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教案(孫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
課 題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課 時1課時課 型新授課教 具多媒體授課時間教學目標1、讀準一首詩2、讀懂一首詩3、讀懂一種情 教學重點疏通文意教學難點體味情感教 法疑探教學法學 法自學、合作、探究教 學 過 程二次備課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同學們,毛主席曾在沁園春-雪中這樣寫道:“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是啊,古往今來,無數中華兒女為了巨龍的騰飛譜寫出一首首壯麗詩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詩,認識一位我國偉大的南宋愛國主義詩人陸游寫作背景陸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罷官后,閑居家鄉山陰農村。此詩作于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當時詩人已經68歲,雖然年邁,但愛國情懷絲毫未減,日夜思念報效祖國。詩人收復國土的強烈愿望,在現實中已不可能實現,于是,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里,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愿望。作者簡介陸游(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后,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于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游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后,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游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書成后,陸游長期蟄居山陰,嘉定二年(1210年)與世長辭,留絕筆示兒。陸游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詩語言平易曉暢、章法整飭謹嚴,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郁悲涼,尤以飽含愛國熱情對后世影響深遠。陸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書,“簡核有法”,史評色彩鮮明,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二、讀準一首詩聽教師泛讀,自由朗讀小組合作朗讀全班齊讀三、讀懂一首詩結合注解疏通古詩大意自由朗讀后小組合作,有難度向老師詢問。四、讀懂一種情找一找,品一品:從詩中哪些詞、句,你可以感受到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 學生發言。 僵臥:詩人年邁體弱,賦閑在家,無事可做; 孤村:孤寂荒涼,遠離朝堂,詩人滿腹經綸,一腔熱血,卻只能淚灑荒村。 大家是不是覺得可悲可嘆呢?然而詩人為自己的處境感到悲哀了嗎?為什么? 沒有,“不自哀”,他還在想著為國家戍守邊疆。 找同學朗讀這兩句。 夜闌:夜已將近,詩人憂思難眠。 入夢來:窗外寒風呼嘯,如戰馬嘶鳴;雨打柴扉,似萬箭齊發。在夢里,他終于踏上金戈鐵馬的戰場。這是一個多么豪壯的夢啊!然而,這只是一個夢呀! 這一個夢,陸游竟做了一輩子。 陸游三歲的時候,金兵的鐵騎就踏破了中原,攻占了北宋都城汴梁,他親眼目睹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被金兵侵占,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他從小就立志殺退金兵,收復中原。 十幾歲:兒時祝身愿事主,談笑可使中原清。 二十歲: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 三十歲: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 四十歲: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 五十歲: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 臨死前: 示兒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陸游一生從未得到重用,多次遭到打擊,晚年更是落魄困窘,但是他“位卑未敢忘憂國”,一生都在想著江山社稷。陸游的一生就像一本書,一邊是冰冷殘酷的現實,一邊卻是熱血沸騰的理想。在這本書上赫然寫著兩個大字愛國。而這種情感也時刻在老師的心中激蕩,于是,在一個深夜,我寫下了這樣的詩行: 年邁的詩人 瘦成一桿長矛 被遺棄在,這窮鄉僻壤 他在黑夜里閃著銹跡的寒光 懷想著曾經的戰場 北望 北望 死,也要死在這片曾經的土地之上 葬我在黃河的邊上,替大宋守衛著這遼闊的北疆 天地之間,您是南宋鐵骨錚錚的絕響 孩子們,時間跨越了千年,但這種愛國的情感早已融入了每一位炎黃子孫的血脈,就讓我們全體起立,讓世界聽一聽我們每一個愛國者的聲音!板書設計僵臥孤村 戍輪臺夜闌聽雨 愛國 鐵馬冰河現實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