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潼關》教案(孫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
概述:學校: 學科: 主備人: 審核人: 審批人: 內容:課外古詩詞潼關 課型: 要素組合方式 課時: 一課時 執教教師:執教班級:教學目標:1.學會鑒賞古詩潼關。2.初步積累鑒賞古詩的一般方法。教學重難點:學會鑒賞古詩潼關。反思與評價1內 容 提 要時間關鍵項、方法、策略反思與評價2從鑒賞古詩的一般方法來學習本首古詩的教學方式值得肯定,能逐步提高學生的古詩鑒賞能力。一、方法導入鑒賞古詩的一般方法二、鑒賞潼關1.知詩人譚嗣同(18651898),男,字復生,號壯飛,湖南瀏陽人,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公元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譚嗣同參加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后被殺,年僅33歲,為“戊戌六君子”之一。2.解詩題 潼關位于陜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素有“第一關”的美譽。 3.讀詩文4.明詩意朗讀節奏與絕句簡介5.入詩境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我最喜歡 句詩因為 。(提示:可從修辭、情感等角度賞析)6.悟詩情第一句描寫、第二句敘述、第三四句擬人。表達出欲順應歷史發展潮流與追求個性解放的思想感情。 三、當堂鑒賞譚嗣同的獄中題壁四、課后練習1.在書法紙上默寫并批改潼關。2.嘗試實踐鑒賞古詩的一般方法。330102一、隨機讓學生回答。(多媒體)(看+想+講+聽)二、1.(1)隨機讓學生回答(2)學生齊讀詩人簡介(3)師生簡要補充史實:中國為國留血第一士2.師生共同解讀3.女生讀、師指導節奏劃分4.(1)學生說讀詩意,師生明確節奏劃分(2)師指導朗讀方法,學生齊讀全詩(3)師生結合小學所學,明確絕句含義(4)回憶鑒賞古詩的一般方法5.(1)師生學習創作背景(2)學生談到西安的感受(3)四人小組討論交流(4)小組代表回答。6師生匯總詩句核心點,學生再讀全詩。(動靜轉換,古詩約定: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吹散馬蹄聲。看+想+做+講+聽)三、1.師生復習鑒賞古詩的一般方法2.教師板書,指導朗讀方法3.學生鑒賞獄中題壁,教師指導4.學生飽含敬意在教師指導下分全班、男生、女生齊背潼關并鼓勵學生做一個有志向、有抱負的愛國少年共同實現中國夢。(看+想+講+聽)四、教師布置作業并再次復習鑒賞古詩的一般方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鑒賞本首詩的興趣,并當堂鑒賞另一首詩,鞏固學生鑒賞古詩的一般方法。注釋或總評: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課堂實際情況可適當調整課堂節奏。部編本七上語文課外古詩詞潼關備課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