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教案(王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感知詩句大意。能力目標:學生經歷理解詩意,評為詩句,想象意境,積累語言的過程,通過自主學習、小組討論、集體交流以及像是多樣的朗讀來理解古詩,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情感。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體會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懷。教學重點朗讀、感悟、想象古詩中的情景。教學難點想象詩句描繪的情景,體會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魯迅說過: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以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夢,哪怕它到最后不一定能實現。二、讀準一首詩:1、請同學們按照老師的提示,自由朗讀本詩。(讀準字音)自學指導一:(1)讀準字音: 戍 (2)讀出節奏: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2、個別朗讀(讀出節奏)學生試讀,點評。3、集體朗誦。三、讀懂一首詩:自學指導二: 結合注釋,合理想象,說說陸游夢到了什么?鐵馬冰河:騎著披著鐵甲的戰馬馳過冰河征戰疆場的情景。追問: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陸游形象?愛國四、讀懂一種情:自學指導三:找一找,品一品:從詩中哪些詞、句,你可以感受到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學生發言。戍輪臺:守衛邊關。僵臥:詩人年邁體弱,賦閑在家,無事可做;孤村:孤寂荒涼,遠離朝堂,詩人滿腹經綸,一腔熱血,卻只能淚灑荒村。大家是不是覺得可悲可嘆呢?然而詩人為自己的處境感到悲哀了嗎?為什么?沒有,“不自哀”,他還在想著為國家戍守邊疆。找同學朗讀這兩句。夜闌:夜已將近,詩人憂思難眠。入夢來:窗外寒風呼嘯,如戰馬嘶鳴;雨打柴扉,似萬箭齊發。在夢里,他終于踏上金戈鐵馬的戰場。這是一個多么豪壯的夢啊!然而,這只是一個夢呀!五、背景介紹67歲,這本應是一個陸游安享晚年的時候,但他卻身居孤寂荒涼之地,即使在罷官的情況下他仍心系朝廷。這一個夢,陸游竟做了一輩子。陸游三歲的時候,金兵的鐵騎就踏破了中原,攻占了北宋都城汴梁,他親眼目睹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被金兵侵占,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他從小就立志殺退金兵,收復中原。十幾歲:兒時祝身愿事主,談笑可使中原清。二十歲: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三十歲:平生萬里心,執戈王前驅。四十歲: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五十歲: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臨死前: 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六、齊讀詩歌。陸游一生從未得到重用,多次遭到打擊,晚年更是落魄困窘,雖然他一心報效祖國的夢想破滅了,但是他“位卑未敢忘憂國”,一生都在想著江山社稷。陸游的一生就像一本書,一邊是冰冷殘酷的現實,一邊卻是熱血沸騰的夢想,在這本書上赫然寫著兩個大字愛國。而這種情感也時刻在老師的心中激蕩,于是,在一個深夜,我寫下了這樣的詩行:年邁的詩人瘦成一桿長矛被遺棄在,這窮鄉僻壤你在黑夜里閃著銹跡的寒光懷想著曾經的戰場北望 北望死,也要死在這片曾經的土地之上葬我在黃河的邊上,替大宋守衛著這遼闊的北疆天地之間,你是南宋鐵骨錚錚的絕響孩子們,時間跨越了千年,但這種愛國的情感早已融入了每一位炎黃子孫的血脈,就讓我們全體起立,讓世界聽一聽我們每一個愛國者的聲音!師生齊誦。下課。課后作業請以“我眼中的陸游”為題寫一篇讀后感,200字左右。板書設計:僵臥孤村 愛 戍輪臺夜闌聽雨 國 鐵馬冰河現實 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