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夜雨寄北》教案(楊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x
夜雨寄北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古典詩詞,意境悠遠,筆墨淡雅,寥寥幾筆便勾勒出疏云淡影的古樸畫卷,展卷細賞,。教學古典詩詞就是要通過精巧的設計引導學生把握本民族的獨特的審美心理和文化情趣,從而了解民族文化,熱愛民族文化,并且使這些民族文化觸及學生的情感漣漪,心有所思,情有所感,遷移到現實生活中,用心感受天地萬物,大千世界,且歌且行,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與欣賞。 詩詞意境優美,內涵豐富,如何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共鳴呢?我想,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創設情境創造新穎、生動、活潑的課堂形式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本節課我嘗試運用讀、寫結合的方法,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教學目標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2.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并初步賞析詩歌。3.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朗讀能力及初步賞析能力。4.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教學重點1.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并初步賞析詩歌。2.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3.試著學習唐詩素描,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教學難點1.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朗讀能力及初步賞析能力。2.通過唐詩素描對方式,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李商隱獨坐窗前,聽雨聲潺潺,輕飛的雨絲撩起了他怎樣的思緒呢?(設計意圖:以優美雋永的語言創設情境,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二、誦讀詩歌1.在預習的基礎上,小組討論如何誦讀方式,準備開展誦讀比賽。2.誦讀展示。3.齊讀詩歌。(設計意圖: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詩歌的意境和情感。)三、走近作者PPT展示作家作品背景。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豀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是晚唐時期很有影響的一位著名詩人,他的詩現存的有待600余首。李商隱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壯志,可惜“運與愿違”,他“一生襟抱未嘗開”,他的詩多寫時代離亂、個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纏綿深摯的愛情詩和借古諷今的詠史詩最有特色。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隱在東川(今四川三臺)節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擔任書記(相當于現在的秘書)之職。秋雨綿綿中的一天,他收到遠在長安的妻子的來信,問他何時能回長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來信,激起了詩人無限的感慨,詩人依窗觀雨景,吟成了此詩。(設計意圖:知人論世,了解背景,為解讀詩歌做好鋪墊。)四、夜雨情思(整體感知)這是作者留滯巴蜀寫給北方妻子的詩。詩中描繪了他在巴山秋雨之夜對妻子的懷念。作者先寫自己客居巴山在秋雨連綿、漲滿秋池的夜晚懷念妻子的情景。在這樣的夜晚,作者輾轉不眠,孤燈聽雨,滿懷離愁,內心充溢著對妻子深深的懷念之情。但此情此景妻子此時并不知道,什么時候妻子能知道自己這種心情呢?由此,作者盼望有一天能回到家鄉,在西窗燭下向妻子談談,今夜雨中思親的情景。前兩句寫客中境況,后兩句寫對重聚的渴望,情緒遞升。由降到升,把客中的寂寞孤獨及寂寞中的強烈希望表現得很有層次,很有感染力。(設計意圖:整體把握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五、夜雨詩情(細部品析)哪句詩打動了你的心?說說你的理由。(一)君問歸期未有期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一個突兀而起的問與答,回答以它的不能確定而給人以失望。(二)巴山夜雨漲秋池1.在這一個秋天的夜晚,整個巴山都在下雨,雨水的綿密以至于使池塘水滿。沒完沒了的雨聲打著山間的草木和水里的浮萍,也敲動了離人的心弦,秋雨所帶來的寒漠與凄清,更為濃重地渲染了愁思與離情,何況還有不能確定的歸期!2.巴山意味著遙遠的異鄉,季節是凄清孤寂最容易勾動歸思和寂寞情懷的秋天。時間也是寂靜黑暗的夜晚,獨居他鄉的詩人也特別容易感受到寂寞憂傷的氛圍,雨也撩撥人的情緒。風雨如晦的夜晚最易引人傷懷。3.“漲”非常富有神韻,是憑感覺而不是憑視覺。“雨漲秋池”在黑暗的雨夜是看不見的,表現在漫長的雨夜中,詩人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寂寞無聊的心境。(三)何當共剪西窗燭他借“何當共剪西窗燭”把現在的時間推移到未來,把眼前的實景推移到想象境界:何時能與你共剪燭花于秋窗之下,共話如今這種巴山夜雨之中兩地的深深思念?那時,把如今這萬般愁苦都化作了回首往事的歡樂。(四)卻話巴山夜雨時對傷感辛酸的往事,人們總是帶著一種不堪回首的心情。但在這,詩人卻偏偏要回首,要重提巴山舊事,不是咀嚼痛苦,而是在將來的重逢歡樂中來回顧今日的寂寞凄涼。這種歡樂式的回顧,一方面使愉快的重逢變得珍貴,更充溢著幸福感,就像憶苦思甜一樣;另一方面那設想中將來愉快的重逢本身又照亮了今夕“巴山夜雨漲秋池”的情景。(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一字一句入手,品析詩歌的意境與情感,體會詩歌用詞的巧妙之處。)六、夜雨素描(一)唐詩素描“唐詩素描”以詩歌為載體,通過準確理解詩歌內涵,把握詩歌感情基調,用自由活潑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營造優美的意境,描寫具體可感、極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詩歌具體化、形象化。它是一種作文的形式。(三)課上練筆:唐詩素描: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撥亮那盞昏黃的油燈,展開家書。你的笑容就隱藏在文字的后面,燦爛著,溫暖著,還有些淡淡的淚痕。你的牽掛,你的思念,你的輕輕細細的話語,越過了千里迢迢的黑暗,越過心,飛抵我寂寞的窗臺。.(同學們接著往下寫)(設計意圖:幫助學生感受和表達詩歌的形象和意境,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七、布置作業結合對唐詩素描含義的理解,選取自己喜歡的一首唐詩,寫一篇300字以內的唐詩素描。(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在具體描述畫面中感受詩歌的意境,加深對詩歌的理解。以這種方式積累寫作素材,用經典詩歌內容豐富自己寫作素材,寫出古風習作。)八、小結人生境遇不同,聽雨的感受各異。少不更事時,并不在意也無法理解雨聲的內涵;及到飽經世事歷盡滄桑的暮年,方生出“雨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嘆。原來雨聲所敲打的,除去歲月的回響外,還有昔日難再的痛惜與欲說還休的惆悵。(設計意圖:在動情的總結中,深化本節課的主題,呼應開頭。)板書設計:夜客中境況歸期未定(現實)雨 孤寂凄涼深切懷念寄 重聚渴望西窗話雨(想象)北(設計意圖:以清晰的結構圖概括詩歌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