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秋詞(其一)教案(馮老師公開課獲獎設(shè)計).doc
秋詞教學設(shè)計教學目標:1. 掌握有關(guān)文學常識。2. 感受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 學習作者不怕困難,高昂進取的精神。4. 背誦默寫全詩。教學重點及難點:詩句“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理解教學方法1、反復(fù)誦讀吟詠,要求當堂背誦這首詩。2、在學生質(zhì)疑的基礎(chǔ)上賞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山Y(jié)合運用比較法(換詞、移位等)理解課文。教學準備1. 課件2. 學生預(yù)習秋詞并查找有關(guān)劉禹錫的資料。3.分組制作小紅旗教學時間:一課時教學過程:一、課堂導(dǎo)入:同學們,詩歌中描寫季節(jié)的千古名句數(shù)不勝數(shù)。比如寫早春季節(jié)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寫盛夏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寫雪花飛舞的冬天的“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那對于秋天,文壇諸多人物或聊發(fā)贊美之情(學生回答),或抒發(fā)蕭涼悲傷之感(學生回答),今天我們就來領(lǐng)略一下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賦秋之作秋詞(板書題目及作者)。二、了解作者作品:(請同學們把從課外搜集到的有關(guān)知識述說出來然后總結(jié))1.劉禹錫,字夢得,洛陽人,自稱中山人,世稱劉賓客。2.與柳宗元并稱“劉柳”,與白居易并稱“劉白”,有“詩豪”之稱。3.代表作品竹枝詞(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陋室銘,劉夢得文集。三、寫作背景。四、激情朗讀一讀:讀準字音(個別讀)如:寂寥(jlio)春朝(zho) 碧宵(xio)二讀:聽范讀(注意節(jié)奏)。三讀:結(jié)合注釋,讀明詩意,讀出情感(分組讀,集體讀)四讀:朝可以換成“天”或“日”嗎?(老師明確)(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所寫之景物有哪些,思考這些景都帶有什么色彩?同時結(jié)合課下注釋了解詩意。春朝:春日,春天,與“秋日”相對應(yīng)。排:推開。 引:引發(fā)。)五、詩歌鑒賞:這是一首七言絕句。我們在朗讀的過程中,初步體會了詩的韻味和節(jié)奏,也感受到了作者的豪情壯志。下面我們帶著問題進一步來賞析這首詩。賞析1.詩的前兩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開篇議論,否定了前人的悲秋思想。運用對比手法。作者首先寫了古代文人每當受挫,身陷逆境時,總是悲嘆秋天的寂寞凄涼,緊接著詩人卻大膽而充滿豪情地道出對“秋”的理解,對秋的感受:“我言秋日勝春朝?!痹谧髡咝闹校锸敲赖募竟?jié),遠勝過繁花似錦的春日,表現(xiàn)出詩人被貶后樂觀的心情。 拓展:學過的哪篇文章可以印證“自古逢秋悲寂寥”?哪句詩可以印證“我言秋日勝春朝”?賞析2.“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情感?“晴空”二字描繪出秋高氣爽、萬里晴空、白云飄浮的開闊景象。“一鶴”是孤單的,然而它所呈現(xiàn)出來的氣勢卻是非凡的。(在詩人被貶的背景下,一只孤鶴直沖云霄,博擊長空,作者的用意不言自明。)“鶴”是頑強不屈的志士的寫照,“詩情”即豪情壯志。這一意向是全詩的精華。表達了詩人那種積極、樂觀、向上的堅定信念(“便引詩情到碧霄”了) .探究:比較山行與秋詞同:二者都描寫秋景,都借秋景抒發(fā)了對大自然的贊美。異:山行全篇表現(xiàn)的都是生氣盎然的畫面和景致,形象鮮明,色彩絢麗;而本詩側(cè)重抒寫感受,融寫景、抒情說理為一體。六 、歸納提升這首秋詞贊頌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黃鶴直沖云霄的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和豁達樂觀的情懷。七、背誦、默寫活動:1、 集體背誦本詩2、 接龍背誦本詩3、集體默寫,最快的一組得分,其余同學相互批閱。八、課堂達標檢測(一)基礎(chǔ)題1.給下列字注音。寂寥( ) 勝春朝( ) 碧宵( )2.填空。秋詞作者_,字,自稱 ,(朝代) 家和 。代表作品 。(2) 按原文默寫 1.秋詞中,贊美秋景勝春光的詩句:2.秋詞中借鶴抒發(fā)作者豪情壯志的詩句:九、布置作業(yè):1、 探究練習:閱讀劉禹錫的秋詞之二,想想與課文所選秋詞有何異同,寫一篇閱讀筆記。(一組)2、搜集與秋天有關(guān)的詩歌。(二、三組)3、背誦劉禹錫秋詞(其二)和寫給白居易的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四、五組)板書設(shè)計秋詞劉禹錫(唐)自古 我 贊秋悲 對比 勝豁達樂觀、積極向上鶴(排) 激越向上 感懷