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教案(鄭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x
穿越風雨走進你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朗讀詩歌,讀懂意思。2、品讀詩歌,感受情懷。3、賞讀詩歌,傳承精神。【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詩,了解一個人。讓我們穿越將近千年的風雨,走進陸游的心靈深處。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有兩首,先來請一位同學帶領我們學習(其一)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宋陸游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朗讀讀準字音和節奏】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宋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朗讀讀懂意思】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宋陸游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品讀細品文字】提示:可從字、詞、句、寫法等角度進行品析例:“孤”寫出了詩人生活孤苦,表明他不僅居處偏僻,而且沒有心靈上的知音。【資料鏈接】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人(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南宋建立時,金族侵略者就成為南宋王朝最大的敵人。陸游自幼聰慧過人,少年時即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走上仕途后,因堅持抗金,屢遭投降派排斥。46歲時入蜀投身軍旅,晚年被罷官回到家鄉。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最高,今存九千多首。創作背景陸游因多次進言光宗,堅持北伐抗金,遭投降派群起攻之,最終被罷官,閑居家鄉山陰農村。此詩作于南宋光宗三年(1192年)十一月四日,當時詩人已經68歲,但仍渴望金戈鐵馬馳騁中原。于是,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里,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詩。【品讀感受情懷】這首詩的特別之處是借寫風雨夢境,抒發了詩人感人至深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心。【賞讀傳承精神】他是閃耀在詩國天空里的一顆恒星,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現實主義的高峰。他飽經滄桑卻依然時時記掛國家安危,他歷盡苦難卻依舊刻刻牽掛黎民疾苦。在這位文學巨匠的身上折射出憂國憂民、寬容博大、偉大無私的光芒。這種光芒,將永遠照亮史冊,照亮我們每一個人。【課外閱讀】訴衷情(陸游)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板書設計】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宋陸游僵臥 戍輪臺 報國之志憂國憂民風吹雨 入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