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夜雨寄北》教案(孫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x
秋詞夜雨寄北教學設計附件2教學設計模板學校名稱課例名稱秋詞夜雨寄北教師姓名學段學科初中語文教材版本人教版章節第六單元年級七年級教學目標一、 知識與能力目標(一)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二)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并初步賞析詩歌。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一)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朗讀能力及初步賞析能力。(二)了解我國古代詩歌的重要性,培養閱讀詩詞興趣。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一).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二)學習詩人不怕困難,高昂進取的精神。 (三)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一)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并初步賞析詩歌。 (二)品味詩歌的語言美、意境美,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三)學習詩人不怕困難,高昂進取的精神。二、教學難點 (一)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朗讀能力及初步賞析能力。 (二)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學情分析一、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分析對于古詩詞的學習,初一的學生并不陌生,靜夜思春曉等耳熟能詳,張口就來。我國的詩詞源遠流長,但由于古今語言表達上的差異,歷史變遷所形成的詩人與學生情感上的距離,詩歌創作時的社會時代背景,詩派詩風的多樣性,等等,都造成了學生與古詩詞的距離,或是理解上的困難,或是情緒上的排斥。具體來看,一部分學生對于詩歌這一體裁較喜歡,也具備一定的感受力,但很多學生古詩詞積累甚少,且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對古詩詞鑒賞并未入門。美發起了他們對詩歌的朦朧的情感,這正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接著,引導學生把握誦讀主線,實現含英咀華。誦讀是語文課的本色,尤其是古詩詞教學。教學中應以層次性多樣性的誦讀為重點,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悟詩境,實現誦讀、領會、品評、鑒賞這樣的學習目標。二、解決問題之設想(一)大膽初讀,走近詩境。初讀是整體感知詩詞、品味詩詞意境的重要途徑。在古詩詞教學之初,充分讓學生自讀,在讀中獲得感性上的頓悟和發現,在這一板塊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結合本詩情景進“吟讀”,而不能像小和尚念經。要珍視學生在初讀中的獨特感受,讓學生初步感知,走近詩人,走近詩境。(二)點撥誦讀,感悟詩境。要想真正品味出詩的意境,必須探究詩作背后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生平,縮小時空差距,還必須通過對一系列意象的理解、聯想和想象,來探求和再現詩中深邃而美妙的意境,得到審美發現的滿足和藝術欣賞的美感。關于詩人和寫作背景資料,可在課前布置學生自己去查詢,在課上由學生進行口頭介紹。以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可作適當地提示和補充。了解了這一些,學生便能很快領悟詩歌的大意,感情自然就會上來,有感情地誦讀也就不成問題了。對詩意的理解固然要講,但不宜講得太多太繁,應邊點撥邊誦讀,讓學生逐步加深理解和體會,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生在初讀階段已對古詩詞有了一定的感悟和領會,但往往只是一種模糊的只能“意會”的感受。古詩詞語言凝練,表達含蓄,能以有盡之言傳無窮之意,在教學中的相機點撥,能夠促使學生深入其中,真切體會簡練語言中的無窮之意,并得到情意上的熏陶。(三)拓展思維空間,張揚學生個性。新課程標準指出: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那么,古詩詞教學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呢?由于我國古典詩詞講求“意在言外”,講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它們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非常大。