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秋詞(其一)教案(褚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x
秋詞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 掌握有關文學常識。2. 感受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 學習作者不怕困難,高昂進取的精神。4. 背誦默寫全詩。教學重點及難點:詩句“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钡睦斫?。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課:同學們:一年四季,風景各異。你喜愛哪個季節呢?(學生發言后總結)有這樣一位詩人就對秋天情有獨鐘,今天就讓我們走近他和他的詩。(板書題目及作者)。二、 作者作品介紹:(請同學們把從網上搜集到的有關知識述說出來然后總結)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自稱中山人。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有“詩豪”之稱。曾和柳宗元等參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團。失敗后,被貶官。后又入朝為官,做太子賓客。因此,世稱劉賓客。晚年在洛陽,和白居易為詩友,并稱“劉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詞,別開生面,對后世影響很大。有劉夢得文集40卷。三、課文分析:這是一首七言絕句。請同學們朗讀,體會詩的韻味和節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壯志。問題1、:詩的前兩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對比手法。作者首先寫了古代文人每當受挫,身陷逆境時,總是悲嘆秋天的寂寞凄涼。戰國時楚人宋玉曾寫道“悲哉,秋之為氣也”,可以說開創了“悲秋”之先河。接著道出了自己對秋天的感受:秋天勝過春朝。問題2:詩的后兩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萬里晴空,一只仙鶴一飛沖天,直沖云霄。體現了作者積極樂觀,昂揚不屈的斗志。問題3:詩的前后兩句有什么關系?因果關系。.問題4:怎樣理解“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晴空”寫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耙机Q”是孤單的,但也是獨特的,正是這只鶴頑強奮斗,沖向云霄,才沖破了秋天的肅殺的氛圍。使大自然別開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擻。它是頑強不屈的志士的寫照,奮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霸娗椤敝负狼?,也是壯志,有了這種豪情壯志,秋日的寂寥自然會一掃而空的。三,總結歸納:這首詩通過對秋的贊頌和對仙鶴一飛沖天的描寫,體現了作者豁達樂觀的心態和昂揚不屈的斗志。四、學習啟示:五、作業:讀秋詞二,比較異同,寫一篇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