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九年級物理15.1《電磁波》教案(錢老師公開課作品).docx
總課時數1課題第十五章怎樣傳遞信息-通信技術簡介第一節電磁波第 1 課時教學目標1.知道信息的定義,了解人類特有的信息有哪三種。2.知道信息和信息傳播活動經歷的五次巨大變革,了解早期的信息傳播工具,發現這些工具的優缺點。3.使學生知道當導體中有迅速變化的電流時,周圍空間會有電磁波向外傳播,借助于電磁波可以傳輸信號。4.使學生知道電磁波的頻率、波長的初步概念,能記住波長和頻率的關系,能記住電磁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重點難點1.信息和信息傳播活動的五次巨大變革;自制有線電報機與接收機2.生知道電磁波的頻率、波長的初步概念,能記住波長和頻率的關系教學準備教具: 學具:教師教學活動設計學生學習活動設計環節調整及修改一、引入新課教學過程放映一段錄像(學生上課舉手、汽車轉向燈亮、電話鈴聲響、電視廣告等)問:在剛才的錄像中你知道哪些信息?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問:你還能說出生活中一些例子來說明信息無處不在嗎?問:那什么叫信息呢?二、信息傳播(10分鐘)問:你知道蜜蜂是怎樣傳遞信息的嗎?問:你知道螞蟻是怎樣傳遞信息的嗎?問:人類是怎能樣來傳遞信息的?講:而人類區別于其它動物的特有的信息有三種:語言、符號、圖像講:在人類歷史上,信息和信息傳播活動經歷了五次巨大的變革引導學生觀看五幅圖片講解每一次的作用三、早期的信息傳播工具問:信息是各種事物發出的有意義的消息,是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有實際意義呢?問:那怎么才能讓信息有實際意義呢?問:早期的信息傳播工具有哪些?再介紹一些早期的傳播工具:海軍用的手旗、燈光、擂鼓、鳴金、風箏郵、以郵行與以次行讓學生閱讀“生活、物理、社會”觀看并思考回答。回答是利用光、聲進行信息的傳遞是靠她那靈敏的觸角來傳遞信息的語言、手勢、表情、顏色、符號、圖像等不是必須通過傳播才有舉一例:如病人去看病時只有告訴醫生他的病情才行。回答:烽火臺、驛馬、電報機、電話等。四電磁波用類此推理的方法,由機械波引出電磁波。我們把導體中迅速變化的電流在周圍空間產生的波叫做電磁波(板書)。無線電通信正是利用電磁波來傳輸信號的。五電磁波的頻率演示 用手捏住豎直下垂繩子的上端,沿水平向左右先后做快慢不同的振動,可以看到,當振動較快時,從繩子上端每秒鐘出現的波峰(或波谷)數較多;當振動較慢時,從繩子上端每秒鐘出現的波峰(或波谷)數較少。在以上情況下(指水波和繩上形成的波),1秒內出現的波峰(或波谷)數,叫做頻率。它的單位名稱叫赫茲(Hz),簡稱赫,常用頻率單位還有千赫(kHz)和兆赫(mHz)。跟水波和繩上形成的波類似,電磁波也有自己的頻率,電磁波的頻率由電路中每秒電流變化的次數(或說每秒種電流振蕩的次數)決定。六電磁波的波長電磁波的波長表示電磁波每振動(或說振蕩)一次傳播的距離。七波長、頻率、波速三者間的關系波速表示波傳播的快慢,由教材上水波在1秒內傳播的波形圖可以知道:波速=波長頻率對電磁波來說,同樣有波速=波長頻率電磁波的波速和光速相同,在空氣或真空中每秒傳播的距離約30萬千米,記為3108米/秒。在空氣或真空中,各種頻率的電磁波的波速是相同的,所以,頻率越高的電磁波,它的波長就越短。觀看演示實驗討論得出結論課堂練習板書第十五章怎樣傳遞信息-通信技術簡簡介 第一節電磁波一、 信息傳播二、 早期的信息傳播工具三、 電磁波作業設計174頁1 2 3查閱資料自制有線電報機與接收機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