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潼關》教案(馮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x
潼關詩詞鑒賞課教學目標:1.誦讀背默。2.理解詩歌內容,學會賞析古詩。3.品味詩歌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詩歌內容,學會賞析古詩。難點:品味詩歌意境,領會詩所表達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教學方法:教學過程:1、 導入:知人論世: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孟子萬章下吟詠他們作的詩,讀他們著的書,不知道他們的為人行嗎?因此要研究他們所處的時代啊!2、 讀詩:(比一比,誰讀的好) 潼 關譚嗣同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三、知人:譚嗣同(1865.3.101898.9.28),男,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譚嗣同早年曾在家鄉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公元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后被殺,年僅33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四、品詩:(方法)(一)畫面美(用優美的文字描寫詩中畫面)字詞美(抓住表現力強的字詞賞析)角度美(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精彩)情感美(讀懂作者的情感)畫面美:讀詩,我似乎看到了 的 ,它 。例:讀詩,我似乎看到了 高遠 的 云 ,它一團一團,簇擁著潼關城,關城愈發肅穆雄偉!(2) 字詞美(抓住表現力強的字詞賞析)用:“我覺得 用得好,好在 。”簇:云的簇擁,突出了關城的高大巍峨!(三)情感美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不解平。你從這兩句讀出了什么?出示背景資料:論世:14歲的譚嗣同面臨的中國正是一個軟弱無力,被列強隨意欺凌的國家,他對此深感憤慨,面對北方的壯闊山水,感覺跟自己的那種沖破羅網,勇往直前,改造國家命運的心情相似,移情于物,所以才寫下這首詩。3、 拓展:譙樓晚照(明代)林云翰譙樓百尺倚晴空,屹立關城勢最雄。高閣遠臨霄漢碧,危欄斜照夕陽紅。歸鴻默默爭先集,落雁翩翩入望中。萬里海天云樹杳,憑虛更喜月朧朧。請你找一個角度,寫一段賞析文字。板書設計:潼關畫面美字詞美情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