀”聲。使學生在實驗中領略科學的氣氛,使學生對陌生的知識產生親切感。學生閱讀教材,了解電磁波看不見,摸不到,但電磁波可以傳遞各種信息。建意學生上網搜索有關電視塔的資料,與大家分享。學生觀察實驗現象真空罩內的手機屏幕閃亮說明真空罩中的移動電話收到罩外傳給它的電磁波。學生觀察圖片,閱讀教材,了解波的相關概念。在一列水波的傳播中,凸起的最高處,叫做波峰;凹下的最低處,叫做波谷。每上下振次就完成一次全振動,就能形成一個波峰和一個波谷,相鄰的兩個波峰或者波谷的距離是一定的,這個距離稱為波長。波在一秒內振動的次數,叫做頻率。水波不停地向遠處傳播,用波速來描述波傳播的快慢。學生大膽想象光其實就是一種電磁波!結合教材P152電磁波,了解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在生活中的應用向學生介紹電磁波譜,了解電磁波家族很大,可見光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建議同學們上網收索電磁波應用,拓展知識與同學們分享:人造地球衛星與地面間的聯系靠電磁波電磁波在醫學診斷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三、課堂小結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還有哪些疑惑?學生討論發言四、課堂檢測見學案教師巡視、講評完成檢測題,五、課下作業見學案5【板書設計】第一節 電磁波一、電磁波的產生電磁波是由變化的電流產生的二、電磁波的傳播1電磁波的傳播不需要介質,在真空中也能傳播。2波長、頻率與波速的關系式為:c=f。三、電磁波的應用1微波爐;2雷達。【教學反思】教學反思電磁波是一種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由于學生可能對“電磁波”這個名詞還有些陌生,并不能深入體會到電磁波的存在。根據教材內容在安排本節時,是由學生身邊生活事例來引入新課的,并通過事例和演示實驗的方法,注重讓學生在從身邊的知識、熟悉的事物中去感受到新生事物的思想。本節內容密切聯系生活,與社會活動緊密結合,為學生學習無線電知識,做好了鋪墊,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物理學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借助網絡進行教學, 使學生在實驗中領略科學的氣氛,使學生對陌生的知識產生親切感。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更生動的了解知識。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