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秋詞(其一)教案(陳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
課題名稱:秋詞(其一) 教師姓名: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掌握有關文學常識。2. 背誦全詩。能力目標感受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習作者不怕困難,高昂進取的精神。教學重、難點對詩句的理解和對詩人樂觀向上的心態的感悟。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活動法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引入在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認真觀看并用心體會。看完視頻,在你腦海中閃現出的第一個詞語是什么?這是你對秋的感覺,美人遲暮,詩人悲秋,自古以來關于秋的詩句數不勝數,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有關秋的詩句嗎?大多數的秋詞都將秋的蕭瑟寒涼表現得淋漓盡致,而今天我們要學的劉禹錫的秋詞卻一反常態,開創新意。學生觀看視頻學生回答:凄涼、悲涼、落葉.學生回憶,回答問題作者作品及寫作背景介紹古人語:“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要想真正意義上去理解一首詩,就要先了解一首詩的作者以及他是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創作詩歌的,誰能說一說你所認識的劉禹錫?那他創作詩歌的背景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PPT展示)這就是文學史上的詩人劉禹錫,他作此詩時正值34歲,正感春風得意,卻不料被貶到邊遠之地作官,心中的苦悶可想而知,但他卻沒有因此而消沉,而是作出了“秋日勝春朝”的豪言壯語,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劉禹錫的秋詞,去感受他的豪邁樂觀。學生思考回答學生瀏覽了解自主探究白居易的金針詩格中認為“詩有三本”,“以聲律為竅,以物象為骨,以意格為髓”,詩性的學習在體會,而體會是無聲的,這節課,我們就通過“三讀詩歌”,將無聲化為有聲,將體會表達出來。一讀:初次相識,精準閱讀首先請同學們結合書中注釋默讀詩歌,把讀不準的地方做上標記。接下來我們聽一遍錄音,注意聽字音和節奏。聽完錄音,請同學們大聲朗讀,并完成導學案上的內容,給詩歌劃分節奏。齊讀詩歌。男女生分著讀。二讀:再次相識,理解閱讀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了這么多遍詩歌,我們就接著來進行第二讀:再次相識,理解閱讀。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書中注釋,讀明詩意,完成導學案,給大家三分鐘的時間,開始吧!那位同學準備好了,來說一說。三讀:三次相惜,欣賞閱讀了解了詩歌大意之后,同學們覺得這首詩寫的怎么樣?這一次我們要和詩人惺惺相惜,那么欣賞就是少不了的,讓我們進行第三讀:三次相惜,欣賞閱讀。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結合書中注釋進行合作探究,完成導學案,給大家分鐘的時間。1、“自 古 逢 秋 悲 寂 寥 ,我 言 秋 日 勝 春 朝 ”采用了什么方法?表露了劉禹錫怎樣的心境?2、這句詩里還有運用對比手法的地方么?“朝”字好在哪?3、作者是怎樣表現“秋日勝春朝”的?4、“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這句話當中哪個字或詞讓你覺得好?好在哪?5、這句詩采用的是什么寫作手法?品析過整首詩后,讓我們再來讀詩。這一次,要讀出詩人的豪情,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給大家配上樂,自己感受一下應該怎樣讀。誰能說一說,讀的時候在語氣語調上應該注意什么?那我們再來讀一讀。我們來試著背誦一遍。在背誦的過程中也要注意感情的投入,我們再來背一遍,秋詞劉禹錫,一二。學生默讀學生聽錄音學生自主完成,一名學生到前面劃分節奏。學生朗讀學生結合注釋自主學習學生完成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自主完成探究內容。學生自己閱讀感受生感受回答學生背誦學生有感情的背誦。小練習這是劉禹錫眼中的秋,那你眼中的秋是什么樣的?我們來做一個隨堂練習,說一說你眼中的秋。學生思考,完成導學案課外拓展同學們都知道,劉禹錫的秋詞有兩首,今天我們學習的是其一,大屏幕上的是其二。這兩首秋詞主題相同,但各寫一面,既可獨立成章,又是互為補充。其一是贊秋氣,其二詠秋色,氣以勵志,色以冶情,課下,就請同學們進行自主學習,了解秋詞其二的美。學生課下自主學習課堂小結到現在,這首詩已經全部學完了,希望這首詩可以帶給同學們積極的人生啟示,面對挫折時也能像詩人劉禹錫一樣樂觀、豁達。我們今天的這節課就上到這里,謝謝大家,下課。學生感受作者積極的人生態度板書設計:秋詞劉禹錫對比手法虛實結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