在古詩詞鑒賞中,我們不僅在欣賞詩人創作的作品,其實也在進行著創造。應鼓勵學生大膽地想象,積極地探究,甚至敢于質疑,才能透過紙面看到紙背。教學方法在多媒體環境中實施直觀演示法。運用智慧課堂、電子白板信息環境下實施練習法。任務驅動法與講授法相結合。教學過程導入新課秋詞夜雨寄北作者介紹課前準備感知夜雨寄北介紹李商隱賞析秋詞賞析賞析夜雨寄北布置作業拓展鏈接一、課前準備在教育云平臺上向學生布置了作業,即利用網絡搜集劉禹錫的個人生平資料和初讀兩首詩。并且在平臺上瀏覽學生搜集結果加以提煉。劉禹錫,字夢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政治上主張革新,革新失敗被貶。 二、導入新課秋天,在大自然中永遠扮演的是一個“悲”的角色,文人墨客用他們的詩把秋熏染的凄凄切切。你想到了哪句描繪秋的詩?在這些詩句中我們讀出了悲傷、寂寞,那么秋詩有其他風格的嗎?下面我們來領略劉禹錫不一樣的情懷。三、作者介紹(一)學生展示搜集的材料。(二)從學生展示的材料中提取歸納主要信息。劉禹錫,字夢得,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政治上主張革新,革新失敗被貶。四、賞析秋詞(一)感知詩意1.范讀并要求學生從中聽出劉禹錫詩中的豪氣。2.學生暗自揣摩兩分鐘并展示朗讀。3.出示思考的問題:你從詩中讀到了什么內容?(二)賞析全詩1.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讓學生談談自己喜歡的詩句并說明理由。2.重點賞析: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萬里晴空中一只白鶴沖云直上,我的詩情也隨它飛上了藍天。引導詩情是豪邁的。通過多媒體動畫讓學生感受到白鶴的奮發向上和不屈不撓。3.引導學生學習鶴的品質,從而了解詩人的精神品質即奮發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通過視頻播放讓學生了解到劉禹錫的坎坷遭遇,從而更能理解他的精神品質。(三)歸納中心這首秋詞通過鶴直沖云霄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奮發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鼓勵學生自己練習組織語言進行歸納。(四)拓展鏈接,走進生活,鼓勵學生要有克服挫折的勇氣。重點強調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應該像劉禹錫一樣充滿豪氣、愈挫愈勇。(五)在學生理解和欣賞整首詩的基礎上再讀這首詩,再次強調充滿豪氣地讀。五、 介紹詩人李商隱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懷州河內人。在晚唐詩人中,他的詩歌藝術成就最高,和另一位著名詩人杜牧合稱為“小李杜”。六、感知詩意(一)范讀并要求學生聽清節奏。(二)學生自由讀。(三)學生展示朗讀。(四) 設置問題:你從詩的題目中讀出了什么內容?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七、賞析全詩(一)賞析“君問歸期未有期”一句之中兩個“期”字,一問一答,思念友人、欲歸不得的愁苦躍然紙上。(二) 賞析“巴山夜雨漲秋池”一個“漲”字,既寫出了夜雨之大之急,又道出了作者無盡的愁思。 (三) 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在現實與想象中徘徊, 具有回環之美。八、 拓展鏈接,欣賞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九、 布置作業(一)在網絡上搜集一首思念家人的詩進行賞析。(二)背誦這兩首詩。板書設計秋詞 夜雨寄北 劉禹錫 李商隱對比手法 回環之美壯美 凄美教學反思雖然這首詩很多同學以前都讀過,但有的詩句還是難以理解。怎樣才能讓學生從淺層次的“喜歡”達到深層次的理解,這是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其次,怎么講,講多少也是需要好好琢磨的。詩教學往往有著這樣的困境:不分析學生很難理解,分析得太多了,詩意則會在理性的分析中被消解。因而要把握好分析的度,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同時也能感受到詩意。再則,詩無達詁,詩歌的理解可以是多元的、豐富的,怎樣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個性化的解讀,讓學生對詩歌有著融入了自我生命體驗的理解,這也是很重要的。可問題是怎樣讓學生很快地進入詩歌的氛圍中呢?我在教學中采用反復的誦讀,聽朗誦,自己讀,這些方法是最有效的,“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課堂上讀是必不可少的,事實證明效果很好。 如果在設置問題時能夠更具體,學生回答方向會更明確,效果會更好。如果在多媒體環境下能夠配上音樂來朗讀會更有感染力。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