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教案(吳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x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教學設計教學內容與學情分析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首古詩形象鮮明突出,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根據詩歌教學的要求,首先,應該讓學生朗讀,注意節奏和韻律,在朗讀中初步領略詩歌的情味。接著,可以繼續朗讀并結合注釋引導學生嘗試著理解詩意,所謂“讀書百變,其義自見”,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和理解能力。然后,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本人試圖引導學生體會詩句所表達的情感和揣摩遣詞造句的妙用。考慮到初一新生古詩文功底及文本分析能力薄弱的特點,可提供給他們一些具體的可操作性的思考和表述角度,化繁就簡,并在此過程中讓學生大致了解詩歌鑒賞的一般切入點。最后,作為課外古詩詞,我覺得誦讀是重要的環節,所以我在布置學生預習時指導學生根據詩歌內容畫思維導圖,希望學生通過畫圖形成圖像理解詩意并能夠快速記誦,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目標:1、能讀出詩歌節奏和韻律,品味詩歌韻律美。2、結合注釋理解詩意,培養學生理解能力。 3、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4、誦讀古詩,積累詩句。 學習重點和難點:在朗讀中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揣摩遣詞造句的妙用。課前預習:1、熟讀詩歌2、借助工具書,弄懂詩歌大意。3、根據內容畫思維導圖。教學過程:課前三分鐘:任務:自讀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流程:主持人領讀一遍, 自由誦讀2分鐘, 主持人評價加分。導入新課有個人滿懷愛國之心,率領將士們在沙場馳騁,卻處處受到當權派的排擠,最終被罷官歸隱。壯志難酬之際,親眼目睹南宋王朝面臨強敵入侵,國土淪喪,政權搖搖欲墜的處境,將滿腔愛國熱忱和悲憤之情化為豪壯詩句,他陸游! 1、 認識作者和背景介紹1、檢查預習,學生反饋,老師補充。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我國著名的愛國詩人。在他出生的第二年,金兵攻陷北宋城,從此宋朝偏安南方半壁江山,再也沒有光復國土之日。陸游從小就聽大人講家國之恥,民族之恨,一生以抗金報國自勵。他曾在川陜邊境有過九年的軍旅生涯,積極參與策劃邊務。可惜南宋朝廷一再求和,不思進取,他的豪情壯志無從施展。這首詩是他晚年賦閑在家時寫的,當時他已68歲高齡,仍日夜不忘恢復國土,報效祖國。二、讀詩學習古人吟詠方法,進入詩境聽聲效詩歌朗讀,從音調、節奏方面給學生以朗讀指導,并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流程:1、自讀:結合注釋,讀準字音、不添字掉字,不顛倒順序 2、聽讀:注意節奏、把握情感3、練讀:組內練讀,準備展示。 小組長主持做到:聲音洪亮,整齊流暢、形式新穎、富有情感 4、演讀:最先完成小組優先展示并進行pk 5、齊讀:全班齊聲朗讀。 做到:聲音洪亮,整齊流暢、富有情感三、譯詩掃除字面理解障礙,初解詩意學生自主思考,然后小組討論,并在小組間推優展示。任務:借助注釋、資料,理解詩意。組內主持:選擇一句推優展示展示:以組為單位展示(齊讀-組長說詩意)。 最后教師總結詩意。四、賞詩分析詞句的妙點精華,品出詩味小組討論,說說句中的美點,賞讀你最喜歡的詩句,并提示表達方式:任務:結合背景,請以我讀“ ”詩句,仿佛看到 , 體會到詩人______ 情感(情懷)句式 。 流程:賞讀批注競相展示學生舉手回答,教師加以總結歸納,并引導學生抓住哪個字來入手,不求深入分析,點到為止,言之成理即可賞析舉例:1、我讀“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戌輪臺。”仿佛看到了詩人臥病在床,周圍冷冷清清,體會到了詩人雖生活艱辛,卻不傷心,心里還想著為朝廷守衛邊疆,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感。2、我讀“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仿佛看到了在風雨大作的夜晚,詩人聽著風雨聲漸入夢境,體會到詩人不管在現實中還是在夢境中,一心想著都是守衛國家,從中感受到詩人熱愛國家的思想感情。五、誦詩 領悟詩句情感傾述,積累詩句 結合學生自主繪畫的思維導圖,指引學生快速誦讀。任務:采用有效方式,快速背誦詩歌 流程: 自由背誦2-競相展示26、 課后作業:1、穿越時空,如果你對面的就是陸游,你想對他說什么? 要求:展開聯想和想象,以第二人稱的形式對詩人說話。附:板書設計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陸游思: 憂國憂民夢: 愛國熱情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教學評價1、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明確、具體、恰當;體現了古詩教學課標要求和教學重點。2、教學內容組織得當,按“讀詩譯詩賞詩誦詩”安排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適當,指導學生根據詩歌內容畫思維導圖,針對性強,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與學雙邊活動協調,既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又能幫助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教學過程科學合理,自然流暢,各教學環節銜接緊湊,層次清晰,教學節奏適度,時間安排得當;多媒體電教手段使用得當。3、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思考、討論發言,課堂氣氛活躍有序;提問和練習設計科學合理,富有啟發性和針對性,突出重點,體現了古詩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