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秋詞(其一)教案(曹老師公開課獲獎設計).docx
秋詞其一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了解作者劉禹錫及相關常識(2)掌握詩歌大意,能背誦默寫全詩2、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詩歌內容的賞析,把握詩歌表達的感情(2)學會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鑒賞古詩詞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詩人積極昂揚、奮發向上的精神二、教學重點朗讀詩歌,體會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三、教學難點學會運用知人論世的方法鑒賞古詩詞。四、學法指導朗讀法、賞析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學課時:1課時六、教學過程(一) 情境導入【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秋天的描述,體會秋天的不同,引出秋詞】師:秋天是一個詩情畫意的季節,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樣的?(生自由回答)師:秋天在大自然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但在大多數古人的詩中,“秋”是悲的角色,他們把那縷縷的哀怨、愁緒、思念、牽掛熏染的迷迷離離。但劉禹錫的秋詞卻一反傳統,別開生面,寫出來一個生機勃勃,斗志昂揚的秋天來。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秋詞,感受劉禹錫筆下別樣的秋天。(二) 作者簡介【設計意圖:通過視頻了解作者,并用希沃白板5中選詞填空的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對作者深入的了解和識記】觀看詩人動畫簡介,填寫作者簡介劉禹錫(772-864)字夢得 ,唐代中期詩人、文學家、政治家、哲學家 。祖籍中山(今河北定縣),世稱劉賓客、劉尚書。劉禹錫早年與柳宗元齊名,世稱“劉柳”,晚年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劉白”白居易則稱他為詩豪,推崇備至。他的詩歌,傳誦之作極多,有劉夢得文集。代表作有陋室銘烏衣巷石頭城。(三) 誦讀,知大意古人有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有專家說,讀書是與作家的對話,是走進作家的內心情感,那么讓我們依靠朗讀,走進劉禹錫的內心。1、 誦讀(1) 朗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讀出感情(豪邁之情。第一句低沉,后面三句一句比一句高昂豪邁)(2) 聽范讀,學生自由讀(3) 學生展示朗讀2、 了解詩歌大意(1) 說說詩歌的主要內容。(2)你從所讀詩句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請配上插圖或用生動的語言描繪。【設計意圖:加深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老師出示自己配的插圖(四) 精讀,悟詩情1、 古人和詩人眼中的秋天各是怎樣的?(板書)自古封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哪些詩句印證了“自古逢秋悲寂寥”?(出示超鏈接)“戰國楚人宋玉曾寫道“悲哉,秋之為氣也”,開創了“悲秋”之先河宋范仲淹蘇幕遮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三國魏曹丕燕歌行: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宋柳永雨霖鈴: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李煜相見歡: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子心頭。”2、詩人通過什么景物表現“秋日勝春朝”?【設計意圖:通過對詩歌意象和作者的了解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本詩采用“晴空”“鶴”著兩個秋日的意象表現“秋日勝春朝”,(1)“鶴”這一意象有何特點(超鏈接微課鶴的意象)長壽(鶴鳴人長壽)鶴比喻高尚品德的賢能之士(沖天一鶴)隱士(閑云野鶴)(2)文人歷來傷春悲秋,寫秋天多選蕭瑟的秋風,凋零的草木,凄冷的秋霜等意象。劉禹錫為何一反傳統,說出“秋日勝春朝”選擇“晴空”“鶴”等明麗的意象寫?詩歌意象選取與哪些因素有關?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詩人自身的生平經歷等(一切景語皆由心生)(2) 劉禹錫他有怎樣的人生經歷呢?(超鏈接寫作背景)這首詩是詩人被貶朗州司馬時所作。永貞元年(公元805年),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劉禹錫也參加了這場革新運動。但革新遭到宦臣、藩鎮、官僚勢力強烈反對,以失敗而告終。順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賜死,劉禹錫被貶。所以詩人寫鶴是以鶴自喻,些明麗的秋景是展現自己積極奮發的精神,表明自己雖遭貶謫卻絕不會意志消沉,向困難低頭。3、賞析“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五)小結這首詩是劉禹錫被貶朗州后所寫,當時詩人雖處逆境,但并不悲觀消沉,他一改傳統秋詞的悲涼情調,熱情贊美了秋天的美好。并借一鶴直沖云霄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奮發向上的精神和豁達樂觀、積極向上的情懷。為我們唱出了一曲奮發向上的勵志之歌。(六)拓展延伸1、背讀,吟唱【設計意圖:通過吟唱加深對詩歌內容情感的把握并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經典詠流傳將中國引以為傲的古詩詞用音樂娓娓道來,或低吟淺唱,或慷慨激昂。假如你是經典傳唱人,請將秋詞唱給大家聽。2、課堂寄語人生道路總是曲折迂回,難免會遇到坎坷與困難,我們在厄運面前絕不低頭,要坦然面對,迎難而上,做一個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斗士。(7) 作業布置1、默寫秋詞2、根據你對詩意的理解,把秋詞改寫成一篇現代文。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